- 希腊文明的摇篮
- 共361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古代中西方形成了哪些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00年到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为亚洲“病夫”,中国和土耳其独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文明模式;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原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大河文明、海洋文明);社会经济形态不同(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2)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多元经济(近代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政治上:被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戊戌变法)。思想上: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学器物、学制度以及先进思想传播)。
(3)主要原因:国情不同;领袖的重要作用。
(4)认识: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相互影响(碰撞);国情决定文明的选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请回答
(1)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大陆居民精神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都认为人的精神气质受地理环境影响,沿海居民进取心强,大陆居民有依赖性。
(2)合理。古希腊人多从事航海,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频繁: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安土重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密切,人类文明受其影响:但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文化体系
所谓文化体系是指具备“有特色、能独立、影响大”这三个基本条件的文化。从这一前提出发,世界文化共分为四个大的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阿拉伯文化体系,希腊文化体系。……这四个文化圈内各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大的文化,同时各文化圈内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又都是互相学习的……文化的交流之所以能够推动双方的前进,还基于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总之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在推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
——《季羡林的精神遗产》
问题:
(1)你认为图中所示的希腊地理环境有何特点?这种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希腊文化圈内“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大的文化”在哪里?它有怎样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影响:有利于商业贸易和航海殖民;对雅典城邦政治和多元文化产生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2)雅典;以民主政治而著称。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问题: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中海东岸的古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
(2)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制度;海洋文明:城邦政治或民主政治。
(3)全国听命于国君,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