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公布了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工资、薪金)。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注:按照新的标准,月薪3500元至2万元都有所减税,月薪8000元至1万元减税最多,月薪超过3.86万元则税负增加。

(1)小王月工资收入8000元(已扣除三险一金),请你根据上述表格,计算2011年9月他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就能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小王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3500=4500(元)。小王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500×3%+3000×10%=45+300=345(元)。

(2)①提高个税起征点使高收入者多纳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个税起征点能够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助于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百姓的幸福感。③提升幸福感,还需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维护消费者权益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表示,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体现了国家对因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一个补偿。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经过调整,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这就意味着,经过调整,约6000万人不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十一五”期问,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说明经济发展是收入增长的基础。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最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速,说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或没有处理好“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2)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调节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理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0年1—5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全年将会突破8万亿元,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表明中国不仅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且在后危机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然而,8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1)试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信息说明的经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8万亿元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2008、2009年增幅略有回落,但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②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的增长,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

(2)①合理调节财政支出方向。一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民众获得实惠奠定坚实经济基础。二是合理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让民众获得更多直接实惠。②合理调节财政收入结构。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既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当前实际看可以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藏富于民,国富民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②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

(2)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②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人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③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人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注:坚持民生为大、倡导“民富优先”,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鲜明的政策指向。

材料二:目前,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深水区,针对这一形势,“十二五”规划,转变了唯GDP的政绩观念,弱化对GDP等经济指标的考核,提出降低经济增速预期指标,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指标。

(1)试描述图表反映的信息并针对图表中反映的问题为实现“民富”目标提出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转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济信息:“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内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都在快速增长,并且总体变化趋势有一致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收的增长一直高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这表明我国经济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差距依然严重。

建议: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民富的基础,因此要实现“民富”目标需要保持经济健康发展;②健全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分配公平,实现“民富”目标;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民富”目标。

(2)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转变政绩观念体现了这一点。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对GDP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