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远距离输电中,导线上会有电能损失,损失的电能主要由电流的______引起,在输电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越______,电能损失就越小.

正确答案

热效应

解析

解:在远距离送电中,导线上损失的电能主要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

由Q=I2Rt=Rt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时,电流减小,电阻产生的热量减小为原来电流的平方倍.

从而可知减小电能损失的有效办法是减小输送电流,即提高输电电压.

所以在输电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越高,电能损失就越小.

故答案为:热效应,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发电站通过升压变压器、输电导线和降压变压器把电能输送到用户,如果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都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是100kW,输出电压是250V,升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5,输电导线中的电功率损失为输入功率的4%.

(1)画出上述输电全过程的线路图.

(2)求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输电导线中的电流.

(3)求输电导线的总电阻和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

(4)计算降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正确答案

解:(1)输电全过程的线路图,如图所示:

(2)由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关系可得:

=

=

解得:U2=6250V

由I1===400A

再理想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关系可得:

解得:I2=16A

(3)由题意可知:P=4%×P=4000W

而P=I22R

由于R=Ω

则U=I2R=250V

U3=6250-250=6000V

(4)所以P=100×103×96%=96KW

答:(1)如图所示;

(2)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6250V,输电导线中的电流16A;

(3)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Ω,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6000V;

(4)降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96KW.

解析

解:(1)输电全过程的线路图,如图所示:

(2)由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关系可得:

=

=

解得:U2=6250V

由I1===400A

再理想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关系可得:

解得:I2=16A

(3)由题意可知:P=4%×P=4000W

而P=I22R

由于R=Ω

则U=I2R=250V

U3=6250-250=6000V

(4)所以P=100×103×96%=96KW

答:(1)如图所示;

(2)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6250V,输电导线中的电流16A;

(3)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Ω,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6000V;

(4)降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96KW.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0:1,原线圈上所加电压为23kV,副线圈通过总电阻为2Ω的供电导线向用户供电,用户用电器得到的电压是220V,求供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

正确答案

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0:1,原线圈上所加电压为23kV,根据变压比公式,有:

解得:

对于副线圈所在回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U2=Ir+U

解得:

I=

故供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P=I2r=52×2=50W

答:供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为50W.

解析

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0:1,原线圈上所加电压为23kV,根据变压比公式,有:

解得:

对于副线圈所在回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U2=Ir+U

解得:

I=

故供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P=I2r=52×2=50W

答:供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为50W.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流电,若输送电压提高到原来的n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输电线上的电流减少为原来的

B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减少为原来的

C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减少为原来的

D用户端获得的功率将增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因为功率一定,根据P=UI知,输送电压提高到n倍,则输送电流变为原来的倍,根据△U=IR知,电压损失降为原来的.根据P损=I2R得,电能损失降到原来的倍.故AB正确,C错误.

输电线路上损失功率减小.故用户得到的功率增大,故D正确;

因选错误的,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U1,发电厂至学校的输电线电阻为R,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学校输入电压为U2,下列4个计算输电线损耗的式子中正确的(  )

A

B

CI2R

DI(U1-U2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U=U1-U2

输电导线损失的电功率P=I2R=(U1-U2)I= 故BCD正确,A错误;

故选BCD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远距离输电的相关计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