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 共2775题
回答下列血糖平衡的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含量______,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质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生理意义是______.
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测定健康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血糖浓度.
(2)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和______.
空腹抽血后,健康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之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
(3)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
(4)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后6小时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如何变化?分析血糖浓度变化趋势,并说明其与健康人血糖变化趋势的不同.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2)空腹时,血糖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通过调节血糖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即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波动.
(4)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的人,胰岛素含量少.当引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与健康人相比,下降的速率缓慢.
故答案为:
(1)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2)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
(3)B
(4)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 健康人相比,下降的速率缓慢
解析
解:(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2)空腹时,血糖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通过调节血糖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即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波动.
(4)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的人,胰岛素含量少.当引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与健康人相比,下降的速率缓慢.
故答案为:
(1)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2)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
(3)B
(4)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 健康人相比,下降的速率缓慢
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______的明显增加引起的,该物质能引起肝细胞______.
(2)给丙注射胰岛素(填“能“或“不能”)______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正常,其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的氧化分解.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随着运动的进行,血糖浓度逐渐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2)胰岛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因此,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故答案为:
(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2)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解析
解:(1)甲正常,其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的氧化分解.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随着运动的进行,血糖浓度逐渐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2)胰岛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因此,给丙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故答案为:
(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2)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如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分析回答:
(1)A表示:______ D表示:______由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______的调节而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A细胞兴奋,增加激素______的分泌量,同时C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______作用.
(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激素______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变化主要是______(至少答2点)
(5)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调节.
正确答案
解:(1)A表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由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另外肾上腺素也会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胰岛素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细胞后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5)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BC 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等
(3)胰高血糖素 协同作用
(4)胰岛素 葡萄糖氧化分解 葡萄糖合成糖原
(5)抑制 反馈调节
解析
解:(1)A表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由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另外肾上腺素也会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胰岛素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细胞后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5)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BC 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等
(3)胰高血糖素 协同作用
(4)胰岛素 葡萄糖氧化分解 葡萄糖合成糖原
(5)抑制 反馈调节
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尿量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4)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耗氧量_____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____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5)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的过程.
(6)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______(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7)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_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正确答案
解:(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 pH 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
(4)人体发烧后,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5)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6)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葡萄糖浓度差.
(7)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4)增多 增大 乳酸
(5)载体 主动运输
(6)葡萄糖浓度差
(7)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解析
解:(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 pH 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
(4)人体发烧后,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5)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6)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葡萄糖浓度差.
(7)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4)增多 增大 乳酸
(5)载体 主动运输
(6)葡萄糖浓度差
(7)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尿量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解:(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呼吸系统; 下降;
(2)下降; 增多;
(3)会.
解析
解:(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
(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呼吸系统; 下降;
(2)下降; 增多;
(3)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