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 共996题
材料一:图2005~2009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
材料二: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显示,2005~2009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增长,但前者大大高于后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二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波动较大。表显示,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大高于其他项的比重。
(2)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省政府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城乡生产发展。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省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3)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
材料一:
注: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
材料二:2005~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全面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材料一说明,2005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呈良好态势。②材料二说明,2005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但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入均收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2)①经济发展是收入增长的基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说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对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它可以减轻农民看病负担,提高农民福利;可以改善部分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保障农村劳动力的身体健康,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引导农民树立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意识。
(2)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农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理应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党和政府有责任通过相应政策和措施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包括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两个方面。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可以使人民群众在已有生产发展水平上更普遍地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4分) 材料一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图
材料二 2011年3月15日,上海金融报载文指出,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强调说,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1)简要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6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如识说明应如何改革分配机制实现两个同步(8分)
正确答案
(14分)
(1)①反映了当前我国城乡、行业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还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处在较低水平。(3分)
②后果:上述问题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3分)
(2)①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生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分)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2分)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2分)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分)
略
某市5年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
注: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温饱; 50%-40%之间是小康;
40%-20%是富裕
(1)揭示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上述变化对该市社会生产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该市近5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富裕水平。③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该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形成了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