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63年《申报》中对“洋泾浜式英语”有如下描述:“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请看频呼六克,海做高来六做低”。有学者据此做出下列推论最为合理的是

[ ]

A政府开始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B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商业语言

C西方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改造

D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加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妻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③说明当时文明开化之风盛行④新旧思想观念激烈碰撞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经济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观念影响着国人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

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人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 ]

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着“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

[ ]

A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

B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

C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

D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广泛而深入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 ]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③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