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 共996题
胡锦涛主席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致辞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制度特征,就是国民大众对增长成果的合理共享性,拒斥两极分化发生。但收入共享性也绝不意味着平均主义,而是要求公民贡献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对称性,由此产生的合理收入差异,则能够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心理认可和理性认同。运用经济常识中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下图为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示意图。两幅图所代表的社会财富总量相等,图(一)被称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二)被称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其中,图(一)的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在社会财富总量相等的情况下,低收入人口占绝大多数,收入越高人口越少,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图(二)表明分明在社会财富总量相等的情况下,中等收入人口占了绝大部分,高收入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占少数,社会财富比较均衡。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①在利益分配上,“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属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容易激化不同收入群体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消费总水平。“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中,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收入差距缩小,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社会消费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进而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4分)
③同时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增加,使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2分)
试题分析:做本题首先要明确这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意味着什么,这就需仔细审读材料。先指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属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而“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中,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收入差距缩小。“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容易激化不同收入群体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社会消费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进而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点评:意义类试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回答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一是审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范围。二是确定答题的角度。对设问无角度限制的试题,要遵循主体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设问有角度限制的试题,看清从哪个角度分析说明意义。
材料一
表1 2005~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注:美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65%之间。
表2 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材料一中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正确答案
( 1)表1反映了2005~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较低,说明我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不合理。(3分)表2反映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3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②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分配的公平。(12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表一和表二的信息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和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二要看清图中数字的对比变化;四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注意表一和表二分别回答。回答第(2)问,首先要认真阅读第二则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和设问的实质。第(2)问审读设问,进行思维转换。实质是考查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结合课本知识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都注重公平等几方面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材料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也是高考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图表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强调学生的审题能力。第(2)问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我国连续打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组合拳。这些举措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通过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实现城乡全覆盖;稳定物价,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家电消费进行补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市场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种举措多管齐下,相互配合协调,居民消费需求日渐升温。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的措施对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10分)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通过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措施可以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高未来收入预期,能够促进当前的消费。(4分)②价格影响消费。稳定物价,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家电消费进行补贴,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刺激消费。(3分)③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打击市场上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够整顿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消费。(3分)(说明:用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回答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出3分)
本题以我国连续打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的组合拳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消费知识的理解。可以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价格影响消费、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等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回答。
(18分)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二
注:基尼系数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
(1)我国政府为什么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9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9分)
正确答案
(1)(9分)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②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④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⑤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2)(9分)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之所占比重更加合理;
③调节过高收,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