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膜的成分以及结构和功能
- 共2463题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是由于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______].
(2)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这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______].
(3)根毛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离子,不仅需要消耗______,还必须有______协助.
(4)白细胞吞噬细菌时能够变形,这与细胞膜的______性有关.
(5)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原因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1]蛋白质.
(3)根毛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离子,需要消耗能量,还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属于主动运输.
(4)白细胞吞噬细菌时能够变形,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原因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故答案为:
(1)[2]磷脂双分子层
(2)[1]蛋白质
(3)能量 载体蛋白
(4)流动性
(5)选择透性
(2015秋•福建月考)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染色体数目减半,说明发生了减数分裂,受到性激素的控制,而性激素的合成分泌受下丘脑控制,但卵原细胞形成的极体分裂是均等的,A错误;
B、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丙发生有丝分裂,子细胞中含有46个DNA,但不含DNA单链,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
故选:B.
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开始融合时,人、鼠细胞的表面抗原泾渭分明”,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特点.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__性.
(3)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若在1℃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抗原蛋白结合,则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由此可以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
(3)温度降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故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而温度过低,蛋白质分子几乎不运动,所以在1℃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流动性
(2)特异性
(3)温度降低,蛋白质的运动速度减慢 温度过低,蛋白质分子几乎不运动
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变形虫能做变形运动,其原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人的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吞噬病菌,变形虫能做变形运动,这些现象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故选: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A错误;
B、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来摄食和运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没有过膜结构,所以不能反映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