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地跻身于世界自然遗产之列。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分为                  。材料所示地区主要属于       景观,从资源的质量看,它主要体现了                     

(2)该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这反映旅游资源具

          性的特征;它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这反映旅游资源具

           性特征。

(3)试述该种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2分)

(4)如何正确评价旅游资源的价值?(3分)

正确答案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可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这些景观主要体现的是其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2)题中提到该地独特的景观,独特一词可以体现将官非凡性的特征。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说明具有永续性。

(3)材料中提到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具有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生物条件和水文条件,该地有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性,以及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上升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景观。

(4)旅游资源的价值: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②资源的集群状况。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是否有特征相似的景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

资料1:图22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资料2:图23反映了入藏旅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小题1: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小题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

小题3: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入藏旅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正确答案

小题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小题2:A、C、D、F、G

小题3: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 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或春夏季)。

小题4:①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或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④利于加强西藏与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⑤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⑥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⑦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主要考查考生对旅游资源分类方法的了解,及其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西藏地区的特点为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高原湖泊多、空气稀薄缺氧。由图可知,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入藏旅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集中在4-9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表,回答问题。

(1)四种模式中,旅游业发展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

(2)分析模式2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模式3发展旅游业比较困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模式4发展旅游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模式1

(2)资源价值较高、区位条件较好、区域经济背景差。这类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游客的吸引力较

    大,区内有较大的铁路干线通过,交通没有大的困难,但区域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

    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本地无法提供大量资金开发旅游。

(3)资源价值较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这类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并且常常具备很大

    的神秘感,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非常大;但是由于远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偏离主要交通干线,客源市

    场较远,加上区域经济不发达,有些地方甚至连商品经济的思想都还很淡薄,发展旅游业比较困难,

    大部分旅游资源还处于未开发或初步开发状况,发展潜力很大。

(4)资源价值较低、区位条件良好、区域经济背景好。这类地区旅游资源比较贫乏,但处于交通要道,

    人口稠密,区域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流动人口多,旅游需求量大。但发展旅游业的空间十分有

    限,潜力不足。这类地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区位优良、区域经济发达的优势,兴建主题公园或恢

    复历史上有名但已被毁的名胜古迹,从而发展旅游业。深圳、武汉等地就属这类地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农业旅游正在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旅游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康等多项需求的旅游形态。

材料二:

中国内地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图。

(1)指出农业旅游示范点最多的省区,并分析其发展农业旅游的主要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我国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山东省,①客源市场近且较广阔;②为农业大省;③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基地遍布全省各地,优势得天独厚。

(2)①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②延长农业产业链;③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④加大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别;⑤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⑥使农村特色文化得以发展;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⑧使我国农业大国的潜能得以发挥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旅游局鼓励“中国乡村游”,其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城市市民纷纷走出市区,来到农村,买农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绿色生态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基地遍布全省各市地,寿光高科技蔬菜示范园、烟台农业科技旅游博览园等农业科研生产基地,增添了吃喝玩乐的旅游元素,相继成为特色农业旅游景区。

材料二:

(1)乡村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及档次的提高,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哪些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岛市的李先生一家准备利用周末去进行乡村旅游,观光反季节蔬菜的生产。什么季节去好?去之

    前制定的旅游计划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多样性和可创造性。

(2)①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促进科技兴农。(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3)冬季,旅游线路的选择和旅游日程安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汉木兰生态旅游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图为黄陂区旅游规划图。

分析黄区欲打造为武汉市“后花园”的条件及意义。

正确答案

条件: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距离武汉市区较近,且交通便利;客源地(武汉)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高,出游率高。(6分,每点2分,得满6分为止)

意义:利于黄陂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武汉市民提供旅游休憩的场所。(4分,每点2分,得满4分为止)

试题分析:

读图可以看到,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距离武汉市区较近,且交通便利。距客源地武汉近,武汉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高,出游率高。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在黄陂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黄陂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武汉市民提供旅游休憩的场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4年4月5日,清明节,又逢小长假第一天。杭州西湖断桥人山人海,众多游客和市民如潮水般涌入景区,赏春踏青。下图为断桥景观。

分析造成图中景观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游客的旅游质量下降(2分);景区生态环境承受巨大压力(2分);景区接待能力受到考验(2分);交通压力空前增大(2分);旅游安全存在隐患(2分)等。(合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问题产生的影响。从景观图可以看出,景区游客众多,在短时间内景区有大量游人导致游客自身安全存在隐患与旅游质量下降;对景区的基础设施也有巨大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海南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海南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正确的是

                                                                                                                                                        [     ]

         A、旅游资源的质量较高

         B、地区接待能力小

         C、交通通达性不好

         D、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E、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较好

(3)大量游客拥往三亚,对该地将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旅游景观多样;文化旅游景观多样;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2)ADE

(3)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对区域环境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仅写出负面影响则不完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数量方面常常不相上下。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

材料二:1992年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以10万人次计。随着游人的增多,动物有所减少并自然隐退到景区内人迹罕至的森林深处去了。沟内有名的五彩池,其水位大幅下降。

(1)桂林和杭州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前者主要是       景观,后者则以       

景观为主。

(2)材料一说明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中,除了游览价值外,      和         也是重要因素。

(3)材料二反映的因游人增多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和            。

(4)请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分析五彩池水位下降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自然 (1分) 人文(1分)

(2)市场距离(1分)  交通位置及通达性(1分)

试题分析:(1)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桂林山水属于自然旅游景观,而杭州的西湖十景属于人文景观。(2)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考虑旅游景观的自身价值和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和地区接待能力等因素。(3)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等。(4)五彩池水水位下降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旅游活动分析应为游客数量的增多而导致的用水量增加和水资源的浪费等原因而导致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旅游活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等内容即可回答,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落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11日21时,厚时5天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落下帷幕。短短5天里,世博园里掀起了一股"海南热潮"。在此次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中,海南打出了"国际旅游岛"品牌。

材料二:海南省政府在2010年8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8月12日,海南获准实施26个国家旅客来琼旅游免签证入境政策。此举有望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在吸引外国游客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得以提升。

(1)简述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2)改善交通;提升接待能力;提高知名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管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8月27日,为期六天的“阳光海南度假天堂”海南国际旅游岛台湾巡回推介会圆满落幕。

材料二 据海南省旅游委网站2011年7月20日消息,2011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业保持平稳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1)国际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发达国家

(2)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两点即可)

(3)改善交通(或进一步改善进出岛交通,开辟国内和国际航线);提高接待能力(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知名度(或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提高国内外知名度);提高服务质量(或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任答两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读某地旅游资源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该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分)

(3)为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准备修建公路,图中A.B两条路各有利弊,其主要表现在:

A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B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发展当地旅游业最须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分)

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有关该村镇的一些旅游规划项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1分)

A.建设滑雪场                    B.发展农业生态游

C.建设大型旅馆以方便旅客住宿    D.开发水上游览项目

(6)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 。(1分)

A.东北     B.西南     C.华南     D.东南

正确答案

(1)雪山   湖泊   石林   傣族风情(4分)

(2)优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资源种类多样;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3分)

不利条件:市场距离远;交通不便、通达性差;地区接待能力小;环境容量有限。(3分)

(3)A线路短:建路成本低,但经过农田,会减少耕地(1分)

B线路长:会加大成本,但节约耕地(1分)

(4)旅游规模与旅游区环境承载量相适应(1分)

因为该地环境脆弱,开发不合理极易引起破坏(1分)

(5)C (1分)(6)B(1分)

本题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1)直接从图示找出具有一定游览价值的旅游资源。(2)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但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和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力等方面。(3)图示比较:A线路较短:建设成本较低,但景观农田,且沿途经过的景点较少;而B线较长:建设成本高,但少占耕地,且经过的旅游景点较多。(4)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注意与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相适宜;若旅游资源的开发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将导致景区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整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5)建设大型休闲旅游将破坏景区的背景环境。(6)傣家竹楼、石林景观反映该地区可能我国我国西南地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南极,这个与世隔绝的冰清玉洁之地,有着让人震撼的古老冰川,有着让人欢喜的可爱精灵,有着让人惊叹的原生态大陆……南极虽然冰冷,但是这里的旅游业却一片火热,普通人去南极,不再是梦想,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奔赴冰雪世界,寻找最不同寻常的体验,至2013年新春,我国内已有多家旅行社开通了到南极的旅游路线。

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了现代旅游业有何特点?南极旅游在我国的兴起与哪些因素有关?(l0分)

正确答案

特点: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分)

因素:经济的发展,人们收人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交通工具的发展。(任答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因素:南极一直因为它的低温酷寒,人类难以适应生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有了克服严寒的技术装备,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有了保障,人们休闲、求知、猎奇的欲望增强;科技的发展也提供了适当的交通工具,方便人们进出南极地区。

特点:旅游活动的范围广了,就是旅游业的特点之一:旅游空间扩大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飚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黄山外省市游客构成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围)地区(省市区)。

(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举世关注的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讨论。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一项报告认为,如果各国在未来50年中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每年就将有高达3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如果在2030年前不能将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全球GDP可能损失5%-10%……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旧步履蹒跚,哥本哈根会议充满了不确定性。                                  

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 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简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小岛屿、欧洲、美国、石油输出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影响及其他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心态。(10分)

正确答案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参与行动意愿最高(2分)

②全球变暖危及欧洲冬暖夏凉气候,欧洲国家对此非常敏感(2分)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指标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2分)

④石油输出国以石油输出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度议价(2分)

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气候变暖中受益,而且由于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也持消极立场(2分)

试题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所以各国心态各异。具体表现为:

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参与行动意愿最高;

②全球变暖危及欧洲冬暖夏凉气候,欧洲国家对此非常敏感;

③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指标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

④石油输出国以石油输出为其经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度议价;

⑤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气候变暖中受益,而且由于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也持消极立场

点评:这是一道以哥本哈根会议为切入点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呼吁全球共同参与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活动中来。

下一知识点 : 旅游资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