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结构与性质
- 共16061题
下列各物质中所有原子不能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H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所以1+1=2,H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A符合;
B、O2中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O原子满足8的结构,故B不符合;
C、KCl中钾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C不符合;
D、CS2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所以4+4=8,C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O元素化合价为-2,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2|+6=8,O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D不符合.
故选:A.
一定呈+1价的金属元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M层比L层电子数少6的元素是Mg元素,化合价为+2,故A错误;
B.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是钾元素,化合价为+1,故B正确;
C.4s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元素为K元素或Cr元素或Cu元素,K元素的化合价为+1,Cr元素化合价不+1,Cu元素化合价有+2等,故C错误;
D.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的元素,质子数为24-12=12,是镁元素,化合价为+2,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所以比较稳定,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故A正确;
B.理论解释不对,CO2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是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CO2分子是直线型,但与分子极性无关,故B错误;
C.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
D.理论解释不对,HF分子中含有氢键,故HF的沸点高于HCl,故D错误.
故选A.
一定条件下,Ni2+与丁二酮肟生成鲜红色沉淀A.
(1)基态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丁二酮肟组成元素中C、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丁二酮肟分子中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
(3)元素Ni的一种碲(Te)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Ni(CO)4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为42.1℃,熔点为-19.3℃.Ni(CO)4的晶体类型是______.请写出一种由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且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的电子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镍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8,镍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成基态Ni2+,根据构造原理知,基态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
(2)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甲基上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为sp3杂化,连接甲基的碳原子含有3个价层电子对且不含孤电子对,为sp2杂化,
故答案为:O>N>C;sp3和sp2;
(3)该晶胞中镍原子个数=8×,Te原子个数=2,则该晶胞中镍和碲原子个数之比为1:2,则其化学式为:NiTe2,故答案为:NiTe2;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所以该物质为分子晶体,由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且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
解析
解:(1)镍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8,镍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成基态Ni2+,根据构造原理知,基态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8(或[Ar]3d8);
(2)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C,甲基上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为sp3杂化,连接甲基的碳原子含有3个价层电子对且不含孤电子对,为sp2杂化,
故答案为:O>N>C;sp3和sp2;
(3)该晶胞中镍原子个数=8×,Te原子个数=2,则该晶胞中镍和碲原子个数之比为1:2,则其化学式为:NiTe2,故答案为:NiTe2;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所以该物质为分子晶体,由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且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
(2015春•黄冈期末)下列有关图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违反洪特规律,自旋方向相同,所以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能量最低是:,故A错误;
B、违反能量最低原理,所以Mg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故B错误;
C、氧离子的质子数为8,而不是16,这是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
D、H2O2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以1对共用电子对连接,氧原子与氧原子之间以1对共用电子对连接,所以过氧化氢的结构式:H-O-O-H,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基因团中所有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H3CH2-中第一个C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但第二个C形成2个碳氢键、1个碳碳键,最外层只有7个电子,故A错误;
B.CH3CO-中第一个C形成3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单键,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但第二个C形成1个碳碳键、1个碳氧双键,最外层只有7个电子,故B错误;
C.CH3COO-中第一个碳原子形成3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第二个C存在1个碳碳单键、1个碳氧双键和1个氧氧单键,也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HCO-中碳原子形成1个碳氢键和1个碳氧双键,最外层只有7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能级交错的原因,End>E(n+1)s.当ns和np充满时(共4个轨道,最多容纳8个电子),多余电子不是填入nd,而是首先形成新电子层,填入(n+1)s轨道中,如Mn:[Ar]3d54s2,所以每一个能层不是一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故A错误;
B.能层含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即第n能层含有n个能级,每一能层总是从s能级开始,同一能层中能级ns、np、nd、nf的能量依次增大,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所以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故B正确;
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都是2个,故C错误;
D.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HN3称为叠氮酸,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用政与叠氮化钠反应可制得叠氮酸,而叠氮化钠可由NaNH2与N2O反应制得.叠氰黢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液可溶解铜、铂、金等不活泼金属.试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元素N、S、P的第一电离能(I1)由大到小的颗序为______.
(3)固体HN3属于______晶体,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写1种)NH的空间构型为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
(4)写出由NaNH2与N2O反应制叠氮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金与铜晶体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最密堆积,其堆积方式是______ (填“ABAB…”或“ABCABC…”),配位数为______若金的密度为ρ•g/cm3,则金晶胞的边长为______pm(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正确答案
解:(1)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核外电子基态排布式为1s22s22p3,
故答案为:1s22s22p3;
(2)元素N,其2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元素P,其3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同主族,第一电离能从上往下依次减小,所以N>P,元素S,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已知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第VA族反常,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P>S,故N>P>S,
故答案为:N>P>S;
(3)叠氮酸为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CNO-中电子数为:6+7+8+1=22,与CO2具有相同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是等电子体,常见粒子还有N2O等;NH2-价层电子对个数为4,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为sp3杂化;
故答案为:分子;CO2;V;sp3;
(4)根据叠氮化钠可由NaNH2与N2O反应制得,可知反应物为:NaNH2、N2O,生成物为:NaN3、H2O,反应为:NaNH2+N2O=NaN3+H2O,
故答案为:NaNH2+N2O=NaN3+H2O;
(5)铜晶胞是面心立方,所以金晶胞为面心立方其堆积方式是ABCABC…,每个金晶胞中含有的原子个数=8×+6×=4,离每个顶点上的金原子最近的等距离的金原子有3个,每个顶点上的金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所以金原子配位数=3××8=12;每个金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晶胞的边长apm=a×10-10cm,其体积为(a×10-10cm)3=a3×10-30cm3;晶胞的质量m=ρ•g/cm3×a3×10-30cm3;晶胞中含有4个金原子,故M=×ρ•g/cm3×a3×10-30cm3×NA,金晶体的晶胞边长a=×1010,
故答案为:ABCABC…;12;a=×1010;
解析
解:(1)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核外电子基态排布式为1s22s22p3,
故答案为:1s22s22p3;
(2)元素N,其2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元素P,其3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同主族,第一电离能从上往下依次减小,所以N>P,元素S,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已知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第VA族反常,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P>S,故N>P>S,
故答案为:N>P>S;
(3)叠氮酸为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CNO-中电子数为:6+7+8+1=22,与CO2具有相同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是等电子体,常见粒子还有N2O等;NH2-价层电子对个数为4,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V形,为sp3杂化;
故答案为:分子;CO2;V;sp3;
(4)根据叠氮化钠可由NaNH2与N2O反应制得,可知反应物为:NaNH2、N2O,生成物为:NaN3、H2O,反应为:NaNH2+N2O=NaN3+H2O,
故答案为:NaNH2+N2O=NaN3+H2O;
(5)铜晶胞是面心立方,所以金晶胞为面心立方其堆积方式是ABCABC…,每个金晶胞中含有的原子个数=8×+6×=4,离每个顶点上的金原子最近的等距离的金原子有3个,每个顶点上的金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所以金原子配位数=3××8=12;每个金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晶胞的边长apm=a×10-10cm,其体积为(a×10-10cm)3=a3×10-30cm3;晶胞的质量m=ρ•g/cm3×a3×10-30cm3;晶胞中含有4个金原子,故M=×ρ•g/cm3×a3×10-30cm3×NA,金晶体的晶胞边长a=×1010,
故答案为:ABCABC…;12;a=×1010;
化学一一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部分电子排布式为:NsnNpn;B原子核外2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C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和P能级电子总数相同,且P能级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D原子核外M层全充满,N层只有1个电子.
请回答:
(1)B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图为:______.
(2)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
(3)B和C两元素形成的阴离子BC-3中B的杂化类型为______,空间构型为______.
(4)与BC-3互为等电子体且含有A、C两元素的微粒是______.(写化学式)
(5)比较A、B的氢化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小并说明原因______.
(6)D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______,该元素单质形成的晶体晶胞如图所示,则D元素单质的堆积方式为______,已知D原子半径为r,相对原子质量为Mr,则D元素单质的密度可表示为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正确答案
解: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原子核外2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B为氮元素;A原子核外部分电子排布式为:NsnNpn,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所以为Ns2Np2,A原子序数小于氮元素,A为碳元素;C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和P能级电子总数相同,则C原子电子层数不大于3,C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P能级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则p能级有4个电子,只有一种p能级,即C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C为氧元素;D原子核外M层全充满,N层只有1个电子,D原子序数为29,故D为铜元素.
故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铜元素.
(1)B为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外围电子排布图为2s22p3.
故答案为:2s22p3.
(2)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一电离能N>O>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O>N>C.
故答案为:N>O>C;O>N>C.
(3)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B和C两元素形成的阴离子BC-3为NO-3,N原子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全部参与成键,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sp2;平面三角形.
(4)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BC-3为NO3-,与NO3-互为等电子体且含有C、O两元素的微粒是CO32-.
故答案为:CO32-.
(5)NH3是极性分子,且NH3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更易发生化学反应;CH4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溶解性NH3>CH4.
故答案为:溶解性:NH3>CH4,因为NH3是极性分子,且NH3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更易发生化学反应;CH4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溶解性NH3>CH4.
(6)D为铜元素,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由单质形成的晶体晶胞图可知,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D原子半径为r,令晶胞的棱长为x,则2x2=(4r)2,所以x=2r,所以晶胞的体积V=(2r)3=16r3.晶胞中含有的铜原子数目为8×+6×=4,所以晶胞的质量为4×g,所以晶体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解析
解: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原子核外2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B为氮元素;A原子核外部分电子排布式为:NsnNpn,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所以为Ns2Np2,A原子序数小于氮元素,A为碳元素;C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和P能级电子总数相同,则C原子电子层数不大于3,C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P能级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则p能级有4个电子,只有一种p能级,即C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C为氧元素;D原子核外M层全充满,N层只有1个电子,D原子序数为29,故D为铜元素.
故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铜元素.
(1)B为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外围电子排布图为2s22p3.
故答案为:2s22p3.
(2)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一电离能N>O>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O>N>C.
故答案为:N>O>C;O>N>C.
(3)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B和C两元素形成的阴离子BC-3为NO-3,N原子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全部参与成键,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sp2;平面三角形.
(4)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BC-3为NO3-,与NO3-互为等电子体且含有C、O两元素的微粒是CO32-.
故答案为:CO32-.
(5)NH3是极性分子,且NH3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更易发生化学反应;CH4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溶解性NH3>CH4.
故答案为:溶解性:NH3>CH4,因为NH3是极性分子,且NH3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更易发生化学反应;CH4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溶解性NH3>CH4.
(6)D为铜元素,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由单质形成的晶体晶胞图可知,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D原子半径为r,令晶胞的棱长为x,则2x2=(4r)2,所以x=2r,所以晶胞的体积V=(2r)3=16r3.晶胞中含有的铜原子数目为8×+6×=4,所以晶胞的质量为4×g,所以晶体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X、Y两种原子,X原子L层电子数为Y原子K层的3倍,Y原子M层电子数比X原子M层电子数多2,X、Y分别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X、Y两种原子,X原子L层电子数为Y原子K层的3倍,K层电子数是2,则X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6,X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X为O元素;Y原子M层电子数比X原子M层电子数多2,X原子的M层没有电子,则Y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2、L层电子数是8、K层电子数是2,所以Y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为Mg元素,
故选B.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的是C14,采用的是断代法;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这是工业上生产氮的方法,Z的原子序数大于X、Y,且不能形成双原子,所以可只能是稀有气体Ne,X、Y、Z核外内层电子是2个,所以W是H,则
A.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4+5+8=18,故A错误;
B.W是H,X为C,Y为N,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C>N>H,故B错误;
C.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C和H可形成多种烃类化合物,当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时,形成的烃在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沸点较高,故C错误;
D.W与Y可形成N2H4的化合物,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Mg2+的电子排布图______.
(2)下列分子若是手性分子,请用“*”标出其手性碳原子.
(3)指出配合物K3[Co(CN)6]中的中心离子、配体及其配位数: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中心原子成键时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及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角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Fe元素为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Mg2+含有10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2)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所以手性碳原子分别为:
,
故答案为:.
(3)根据配合物K3[Co(CN)6]结构分析,含有空轨道的金属阳离子为中心离子,所以中心离子为Co3+、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离子为配体,所以配体为CN-、配位数就是配体的个数,所以配位数为6,
故答案为:Co3+、CN-、6;
(4)BCl3分子的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3+(3-3×1)=3,孤电子对数为0,因此空间构型和VSEPR模型一致,为平面正三角形,因此键角为120°,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故答案为:平面正三角形;sp2;120°.
解析
解:(1)Fe元素为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Mg2+含有10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2)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所以手性碳原子分别为:
,
故答案为:.
(3)根据配合物K3[Co(CN)6]结构分析,含有空轨道的金属阳离子为中心离子,所以中心离子为Co3+、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离子为配体,所以配体为CN-、配位数就是配体的个数,所以配位数为6,
故答案为:Co3+、CN-、6;
(4)BCl3分子的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3+(3-3×1)=3,孤电子对数为0,因此空间构型和VSEPR模型一致,为平面正三角形,因此键角为120°,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故答案为:平面正三角形;sp2;120°.
请将下面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叙述填写完整: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______的轨道.然后依次进入能量______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自旋状态______的电子.
(3)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①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②自旋状态______同,③全空、______或______时能量最低.
正确答案
解:(1)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故答案为:较低;较高;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个自旋状态相反电子,故答案为:2;相反;
(3)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故答案为:相;全满;半满.
解析
解:(1)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故答案为:较低;较高;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个自旋状态相反电子,故答案为:2;相反;
(3)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故答案为:相;全满;半满.
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原子3p能级有2个电子,是Si,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的原子也是S,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故A不选;
B.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该原子2p能级有5个电子,是F,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为同一原子,2p能级有空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该原子2p能级有1个电子,是B,与价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故B不选;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是Zn,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是Fe,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故C不选;
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是Br,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价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也是Br,为同一原子,故D选;
故选D.
已知: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氨基乙酸钠(H2N-CH2-COONa)即可得到配合物A.其结构如图1:
(1)Cu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请在图1中画出A中的配位键(用→表示)
(3)A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
(4)1mol氨基乙酸钠(H2N-CH2-COONa)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
(5)氨基乙酸钠分解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等电子体:______(写化学式).
(6)已知:硫酸铜灼烧可以生成一种红色晶体,其结构如图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u是29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3d能级上有10个电子、4s能级上有1个电子,3d、4s能级上电子为其外围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故答案为:3d104s1;
(2)A中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成键3个,能提供1对孤对电子,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所以该配合物中的配位键为:
,
故答案为:;
(3)配合物A分子中一种碳有C=O,碳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另一种碳周围都是单键,碳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故答案为:sp3、sp2;
(4)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H2N-CH2-COONa中含有8个σ键,所以1mol氨基乙酸钠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8mol,
故答案为:8mol;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原子个数为3个,价电子数为16,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为等电子体,则CO2的等电子体为:N2O(或SCN-、N3-等),
故答案为:N2O(或SCN-、N3-等);
(6)利用均摊法知,该化合物中O原子个数=1+8×=2,Cu原子个数=4,铜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4:2=2:1,所以其化学式为:Cu2O,
故答案为:Cu2O;
解析
解:(1)Cu是29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3d能级上有10个电子、4s能级上有1个电子,3d、4s能级上电子为其外围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故答案为:3d104s1;
(2)A中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成键3个,能提供1对孤对电子,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所以该配合物中的配位键为:
,
故答案为:;
(3)配合物A分子中一种碳有C=O,碳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另一种碳周围都是单键,碳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故答案为:sp3、sp2;
(4)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H2N-CH2-COONa中含有8个σ键,所以1mol氨基乙酸钠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8mol,
故答案为:8mol;
(5)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原子个数为3个,价电子数为16,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为等电子体,则CO2的等电子体为:N2O(或SCN-、N3-等),
故答案为:N2O(或SCN-、N3-等);
(6)利用均摊法知,该化合物中O原子个数=1+8×=2,Cu原子个数=4,铜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4:2=2:1,所以其化学式为:Cu2O,
故答案为:Cu2O;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