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需水量的不断增加,许多缺水城市和地区无新的水源可开发利用,污水的回收、净化和再用已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图是某人工湿地实现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

(1)氧化塘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食物网越复杂,______稳定性越高.

(2)此人工湿地中的菌类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

(3)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

(4)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垂直

生物群落

抵抗力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太阳能和化学能

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丙和丁

解析

解:(1)氧化塘中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氧化塘中的风车草(生产者)、圆田螺(消费者)、细菌(分解者)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氧化塘中有植物可以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还有化能合成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3)挺水植物高大会对水面遮光,减弱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抑制浮游藻类繁殖.

(4)重金属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产生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所含的重金属就越多,故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戊为第三营养级.

故答案为:

(1)垂直       生物群落     抵抗力

(2)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太阳能和化学能

(3)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4)丙和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c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

Cd中能量均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

D为提高羊肉的产量,应该提高图中的比值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B、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B错误;

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C错误;

D、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的比值越高,羊肉的产量越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3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_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__(数字)=2×107,C表示______

(4)图2中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移动.若其他条件不变,图3中纵坐标含义改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请在右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解:(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因此戊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2×107;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则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曲线中A点将向左下移动.

故答案为:

(1)2

(2)三    不会

(3)②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4)c、d

(5))左下方(或下方)

解析

解:(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因此戊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2×107;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图3中若降低光照强度,则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曲线中A点将向左下移动.

故答案为:

(1)2

(2)三    不会

(3)②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4)c、d

(5))左下方(或下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池塘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类(铜锈环棱螺等)、寡毛类(苏氏尾鳃蚓等)、摇蚊类(羽摇蚊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池塘底栖动物能量流动过程,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KJ•m2•a-1

B底栖动物同化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2119.5KJ•m2•a-1属于底栖动物的摄食能,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即同化能=摄食能-排粪能=2119.5-1642.1=477.4KJ•m2•a-1,故A错误;

B、底栖动物同化能量为477.4KJ•m2•a-1,其中只有87.74KJ•m2•a-1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其余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故B正确;

C、底栖动物的能量去向有三个: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因此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C正确;

D、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的渠道又是沿着食物链,而信息传递就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根据下面生态系统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______(填写图中编号)的______作用完成的.

(3)碳在生态系统④⑤⑥之间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4)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______

(5)生物④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信息传递

光合

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负反馈调节

异养型

解析

解:(1)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的知识,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1.生态系统的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图中⑤表示生产者,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⑤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的.

(3)碳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上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5)生物④为动物,其同化作用的类型是异养型.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信息传递

(2)⑤光合

(3)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负反馈调节

(5)异养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及特点和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