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共1087题
1863年《申报》中对“洋泾浜式英语”有如下描述:“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请看频呼六克,海做高来六做低”。有学者据此做出下列推论最为合理的是
[ ]
正确答案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正确答案
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妻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③说明当时文明开化之风盛行④新旧思想观念激烈碰撞
[ ]
正确答案
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
[ ]
正确答案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
正确答案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
正确答案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 ]
正确答案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
正确答案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
正确答案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正确答案
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着“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
[ ]
正确答案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正确答案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③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