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共766题
______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
C.布隆斯基的《科学的改革>>(1920年)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早2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哪些作用
正确答案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心理,认识教育现象。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将这些原则转变成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例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验证教育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 )。
A.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B.研究家庭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C.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规律的学科
D.研究社会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______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关于“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理论是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最先提出的
B.在研究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中,要同时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在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C.强调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D.强调发展要先于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最近发展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A、B两个选项没有争议,是正确的,C、D两个选项是相反的说法,其中选项C是正确的,教学要着眼、落实于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而不是迁就现有水平,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带动、加速发展。
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桑代克是联结论的创始人,也是最初的代表人物。他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西方心理学界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一反应心理学。
下面是一位学生考试结束后的自我感受,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游戏了,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知不觉地就写完了。老师把卷予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了,心里很高兴,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是72分,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唉!”
正确答案
首先,案例中教师对待这位学生的方法是不对的。
(1)教师错在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只是学生学习的一次反映,并不是学生能力全部的体现,教师不能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评价标准,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2)当面批评学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该老师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3)教育评价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应该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来调节教学活动。关心学生点滴的进步。
(4)虽然同其他同学比,该生还是比较落后。但是同他前期的成绩比较,已经有所提高。该老师既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心,反而批评打击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案例展开论述(略)。
解析
暂无解析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正确答案
探究性学习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容易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英语是外来的语言,小学生对陌生的英语有强烈的好奇感。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通过精心创设合乎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真实或仿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机,课堂上,放映一些颜色艳丽、栩栩如生、有单词所指形体特征的卡通人物动画片,让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急切地想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让同学们与他分享。 (2)合作学习,丰富内容。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把问题以任务的方式分给每个小组,在这个任务中又可分为几个小任务,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至少选一个任务进行探究,然后每个组员汇报自己的任务进展情况,共同完成总任务。可以是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每个组员就同一问题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也可以独立探讨,然后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小组共同分享成功。 (3)互动交际,应用信息。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融入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并加以运用,进行互动交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语言环境可以是学生自己想象到的、能够应用的情境,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进行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学生在交际中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创造,从而达到积累语言、增长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语言的目的。 (4)拓展空间,深入探究。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应只限课堂几分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应该打破局限于学校和教室教学的空间概念,努力将课文内容向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展。应由课本牵引,把课堂向网络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寻找与课本相关的信息源,在互联网上阅读适合自己的英文读物,或与同龄的外国小朋友互通书信等。社会、生活处处都是学生探究英语学习的天地。在开放性的教学中,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立体探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实施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既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意识,又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教师是学生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我体味、自我体验、自我努力,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A.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
C.布隆斯基的《科学的心理学概论》(1921年)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故选D。
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1)韦纳的归因理论是以认知论观点来解释学习动机的。
(2)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学生们试图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试图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
(3)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①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能力和努力两项属于内控,任务难度和运气则属于外控。
②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能力和任务难度两项比较稳定,其他各项则不稳定。
③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
(4)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①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气愤。
②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动机;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感到气愤。
③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5)归因理论已成为近年来教育心理学探讨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根据,它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主要有: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的学习动机,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的成长,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动向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B0世纪F0年代以来,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动向和特点表现在: 第一,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验研究。最为著名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持续了AE年之久,其成果直接推动了本国的学制和课程改革,并且还编写出版了《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第二,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理论和列昂杰夫与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 第三,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四,重视教学,FN中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 总之,前苏联学者强调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自然实验法。但是,他们常常把教育与教学作为儿童年龄发展的一个因素,把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混在一起,仍然没有建立独立的范围广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