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______ FeO(填“<”或“>”);

(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图2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σ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______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Ⅱ、(1)镍属于28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 8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 84s2

(2)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故答案为:>;

(3)因为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而氯化钠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所以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也均为6.故答案为:6;6;

(4)晶胞中镧原子数8×=1;镍原子数=1+8×=5,所以化学式为LaNi5,故答案为:LaNi5

(5)①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镍原子有空轨道,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因此二者形成配位键.②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③在该结构中碳原子既有单键又有双键,因此杂化类型是sp2和sp3杂化,故答案为: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③sp2、sp3

解析

解:Ⅱ、(1)镍属于28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 8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 84s2

(2)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故答案为:>;

(3)因为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而氯化钠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所以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也均为6.故答案为:6;6;

(4)晶胞中镧原子数8×=1;镍原子数=1+8×=5,所以化学式为LaNi5,故答案为:LaNi5

(5)①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镍原子有空轨道,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因此二者形成配位键.②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③在该结构中碳原子既有单键又有双键,因此杂化类型是sp2和sp3杂化,故答案为: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③sp2、sp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态原子的第四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三电子层的电子数一定是(  )

A8个

B8--18

C18--32  个

D8--32 个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构造原理知,4s能级大于3p能级而小于3d能级,原子核外电子排列时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所以排列电子时先排列3p能级再4s能级后排3d能级,且当轨道上电子处于全空、全满或半满时最稳定,当4s能级有2个电子时,3d能级上可排列电子数是从0-10,所以该原子的第三电子层电子数可能是8-18,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比阴离子多1个电子层的是(  )

ANaCl

BMgBr2

CCaCl2

DK2O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钠和氯元素处于同一周期,钠离子变成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层,氯离子电子层不变,所以阴离子比阳离子多一个电子层,故A错误;

B.镁离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4,阴离子比阳离子多2个电子层,故B错误;

C.氯化钙中,钙离子核外含有3个电子层,氯离子也含有3个电子层,阴阳离子含有的电子层数相等,故C错误;

D.钾离子含有3个电子层,氧离子核外含有2个电子层,阳离子比阴离子多1个电子层,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金属元素X,其原子的质量数为52,已知X的离子中含有28个中子、21个电子,由这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NO3

BX2(SO43

CXCl2

DK2X2O7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X元素的质子数=52-28=24,其离子所带电荷数为24-21=3,即X在该化合物中为+3价.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判断两种元素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B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其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C某变化过程中发生共价键的断裂,则该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可能是阳离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非金属性强,得电子能力强,最外层电子多,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O元素与I元素,I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多,但非金属性O>I,故A错误;

B、如K+、Ar、S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性质不同,故B错误;

C、发生共价键的断裂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大颗粒的原子晶体变为小颗粒,HCl溶于水等,故C错误;

D、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MnO4-、AlO2-等含有金属元素,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可能是阳离子,如NH4+、H+等不含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8

B14

C16

D17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6,有两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

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4,有三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6,有三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7,有三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

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D.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1)第ⅢA、ⅤA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在GaN晶体中,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于______晶体.

(2)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中心原子N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

(3)NH3与PH3相比,热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一定压强,将NH3和PH3混合气体降温时,首先液化的物质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5)铜、铁元素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微粒间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是能够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另一方是具有______的原子或离子.

正确答案

解:(1)Ga原子是31号元素,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GaN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N属于原子晶体,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正四面体;原子;

(2)NH3分子中N原子呈3个N-H键,N原子还原1对孤对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4,N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答案为:三角锥型;sp3

(3)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原子半径小,N-H键长比P-H键长短,键能更大,分子更稳定,所以NH3热稳定性更强,

故答案为:NH3;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原子半径小,N-H键长比P-H键长短,键能更大,分子更稳定;

(4)因为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更大,沸点更高,所以一定压强,将NH3和PH3混合气体降温时,首先液化的物质是NH3

故答案为:NH3;因为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更大,沸点更高;

(5)微粒间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是能够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另一方是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故答案为: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解析

解:(1)Ga原子是31号元素,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GaN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N属于原子晶体,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正四面体;原子;

(2)NH3分子中N原子呈3个N-H键,N原子还原1对孤对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4,N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答案为:三角锥型;sp3

(3)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原子半径小,N-H键长比P-H键长短,键能更大,分子更稳定,所以NH3热稳定性更强,

故答案为:NH3;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原子半径小,N-H键长比P-H键长短,键能更大,分子更稳定;

(4)因为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更大,沸点更高,所以一定压强,将NH3和PH3混合气体降温时,首先液化的物质是NH3

故答案为:NH3;因为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更大,沸点更高;

(5)微粒间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是能够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另一方是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故答案为: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其中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  )

A

B①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同一轨道自旋方向相同,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

②不同轨道的单电子自旋方向不同,违反了洪特规则;

③符合洪特规则;

④应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每个轨道有1个电子,违反了洪特规则;

⑤不同轨道的单电子自旋方向不同,违反了洪特规则;

⑥符合洪特规则.

其中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②④⑤,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ns1的金属元素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为前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ns1的金属有Li、Na、K、Cr、Cu等,共5种,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

A8个

B18个

C32个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1)层大于或等于第三电子层,为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18.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硼矿是无机盐工业的重要原料,硼镁石用硫酸分解的反应式为:2MgO•B2O3•H2O+2H2SO4→2H3BO3+2MgSO4

(1)上述反应中,核外电子排布式相同的离子有______;原子核外具有五种不同能量电子的元素名称是______

(2)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已知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则BF3属于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Mg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Mg(OH)2碱性比Ca(OH)2 ______(填“强”或“弱”).

(4)硼酸[H3BO3或B(OH)3]是一元弱酸,它的水溶液之所以呈弱酸性并非本身电离出H+,而是硼酸与水作用时,与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导致溶液中c(H+)>c(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硼酸呈酸性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O 2-、Mg 2+核外都是10电子,所以其电子排布式相同,原子核外有几种能级就有几种不同能量的电子,硫原子核外有1S、2S、2P、3S、3P五种能级,所以原子核外具有五种不同能量电子的元素名称是硫,故答案为:O 2-、Mg 2+;硫;

(2)B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是3,所以B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IIIA族,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所以是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IIIA族;非极性;

(3)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碱的碱性越强,钙的金属性大于镁,所以氢氧化钙的碱性大于氢氧化镁,故答案为:;弱;

(4)硼酸与水作用时,与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B(OH)4]-,导致溶液中c(H+)>c(OH-),离子方程式为:B(OH)3+H2O⇌H++[B(OH)4]-,故答案为:B(OH)3+H2O⇌H++[B(OH)4]-

解析

解:(1)O 2-、Mg 2+核外都是10电子,所以其电子排布式相同,原子核外有几种能级就有几种不同能量的电子,硫原子核外有1S、2S、2P、3S、3P五种能级,所以原子核外具有五种不同能量电子的元素名称是硫,故答案为:O 2-、Mg 2+;硫;

(2)B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是3,所以B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IIIA族,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所以是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IIIA族;非极性;

(3)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碱的碱性越强,钙的金属性大于镁,所以氢氧化钙的碱性大于氢氧化镁,故答案为:;弱;

(4)硼酸与水作用时,与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B(OH)4]-,导致溶液中c(H+)>c(OH-),离子方程式为:B(OH)3+H2O⇌H++[B(OH)4]-,故答案为:B(OH)3+H2O⇌H++[B(OH)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绿矾(FeSO4•7H2O)和胆矾(CuSO4•5H2O)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

(2)SO42-的空间构型构型是______;其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微粒是______

(3)在Fe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Fe(CN)6]4-,指出1mol[Fe(CN)6]4-,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

(4)胆矾受热分解得到铜的某种氧化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氧的配位数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铁是26号元素,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亚铁离子,Fe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

故答案为:[Ar]3d6

(2)SO42-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4+(6+2-4×2)=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硫原子采取sp3杂化;原子个数相等且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为等电子体,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为:CCl4、PO43-、SiO44-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CCl4、PO43-、SiO44-

(3)在[Fe(CN)6]4-中,一个 CN-中含有1个ơ键,每个CN-和Fe间有1个ơ键,所以1mol[Fe(CN)6]4-中含有12molơ键,

故答案为:12 mol;

(4)根据晶胞的结构图结合均摊法可知,晶胞中空心球与实心球个数比为:(8×+1):4=1:2,所以空心球为氧原子,实心球为铜原子,距离氧原子最近的铜原子有四个,所以氧的配位数是4,

故答案为:4.

解析

解:(1)铁是26号元素,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亚铁离子,Fe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

故答案为:[Ar]3d6

(2)SO42-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4+(6+2-4×2)=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硫原子采取sp3杂化;原子个数相等且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为等电子体,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为:CCl4、PO43-、SiO44-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CCl4、PO43-、SiO44-

(3)在[Fe(CN)6]4-中,一个 CN-中含有1个ơ键,每个CN-和Fe间有1个ơ键,所以1mol[Fe(CN)6]4-中含有12molơ键,

故答案为:12 mol;

(4)根据晶胞的结构图结合均摊法可知,晶胞中空心球与实心球个数比为:(8×+1):4=1:2,所以空心球为氧原子,实心球为铜原子,距离氧原子最近的铜原子有四个,所以氧的配位数是4,

故答案为: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单核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定在第ⅡA

B可能是金属元素

C一定是主族元素或0族元素

D只能有一个电子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零族元素He、ⅡA族元素、部分过渡元素,故A错误;

B.He为非金属元,ⅡA族元素、部分过渡元素,为金属元素,故B正确;

C.可能为部分过渡金属元素,故C错误;

D.He有一个电子层,其他有多个电子层,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尿素()和硼砂(Na2B4O7)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可以获得硼氮化合物:

Na2B4O7+2CO(NH22═4(BN)+Na2O+2CO2↑+4H2O

(1)上述反应物中含有一种元素,其基态原子具有4种不同能量电子,写出该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

(2)元素B、C、O、N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

(3)某硼氮化合物的结构与石墨相似(如图1),俗称“白石墨”.

①晶体中B、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是______

②白石墨不能导电,原因是B、N原子之间的π键电子被______原子强烈吸引,不能自由移动;

③写出“白石墨”的一种用途______

(4)尿素可用于制有机铁肥,主要代表有[Fe(H2NCONH26](NO33[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结构测定知,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6NA个配位键.形成配位键时,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______

(5)由硼砂可以制取硼酸,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微粒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如图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硼酸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H3BO3晶体中有氢键,因此硼酸分子较稳定

C.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1mol H3BO3晶体中含有3mol氢键.

正确答案

解:(1)上述反应物中含有4种不同能量电子的元素是Na元素,Na元素核外有11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1

(2)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这几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B,

故答案为:N>O>C>B;

(3)①该结构知,每个N原子和B原子都含有3个共价单键,所以采用sp2杂化,

故答案为:sp2、sp2

②B、N原子之间的π键电子被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吸引,N元素的电负性大于B元素,所以被N原子强烈吸引,

故答案为:N;

③原子晶体熔点较高,能作耐火材料,

故答案为:耐火材料;

(4)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和含有空轨道的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6NA个配位键,形成配位键时,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O原子,

故答案为:O原子;

(5)A.正硼酸晶体中存在H3BO3分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故A正确;

B.氢键是分子间作用,与分子的稳定性无关,故B错误;

C.该分子中氢原子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1个硼酸分子形成了6个氢键,但每个氢键是2个硼酸分子共用的,所以平均含3个氢键,则含有1mol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故D正确;

故选:BC.

解析

解:(1)上述反应物中含有4种不同能量电子的元素是Na元素,Na元素核外有11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1

(2)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这几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B,

故答案为:N>O>C>B;

(3)①该结构知,每个N原子和B原子都含有3个共价单键,所以采用sp2杂化,

故答案为:sp2、sp2

②B、N原子之间的π键电子被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吸引,N元素的电负性大于B元素,所以被N原子强烈吸引,

故答案为:N;

③原子晶体熔点较高,能作耐火材料,

故答案为:耐火材料;

(4)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和含有空轨道的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6NA个配位键,形成配位键时,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O原子,

故答案为:O原子;

(5)A.正硼酸晶体中存在H3BO3分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故A正确;

B.氢键是分子间作用,与分子的稳定性无关,故B错误;

C.该分子中氢原子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1个硼酸分子形成了6个氢键,但每个氢键是2个硼酸分子共用的,所以平均含3个氢键,则含有1mol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故D正确;

故选: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代.第三代就是铜铟镓硒CIGS等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薄膜Si系太阳能电池.完成下列填空:

(1)亚铜离子(Cu+)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硒为第4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用原子结构观点加以解释______

(3)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生成加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 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B与N之间形成______键;

(4)单晶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结构相似,若将金刚石晶体中一半的C原子换成Si原子且同种原子不成键,则得如图所示的金刚砂(SiC)结构;在SiC中,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铜是29号元素,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亚铜离子,所以亚铜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基态铜离子(Cu+)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故答案为:[Ar]3d10

(2)As、Se、Br属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这三种元素依次属于第VA族、第VIA族、第VIIA族,第VA族元素大于其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 As、Se、Br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Se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4,而As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3,p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状态,根据洪特规则特例可知,半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A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Se大,

故答案为:Br>As>Se; As、Se、Br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Se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4,而As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3,p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状态,根据洪特规则特例可知,半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A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Se大;

(3)BF3•NH3中B原子含有3个σ 键一个配位键,所以其价层电子数是4,B原子采取sp3杂化,该化合物中,B原子提供空轨道的原子、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B、N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sp3;配位键;

(4)每个碳原子连接4个硅原子,每个硅原子又连接其它3个碳原子,所以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3×4=12,故答案为:12.

解析

解:(1)铜是29号元素,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亚铜离子,所以亚铜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基态铜离子(Cu+)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故答案为:[Ar]3d10

(2)As、Se、Br属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这三种元素依次属于第VA族、第VIA族、第VIIA族,第VA族元素大于其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 As、Se、Br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Se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4,而As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3,p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状态,根据洪特规则特例可知,半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A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Se大,

故答案为:Br>As>Se; As、Se、Br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Se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4,而As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3,p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状态,根据洪特规则特例可知,半充满状态更稳定,所以A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Se大;

(3)BF3•NH3中B原子含有3个σ 键一个配位键,所以其价层电子数是4,B原子采取sp3杂化,该化合物中,B原子提供空轨道的原子、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B、N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sp3;配位键;

(4)每个碳原子连接4个硅原子,每个硅原子又连接其它3个碳原子,所以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3×4=12,故答案为:12.

下一知识点 : 分子结构与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原子结构与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