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投资者投入的权益资本为2000万元,经营期内的年平均利润总额为600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480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的资本金利润率为( )。

A.12%
B.20%
C.24%
D.3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2008年年初,萧先生有现金2万元,以成本计价的净资产为100万元,2008年年末以成本计价的净资产为120万元。当年新增投资10万元,赎回投资本金5万元。另外,萧先生2007年年初贷款50万元购买房产一套,利率6%,期限20年,按年等额本息还款。则萧先生2008年末的现金为( )。

A.15.5592万元
B.11.3592万元
C.14.0816万元
D.12.6408万元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萧先生2007年贷款50万元,每年还款额为:g END,20n,6i,50PV,0FV,PMT=-4.3592万元,1 f AMORT,1 f AMORT,得到第2年还款额中利息为2.9184万元,x><y,第2年还款额中本金为1.4408万元,资产负债调整的现金净流量=-10+5-1.4408=-6.4408万元;以成本计,当期储蓄=期末净值-期初净值=120-100=20万元,所以,期末现金=期初现金+当期储蓄+资产负债调整现金净流量=2+20-6.4408=15.5592万元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可作为出售型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分析指标的是( )。

A.投资回收期
B.财务内部收益率
C.财务净现值
D.成本利润率
E.资本金利润率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资本金利润率是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房地产置业投资项目的分析指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开发商购得一宗商业用地使用权,期限为40年,拟建一商场出租经营。据估算,项目的开发建设期为2年,第3年即可出租。经过分析,得到以下数据。
(1)项目建设投资为1800万元。第1年投资1000万元,其中资本金400万元;第2年投资800万元,其中资本金230万元。每年资金缺口由银行借款解决,贷款年利率为10%。建设期只计息不还款,第3年开始采用等额还本并支付利息的方式还本付息,分3年还清。
(2)第3年租金收入、经营税费、经营成本分别为2000万元、130万元、600万元。从第4年起每年的租金收入、经营税费、经营成本分别为2500万元、150万元、650万元。
(3)计算期(开发经营期)取20年。
请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下列工作。
(1)编制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不考虑所得税)
(2)若该开发商要求的目标收益率为15%,计算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所有的投资和收入均发生在年末)

正确答案

解法之一:
(1)借款需要量的计算
[*]
(2)借款还本付息表
[*]
当年利息=[年初借款累计+当年借款÷2]×年利率
[*]
(3)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税前)
[*]
(4)财务净现值
[*]
解法之二:
(1)第1年银行借款
1000-400=600(万元)
第2年银行借款
800-230=570(万元)
[*]
第3年利息=(600+30+570+91.5)×10%=129.15(万元)
第4年利息=(1291.5-430.5)×10%=86.10(万元)
第5年利息=(861-430.5)×10%=43.05(万元)
(3)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税前)
[*]
(4)财务净现值
[*]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购买投资为4500万元,流动资金为500万元。如果投资者投入的权益资本为1500万元,经营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为650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500万元,则该项目的资本金净利润率为()。

A.22.2%
B.33.3%
C.44.4%
D.55.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投资者投入的权益资本为2500万元,经营期内的年平均利润总额为800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480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的资本金利润率为( )。

A.12%
B.32%
C.24%
D.3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假设某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负债合计为3000万元,资产合计为5000万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为2500万元和1250万元,存货为1500万元。试计算该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资产负债率为( )。

A.167%
B.80%
C.200%
D.6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被分为( )。

A.基本建设投资
B.设备进口投资
C.更新改造投资
D.房地产开发投资
E.其他投资

正确答案

A,C,D,E

解析

[解题要点] P 27~P 28现行管理中的投资分类。按照投资项目的建设性质和管理权限的不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被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案件不应该采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有:

A.张某欲与李某离婚,诉至法院,但李某适时下落不明
B.某银行先后向法院申请将两家拖欠贷款的房地产公司推进破产还债程序
C.邓某等六人合伙开小餐馆一间,后因资金短缺,邓某向陈某借款并用该款项为餐馆购置餐具,但该合伙经营惨淡被迫停业,陈某因追索欠款无着诉至法院
D.某公司原老板陆某的遗产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后,因其女对放弃继承表示反悔,又被省高院裁定发回重审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理由:本题主要考查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条:“基层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除外:(一)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二)发回重审的;(三)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四)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五)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题中A项,起诉时被告李某下落不明;B项应适用企业破产还债程序;C项涉及共同诉讼,被告一方为6个合伙人,人数众多;D项是发回重审案件。所以四种情形均不适用简易程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中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过去十年中国城市以平均百分之十的速度扩张。1978年到2004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城市人口由1.7亿增加到5.4亿。到本世纪中叶,为了支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右。中国将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完成的城市化过程。 中国总共有161个大、中、小城市,其中有100多个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国家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于是地方政府“跑部钱进”变成了“跑部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一些城市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盲目对文脉之本、风貌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地方政府把城市“做大作强”的冲动与中央实施的控制冲突凸显。 2003年以来,各地方纷纷提出投入巨资打造都市的战略规划。仅从公布的几个地区数字,就可见规划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昆明要总投资2000多亿元,建设“东方日内瓦”;南京投资1080亿元,建设金陵古城;浙江计划投资2665亿元用于几大城市基础建设;济南计划到2007年,投资1360亿元,建设泉城;南昌经济并不发达,但也提出投资100亿元用于现城改造;重庆市公布,仅建渝中半岛城市形象工程,就规划投入200亿元;浙江绍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在10年内要计划投资1000亿元。广东打造大佛山一个地级市,未来几年也要投资千亿元以上。材料二 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发行的数千亿国债、加上数万亿元配套资金,多数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新建国有企业,总项目达到1万多个,这些资金项目的推动,遏制了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在7%以上。在地区分布上,投资又集中于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浙江五大地区。这五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48.5%。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房地产企业资金中的70%,来自银行贷款,建筑商项目垫付资金约30~40%靠银行贷款,购房者一半购房资金也靠银行贷款。几项相加,约有61%的资金来于银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空置在一年以上的达到1.2亿平方米,占用资金达2500亿元。材料三 现在城市圈地运动正处于加速阶段,我国中部、东部城市建城区范围基本上都扩大了 2―3倍以上,小城镇平均扩大1倍以上,西部城市扩张也在日益加速。这中间,还不包括大批新建城市的扩张。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介绍,目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年的660个,建制镇数量则从2173个增加到了19883个,城镇化水平达到41.6%。但在城镇化进程背后,各种隐忧也随之泛起。“由于我国城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并存的特殊背景,应更加防止过度城镇化问题,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城市化风盛行的理论主要有几种:一是“大城市论”,即城市越大越好,大城市越多越好,我国大城市大少,应该加快发展。几年来,乡改镇,县改市,县市改区,区、市大拼盘,随意为城市改名、随意提升城市行政等级等现象一发而不可收。到目前为止,全国有182个城市宣布要建国际大都市;二是“大都市圈论”。继珠江三角洲、长三角洲、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之后,各地都在构建区域不等、名称各异的大都市圈,大有中国未来成为国际都市区之势;三是“大城市成本论”。这种理论强调大城市投资成本低,回报率高,今后我国投资重点应是大中城市,中小城市投资成本高,回报低,不是发民的重点;四是“城市天堂论”。城市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天堂,农民进城就能富,建城等于为农民建炉灶,农民只要有城市炉灶,步入小康社会就不用愁。材料四 中新网2005年12月10日电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指出,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浮躁情绪,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盲目性。这些“盲目症”,归纳起来有 8种: 一是盲目拔高城市的定位。在全国总共661个大中小城市中,竟然有1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还有许多城市要建CBD。所有城市都向区域的中心挤,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是盲目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由于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需要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管理,使得扩大人口规模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原来一些地方政府是“跑部钱进”,现在不要钱了,也不要项目,就要城市人口规模指标。 三是盲目提倡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多组团布局适应于规模非常大的城市,一般是市区人口规模在150万至200万甚至超过的城市才可以考虑多组团。但有些中小城市,也盲目追求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果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大大降低、能耗大增、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基础设施成本成倍增加。 四是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老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本和风貌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使某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严重毁坏。 五是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片面强调为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以至于盲目布置超宽的马路,拓宽机动车道,砍伐行道树。不仅有80多个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有的城市还限制脚踏、电动两用自行车和自行车上路,甚至对取消自行车道予以立法。 六是盲目进行功能分区。在许多城市,开发区越建越多,不少还距离城区很远。结果是,每天数十万的“上班族”浩浩荡荡到开发区工作,下班后又浩浩荡荡回到居住区休息,造成一种“钟摆效应”,从而产生用能、用地、交通三大障碍。 七是盲目进行周边环境的再造。西部某个缺水的城市,竟然在城市外围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其面积比西湖还大5倍;有的城市在容易发生洪灾的地方填河变路,使得泄洪疏导往往来不及;有的风貌单一的城市还劈山为地,把山推平。 八是盲目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有的城市一换届,领导人就急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城市总体规划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建设错误,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指出: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透支”即土地资源透支、环境资源透支、能源资源透支、水资源透支;“三个失小、衡”即城市内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差距扩大、沿海和内地差距扩大。 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把中国城市化过程遭遇的种种失衡、无序现象归结为几个方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等。材料五 在2005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人居环境高水平论坛”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认为,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大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连玉明强调,过高的城市定位、一哄而上的开发热容易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到城市健康、理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不当,势必导致三方面的损失: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商务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竞争力的丧失。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1996年至2003年中国耕地减少一亿亩,其中建设占地2240万亩。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根据中国的粮食需求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强度计算,到2030年建设占用耕地的极限是1.5亿亩,而城市化需要占地4亿亩! 当前的城市化方式将在中国无法持续。有专家担心,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建设,要把现代的账单甩给后代去付。材料六 如何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不能回避的严峻挑战。中国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亦表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单纯走西方道路,城市分散、汽车化、郊区化、摩天大楼等城市化模式不仅自身矛盾重重,中国也学不起。 有专家指出,中国必须学会让市场的力量来调节城市规模,长期以来形成的在城市化方面严重排斥和否定市场机制作用的倾向,如规划城市规模、左右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向等,必须改变。同时,必须建立起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

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的讲话精神来发展城市化,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具体来说: (1)要搞好城市规划,抓好城市规划工作。要从注重开发项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从注重城市性质功能定位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指导城市有节制地发展。 (2)要摈弃城市蔓延的城市化老路,采取更加紧凑更为集约的模式,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 (3)城镇化建设必须立足资源环境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立足国情、省情、市情,更加注意防止过度城镇化问题,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改变依靠扩大行政区域、扩大占地规模等人为做大城镇规模的方式,避免城镇间比拼政策优惠,搞趋同竞争。

解析

暂无解析

百度题库 > 中级经济师 > 专业知识与实务 > 房地产投资项目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