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单位:元)

注:据有关资料显示:198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为1.74:1。2008年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简要说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意义?

(3)在你看来,还有哪些措施能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结合,促进材料一中问题的解决?

正确答案

(1)材料一说明2003—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城镇收入增长速度比农村快,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2)能够增加低收入者的基本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

(3)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从而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本题通过图表资料和文字材料考查收入分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习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时,一定要注意对相关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全面比较。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术语明确表达即可。第(2)问需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生活水平和实现社会公平角度分析。第(3)问实质上是考查如何实现生活公平,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三人分别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们的收入都属于__________分配。

(2)党的17大报告提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_____。这是因为?

(3)健全问题(1)中所说的分配的制度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本题考查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客观实际决定的,坚持这种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财政支付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平、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实现社会和谐发展。(15分)

正确答案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5分)

(2)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增加劳动者收入。(5分)

(3)增加对于农业等低收入行业和阶层的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税收制度,加大税收执法力度,严惩腐败,打击非法致富。(5分)

本题考查收入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减少贫困群体。注意从三方面作答:一是坚持经济制度、二是坚持分配制度、三是支持农业及相关保障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1978—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况

材料二:2010年不同地区的几位职工收入情况

沈阳市居民刘女士因病不能工作,享受低保金每月400元,其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做保安每月1100元。

成都某国企员工张先生:基础工资1280元,工龄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900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每月实发2480元。

上海市公务员李先生工资奖金福利等收入合计每月12000元。

长三角某金融业员工陈先生每月: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3000元,住房津贴160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600元。

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如何解决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5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城乡收入和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2)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②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③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要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④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同学在网上搜索了一系列材料,对“国家收入的分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经过探究,该同学得出了三条结论:第一,我国的财政支出包括多种形式;第二,财政在我国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三,财政收入越多就越能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同学得出的结论分别作出评价。(17分)

正确答案

(1)我国的财政支出包括多种形式,按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5分)

(2)财政在我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支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保障人民生活等。(6分)

(3)财源的扩大、财政收入的增加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和各项工作的发展。但是,并非财政越多越好。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6分)

本题考查国家收入的分配,主要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内在关系,应分析清楚如果其中一项多了如何,少了如何,应该如何处理二者的权重。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