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述病原体中最易引起脓血便的是

A轮状病毒

B隐孢子虫

C鼠伤寒沙门菌

D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轮状病毒大便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隐孢子虫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炎,鼠伤寒沙门菌属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肠炎,为黏液状大便,带脓血,有腥臭味。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混有黏液,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黄绿色或蛋花样,较多黏液,有发霉臭味。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性,30岁,拟诊伤寒入院,入院后患者做肥达反应,两次的结果分别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1:80,T0 1: 80,TA、TB、TC 1:40;入院后第12天,TH、T0 1:320,TA、TB、TC l: 40,则患者可以诊断为

A伤寒

B副伤寒(甲型)

C副伤寒(乙型)

D沙门菌早期感染

E回忆反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含有0(菌体)抗原和H(鞭毛)抗原。它们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4应的抗体,其中O抗原为共同抗原,H抗原分为伤寒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H抗原A、B、C。肥达反应系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0抗原和H抗原,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A、B、C与患者血清进行半定量凝集试验。根据血清中抗体的凝集滴度及动态变化。用以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的血清学方法。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发病后2周,其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一般地区人群中0凝集滴度(TO)≥1:80。H凝集滴度≥1:60:或发病后期至恢复期0、H滴度较发病初期增高至≥4倍者,有诊断价值。本例肥达反应结果支持诊断为伤寒。而副伤寒H凝集滴度(TA、TB及TC)均低,且无动态性升高,可否定副伤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女,18岁,持续发热10天,于9月2曰来诊,体温逐日升高,伴乏力,纳差。 查体:T39.8℃,P80次/分,精神萎靡,腹部可见6个充血性皮疹,腹部胀气,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血 WBC3.7×109/L。此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A基本病变是小血管炎

B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C小肠粘膜苍白、水肿

D主要病变在淋巴结和胸腺

E肠粘膜呈弥漫性纤维蛋白滲出性炎症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发热+皮疹+白细胞减少=伤寒, 伤寒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28岁,持续高烧2周后入院,查体:T40℃,R26次/分,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前胸部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扪下可及。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伤寒

B疟疾

C斑疹伤寒

D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E败血症

正确答案

A

解析

伤寒临床表现持续高热,脾肿大,皮肤玫瑰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28岁,持续高烧2周后入院,查体:T40℃,R26次/分,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前胸部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扪下可及。 为确诊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出血热病毒抗体

B外斐反应

C肥达反应

D血涂片查疟原虫

E血细菌培养

正确答案

E

解析

伤寒临床表现持续高热,脾肿大,皮肤玫瑰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0岁,既往有HBsAg(+)。 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体温39℃,心率88次/分,血压 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扩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化 验:WBC:3.5 ×109/L,N 0.60,L 0.40,血 HBsAg(+),抗HBVIgG(+)。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B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C伤寒,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

D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亚急性重型

E伤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正确答案

E

解析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初期为发热,热度呈阶梯上升;极期,持续发热,呈稽留热,可有表情淡漠,腹痛,肝脾大,白细胞低等,故诊断为伤寒。HbsAg(+)说明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血培养在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 80%〜90%。伤寒可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肠出血是伤寒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注意患者HbsAg(+)说明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30岁,既往有HBsAg(+)。 10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体温39℃,心率88次/分,血压 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扩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化 验:WBC:3.5 ×109/L,N 0.60,L 0.40,血 HBsAg(+),抗HBVIgG(+)。 为确诊该病例,首选的检查是

A肝功化验

B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肝胆脾彩超

正确答案

C

解析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初期为发热,热度呈阶梯上升;极期,持续发热,呈稽留热,可有表情淡漠,腹痛,肝脾大,白细胞低等,故诊断为伤寒。HbsAg(+)说明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血培养在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 80%〜90%。伤寒可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肠出血是伤寒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注意患者HbsAg(+)说明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女,30岁,持续发热10天。体检:精神萎靡,反应淡漠,体温39.5℃,心率70次/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化验:WBC 1.4x109/L,N 60%,L 40%,肥达氏反应O1:80(+),H1:160(+),ALT 180u/L,总胆红素22.2μmol/L。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

D斑疹伤寒

EG-杆菌败血症

正确答案

C

解析

伤寒初期:病程第一周。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5-7日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结合本题题干最可能诊断为伤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女,30岁,持续发热10天。体检:精神萎靡,反应淡漠,体温39.5℃,心率70次/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化验:WBC 1.4x109/L,N 60% ,L 40%,肥达氏反应O1:80(+),H1:160(+),ALT 180u/L,总胆红素22.2μmol/L。为确诊应首先检査的项目是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外裴氏反应

D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

E粪便培养

正确答案

A

解析

伤寒患者,在病程1-2周内,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符合肠伤寒的肠溃疡是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底大口小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肠伤寒病变主要累及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其病变分为四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形成期和愈合期。在溃疡形成期出现肠溃疡,溃疡常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下一知识点 : 性传播疾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