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扶贫,不要面子要里子。提高扶贫标准,夯实共富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扶贫发展历程表

 

注:2011年扶贫工作会议提升了扶贫标准,这意味着有更多低收入人群被纳入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将从此趋向一体化。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1)简述图表(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我国扶贫标准不断提升的经济学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1年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要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温家宝总理指出:“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12月6日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到  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工作目标的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扶贫标准持续提高,意味着群众生活水准和福利水平的切实改善;扶贫资金逐年增加,说明国家财政实力的壮大,更加关注民生;贫困人口由降到骤然增多,表明国家缩小收入差距的任务更加艰巨。②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决定的。扶贫标准的提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扶贫标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扶贫标准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①党要发挥好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作用,践行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②政府要履行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好各项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表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材料:“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2011年更加关注老百姓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请你分析图表一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说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有快发展,为“富民”提供物质基础。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福利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调节收入差距,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④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富”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热词之一。某校高三学生以“强国之道,藏富于民”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与   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亮点之一,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乙同学:国家应该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民族精神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民富。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民富”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就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民富”奠定经济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②“民富”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了正确的价值选择。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展了多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11年“两会”前夕,半月谈社情民意中心开展了民生改善建设满意度调查(选“1”为非常不满意,选“5”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

材料二:“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分配公平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时指出,“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1年3月5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现社会公平,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读材料一,从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政府的事。”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群众对“十一五”期间民生的改善总体上较为满意;但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收入分配方面,与其他方面相比,满意度相对较低。

(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解决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④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体现。

(3)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此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政府转型,要以民富为优先目标,调整国家、企业、居民的分配格局。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们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都由全国人大或地方人大决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事关人民生活的大事,理应由权力机关来决定。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支持人大履行股价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度,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离不开党对国家的领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二: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三: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2)①材料二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

(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⑥协调区域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