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共3229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因此它们都是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脑的血流量在休息与运动过程基本不变,A正确;
B、运动时,消化管的血流量减少,B错误;
C、运动时,消化管的血流量减少,所以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C正确;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骨骼肌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运动过程对能量的需求,散热主要是通过出汗进行,D错误.
故选:AC.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淋巴是淋巴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A错误;
B、唾液是分泌到消化道的液体,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B错误;
C、血浆是血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C错误;
D、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D正确.
故选:D.
人体血浆中的某些补体(蛋白质)可以侵入人体的多种细菌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大量离子和水通过孔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菌,导致细菌涨破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上述细菌的死亡原因是大量离子和水通过孔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菌,导致细菌涨破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上述免疫过程无B细胞参与,也无效应T细胞参与,不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上述补体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之一,C正确;
D、离子通过孔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菌是属于被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2015秋•孝感期末)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三者关系如图:
故选:C.
(2016•北海模拟)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回答问题:
(1)为了区别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其主要的理化指标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主要方面.
(2)环境改变时,人会作出相应的调节.例如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变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血糖浓度______,细胞产热不足,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一方面通过______的方式加速热量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______的方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
(3)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有时会“敌我不分”.小明接触了某植物的花粉引起了皮肤荨麻疹,小明的表现叫做______反映,引发该反应的物质叫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2)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
(3)花粉引起了皮肤荨麻疹,这是过敏反应,过敏原是花粉.
故答案为:
(1)细胞外液 温度 酸碱度 渗透压
(2)下降 骨骼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3)过敏 过敏原
解析
解:(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2)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另一方面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所以面色苍白.
(3)花粉引起了皮肤荨麻疹,这是过敏反应,过敏原是花粉.
故答案为:
(1)细胞外液 温度 酸碱度 渗透压
(2)下降 骨骼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3)过敏 过敏原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抗原与抗体结合通常在血清和组织液中发生,这属于人体内环境,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只能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发生,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这个是在消化道完成的,属于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有碘的蛋白质,它的合成是在细胞内进行的,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人体组织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故选:A.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不同,按血流速度快慢排序,下面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动脉管壁原口径较小,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静脉管壁薄口径大,管内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在身体各组织中分支极多,交织成网,管腔口径极小,只允许一个红细胞通过,血流速度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根据以上特点可判定人体内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速不同,按血液流速快慢排序,正确的是肺动脉>肺静脉>肺毛细血管.
故选:A.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解旋酶用于DNA复制时氢键的断裂,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水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B正确;
C、DNA聚合酶用于DN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DNA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少数位于人体的线粒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CO2 ④O2 ⑤尿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
③CO2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
④O2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⑤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正确.
故答案为:C.
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体内的结构和体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红蛋白是位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②血浆中不含有,A错误;
B、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需要经过一层红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一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才能被细胞①利用,B错误;
C、血浆与组织液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 正确;
D、经过气体交换后,B端②中CO2浓度要高于A端②中CO2浓度,D 错误.
故选:C.
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结构②是毛细淋巴管壁,该处细胞所处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B错误;
C、细胞呼吸产生CO2通过组织液扩散到血浆中,随血液循环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其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因此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高于血浆,C正确;
D、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在C液中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C.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指出该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的物质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白细胞可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
B、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B正确;
C、水可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C正确;
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错误.
故选:D.
(2015秋•泉州期末)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⑤错误;
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③⑥.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