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原子的能级
- 共508题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eV,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电子质量m=0.91×10-30kg,氢的核外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为r1=0.53×10-10m。
(1)若要使处于n=3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多大的光子照射氢原子?
(2)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则氢原子处于n=3的定态时,核外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多大?
(3)若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今用一群处于n=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有哪几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
解:(1)要使处于n=3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3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
得v=3.65×1016Hz
(2)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伦力作向心力,有 ①,其中r3=9r1
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 ②
由①②得 ③
将数据代入③得I=3.85×10-5A
(3)由于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则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的能量至少为
eV=2.486 eV
一群处于n=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子,要使钠发生光电效应,应使跃迁时两能级的差,所以在10条光谱线中有E51、E52、E41、E31、E21、E426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在自然界,“氮.4”的原子核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称为玻色子;而“氦-3”只有一个中子,称为费米子-“氦-3”是一种目前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滴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1)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核互为“镜像核”,例如 2 3He和 1 3H的“镜像核”,同样 1 3H也是 2 3He的“镜像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7 15N和 8 16O互为“镜像核”
B. 7 13N和 6 13C互为“镜像核”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D.核反应 1 2H+ 1 3H→ 2 4He+ 0 1n的生成物中有α粒子,该反应是α衰变
(2)围绕一不稳定原子核轨道的电子可被原子核俘获,使原子序数发生变化(例如从离原子核最近的K层电子中俘获电子,叫“K俘获”),发生这一过程后,新原子核______
A.带负电 B.与原来的原子不是同位素
C.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质子 D.比原来的原子核多一个中子
(3)宇宙射线每时每刻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应.自然界的14C大部分是宇宙射线中的中子轰击“氮-14”产生的,核反应方程式为 7 14N+ 0 1n→ 6 14C+ 1 1h.若中子的速度为v1=8×l06m/s,反应前“氮-14”的速度认为等于零.反应后生成的14C粒子的速度为v2=2.0×l05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同.
①求反应中生成的另一粒子的速度:
②假设此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为0.9MeV,求质量亏损.
正确答案
(1)A、N和
O不是互为“镜像核”,故A错误;
B、N和
C互为“镜像核”,故B正确;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故C正确;
D、核反应H+
H→
He+
n是核聚变,生成物中虽然有α粒子,但该反应不是α衰变,故D错误;
(2)A、原子核带正电,故A错误;
B、原子核俘获一个电子后,一个质子变成中子,质子数减少一,中子数多一个,
新原子核的质子数发生变化,新原子与原来的原子不变同位素,故B正确,C错误,D正确;
故选BD;
(3)①轰击前后系统动量守恒,选中子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1v1′+m2v2′,
解得,氢核速度v2′=5.2×106m/s,方向与中子原速度方向相同;
②由质能方程△E=△mc2,得△m==
≈9.66×10-4u;
故答案为:(1)BC;(2)BD;(3)①粒子的速度是5.2×106m/s;②质量亏损是9.66×10-4u.
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射向另一个处于基态的静止的氢原子发生碰撞并连成一体,损失的动能使其中的一个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这个氢原子最多能发出两个不同频率的光子.已知:元电荷e=1.6×10-19C,真空中光速c=3.0×108m/s,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子的动量可以不计,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求:
(1)碰撞后跃迁到激发态的氢原子所处能级的量子数n及该氢原子碰撞前后的能量值
(2)两个不同频率的光子中波长较短的光子的波长值.
(3)入射氢原子的动能.
正确答案
(1)处于量子数为n激发态的氢原子能发出C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因为碰撞后的氢原子最多能发出两个不同频率的光子,所以碰撞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
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氢原子在这两个状态的能量分别为:
E1=-13.60eV,E3=-1.51eV
(2)波长较短的光子是氢原子是从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出的,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氢原子在n=2的激发态的能量为E2=-3.40eV,由玻尔理论得:
E2-E1=
得波长较短的光子的波长值为
λ==
m=1.22×10-7m
(3)设氢原子质量为m,入射氢原子的入射速度为v0,两个氢原子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mv0=2mv
E3-E1=mv02-
(2m)v2
所以,入射氢原子的动能为
Ek0=mv02=2(E3-E1)=24.18eV
答:
(1)碰撞后跃迁到激发态的氢原子所处能级的量子数n为3个,该氢原子碰撞前后的能量值分别为,-13.60eV,-1.51eV.
(2)两个不同频率的光子中波长较短的光子的波长值为1.22×10-7m.
(3)入射氢原子的动能为24.18eV.
已知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1=0.528×10-10 m,量子数为n的能级值为。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出能级图,并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
(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短的一条的波长。
(静电力常量k=-9×109 N·m/C2,电子电荷量e=1.6×10-19 C,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3.00×108 m/s)
正确答案
解:由,可计算出电子在任意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并由此计算出相应的电势能Epn,且Ekn=|En|,Epn=2En(1)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静电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又知,故电子在基态轨道的动能为:
13.6 eV
(2)当n=1时,能量级为
当n=2时,能量级为
当n=3时,能量级为
能发出光谱线分别为3→2,2→1,3→1共三种,能级见下图
(3)由E3向E1跃迁时发出的光子频率最大,波长最短
hv=Em-En,又知,则有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E1=-13.6eV,量子数n的能级值En=E1,普朗克常数h=6.63×10-34Js.
(1)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3的激发态,画一张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最多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
(2)计算(1)中各光谱线中的最短波长.(计算结果1位有效数字)
(3)已知金属钠的逸出功W0=2.29eV,如用(1)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是否都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
(1)当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得到3条光谱线.如图所示.
(2)从第3能级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频率最大,波长最短.
其中,E3=E1=-1.51eV
又hv=E3-E1
h=E3-E1
λ==
=1×10-7m
(3)要想让钠发生光电效应,辐射光的能量必须大于钠的逸出功W0.
从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51-(-13.60)=12.09eV,
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1.51-(-3.4)=1.89eV,
从n=2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3.4-(-13.60)=10.2eV,
故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辐射的光不能让纳发生光电效应,其它均可.
答:(1)、当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得到3条光谱线.如图所示.
(2)、(1)中各光谱线中的最短波长是1×10-7m.
(3)、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辐射的光不能让纳发生光电效应,其它均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