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主要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历史变迁过程。

正确答案

在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是指在秦统一全国以前的历史朝代,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所以该论述正确,本题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 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

(2)结合材料,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

(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归纳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6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二:各城邦从建立起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哪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在彼此分立的同时,各城邦又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材料三: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割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四 ……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接受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希腊城邦的特点。(2分)

(2)希腊城邦的特点是怎样推动希腊民主制度发展的?(4分)

(3)希腊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各诸侯间的关系有何不同?各自有何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农耕经济不发达,但商品经济和海外活动频繁。(2分)

(2)使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城邦有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增强公民的凝聚力;极大激发了公民的创造力。(少一点扣一分,4分)

(3)希腊城邦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中国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2分)

影响: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而中国则最终由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型,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

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依据一、二、三则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9分)

(2)材料四表明秦统一之初在采用何种体制治国的问题上有哪两种意见?秦始皇

采纳了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7分)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汉初设置的地方制度与秦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分)

(4)材料四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6分)

(5)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4分)

正确答案

(1)特点:从 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前朝贵族等;

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3分)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和人口等。(3分)

(2)丞相绾等主张实行分 封制,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4分)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1分)

影响 郡县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封建经济得发展。

(3)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管理地方。(3分)

西汉则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使地方郡国参半。(3分)

(4)有人认为秦亡与实行郡县制有关;(2分)

柳宗元认为秦亡于暴政引起人民反抗,而非郡县制的过失;(2分)

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2分)

(5)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王朝兴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2分)

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政治文明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高中历史教参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8分)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结果怎样?(7分)

正确答案

(1)宗法制和分封制。(8分)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2分)

(2)郡县制(4分)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4分)

(3)原因:汉初郡国并存,封过威胁中央集权(4分)。

结果:封国问题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这段有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中,有六处知识性错误,请你慧眼识别,完成考题要求:10分。(答对五个就得满分。)

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西周时候,为了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实行了王位世袭制,将子弟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为了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实行了以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的宗法制。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封建帝王,他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使国家走向“大一统”;他在中央设置了“三公”,其中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为了加强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中书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且对今天仍产生影响。明朝初年,明成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永远废除了丞相制度,但造成了政务繁杂的局面。清代雍正帝时设立了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其职责主要是拟定圣旨,掌握朝廷决策权。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正确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    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   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正确答案

分封、宗法

本题考查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特征,其中主要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以血缘为中心的宗法制度,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简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小题1: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小题2: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幻。(   )

小题3: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国和美国,“夏宫”是指圆明园。(   )

小题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她先后领导了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

小题5: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

正确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A

试题分析:

小题1:材料表述正确符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点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政权转移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等内容。

小题2:材料表述正确符合南京近代史上发生的相关史实。

点评: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912年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时间特征必须牢记。

小题3:材料说法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国和法国。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和《背景条约》的内容须牢记。

小题4:材料说法错误,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共尚未成立,不可能领导五四运动。

点评: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小题5:“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点评:香港、澳门的回归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时间特征必须牢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1)是关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宪制安排。制定一部有严格修改程序的宪法,在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州、省、邦)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组织权。……(3)绝大多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规定自己的政府组织形式。……

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1)材料一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与材料一的政治制度相比,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与材料二有何异同?(4分)

正确答案

(1)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6分)

(2)管理方式: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分)

(3)同: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异:秦朝,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没有自主权;美国,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4分)

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的 加强,(1)本问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周天子与诸侯间是君臣关系,根据课本答出诸侯对周天子所尽义务即可。(2)考查的是秦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在秦朝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县制度,该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3)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实施的是联邦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其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依次回答该题目即可。

下一知识点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