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共111题
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Ⅰ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 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 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正确答案
Ⅰ.(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 (2)整体性(系统论)
Ⅱ.(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
Ⅱ.(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由图中比较,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神经冲动数量不同(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
知识点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l/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l/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
正确答案
(1)B、D;CO2
(2) 样方法
(3)N+R
(4)45;3/7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次生演替;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解析
略。
知识点
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利于防治有害动物和合理利用、保护野生资源。请依据下图中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图甲的自我调节模型中的调节机制为 ;若此模型表示老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看出,灭鼠时若只采用直接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请你依据此模型提出更有效的灭鼠策略: 。
(2)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J”型增长,此时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 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在某一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绵羊的环境容纳量为1000只,且1只羊和50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防治,鼠的数量减少了2000只,则羊种群的K值可上升为 只。
(3)图乙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种群未来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其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
(4)野生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多于华南虎,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有较大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当大熊猫看到本地的翠绿冷箭竹明显减少时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正确答案
(1)负反馈(反馈)
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1分),降低环境容纳量(1分)(写具体灭鼠措施可酌情给分)
(2)λ 1040
(3)I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4)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或获得的能量较多) 信息传递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表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能量流动途径既包括以生产者为起点的食物链,也包括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机碎屑可能来自食物网中的 ,有机碎屑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水蚯蚓、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既是 ,也是 。食物网中 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 营养级。
(3)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淡水湖泊群落空间结构在 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减弱了由于 可能造成的竞争。
(4)近几年该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导致水质恶化,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 调节。
(5)从种群生态学的原理分析,水华现象是由于浮游藻类的 大于 的结果。
(6)比较发生水华和未发生水华时期的湖水理化因素发现,水华期间水体的N、P等无机盐含量、光照、水温等均未发生变化。根据食物网可以推断引起水华的主要因素为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全部生物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和有机碎屑 三、四
(3)垂直 争夺共同的食物和活动空间
(4)正反馈
(5)出生率 死亡率
(6)鲢鱼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减少
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a~b表示不同营养级,e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单位:年)。
材料二:“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材料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当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时,某森林生态系统(图中实线)和某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虚线)的变化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各营养级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计算式为_________。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最可能是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第三、第四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_________。
(2)从材料二“系统”的观点看,生命系统中的最小、最大单元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_________的基本功能单位。
(3)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从物质的角度看是_________;从能量的角度看是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这两种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高低可描述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P-GP-R;b→d→a→c;5.53(5.5也对);增加
(2)细胞;生物圈;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专业名词不能写错,三者缺一不可)
(3)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4)森林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豳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露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鳃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闽题,使水库水质得裂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被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入倍,图甲为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乙图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a)],请分析回答:
(1)山谷中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_。
(2)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___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
(3)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
(4)谷底盆地内人们开辟了多处农田,为了有效防治害虫,你建议不要使用下列哪种方法_______:①连续多年使用同种杀虫剂灭杀害虫;②交替使用多种杀虫剂灭杀害虫。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S bc 减少
(2)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3)草食动物粪便 11.4%
(4)① 连续使用同种杀虫剂会使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而增强
解析
略。
知识点
早在2009年,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中进行。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均按20%计算)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
(6)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
正确答案
答案:
(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叶绿体
(4)3.1×108KJ(不带单位不得分)
(5)污染水体(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等)
(6)竞争 捕食 寄生
解析
略
知识点
9.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使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4λa ; 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____色。酸雨中的SO42-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植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粒(或:类囊体薄膜)黄绿色 [H]和ATP C3的还原
(2)增大随着pH的降低,叶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腊梅叶绿素含量受pH的影响更明显
(3)抵抗力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解析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