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          ,B池为         

(2)锌极为        极,电极反应式为                       ;铜极为       极,电极反应式为                        ;石墨棒C1      极,电极反应式为                     ;石墨棒C2附近发生的实验现象为       ,反应结束后,B池溶液的pH值       。(增大、减小、不变,忽略气体溶于水) 。

(3)当C2极析出224 mL气体(标准状况下),锌的质量     (增加或减少)         g。

正确答案

(1)原电池(1分) 电解池(1分)

(2)负极(1分)Zn-2e-=Zn2+ (2分)正极(1分)Cu2++2e-="Cu" (2分)

阳极(1分) 2Cl--2e-=Cl2↑,(2分) 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2分) 增大(1分)

(3)减少 (1分)  0.65(1分)

试题分析:(1)锌与硫酸铜可以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A装置是原电池。B装置中电极均是惰性电极,属于电解池。

(2)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则锌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银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C1电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作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C2电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由于氢离子放电破坏阴极周围水的电离平衡,导致阴极周围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碱性,碱能使酚酞显红色。B装置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2H2O2KOH+H2↑+Cl2↑,即装置中有氢氧化钾强碱生成,因此溶液的碱性增强。

(3)若工作一段时间后,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224ml,其物质的量是0.0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消耗锌的物质的量是0.01mol,质量减少0.01mol×65g/mol=0.65g。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根据反应:Cu + 2FeCl3 = CuCl2 + 2FeCl2,设计一个原电池。

(1)画出装置图,标明两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指出正、负极。

(2)写出两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正确答案

(1)电解质溶液为FeCl3,C为正极,Cu为负极。

(2)负极(Cu):Cu - 2e = Cu2+

正极(石墨):2Fe3+ + 2e = 2Fe2+

试题分析:(1)根据Cu + 2FeCl3 = CuCl2 + 2FeCl2,可知,Cu被氧化,2FeCl3被还原,所以设计的原电池为

电解质溶液为FeCl3,C为正极,Cu为负极;(2)电极上的反应为负极(Cu):Cu - 2e = Cu2+

正极(石墨):2Fe3+ + 2e = 2Fe2+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果根据反应方程式设计原电池,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的起点高,落点低,相对比较容易。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9分)将铂丝插入稀硫酸溶液作电极,然后向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以形成原电池,由于发生的反应类似于甲烷的燃烧,所以称作燃料电池。根据两极上反应的实质判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电池的__    _极,通入氧气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该燃料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负,  O2+4H++4e= 2H2O, 减小

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在燃料电池中甲烷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电解质是稀硫酸,所以正极反应式为O2+4H++4e= 2H2O。应用燃料电池的生成物有水生成,即溶剂增加,所以硫酸浓度减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其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原电池原理填写下表:

 

(2)电极类型除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与________有关。

(3)根据上述电池分析,负极材料是否一定参加电极反应?_____

(填“是”“否”或“不一定”),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甲_______,丙_______,戊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增强或减弱)

正确答案

(1)

 

(2)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3)不一定 上述五个原电池中,戊装置的负极材料没有参与反应,其他电池的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4)酸性减弱 碱性减弱 碱性减弱

(1)电池甲:在稀硫酸中,镁比铝活泼,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铝为正极,H在铝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乙电池:铁比铂活泼,铁为负极;

丙电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铝与NaOH溶液反应,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铝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

丁电池:常温下,浓硝酸使铝钝化,铜溶解,铜为负极;

戊电池是燃料电池,甲烷与氧气反应,甲烷发生氧化反应,在碱中生成碳酸盐和水,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在负极区通入甲烷,在正极区通入空气。

(2)通过比较甲、丙电池可知,电极都是铝、镁,由于电解质溶液不同,故电极名称不同,即电极类型与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都有关。

(3)大多数电池的负极材料参与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燃料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参与反应,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醇等在负极区发生氧化反应。

(4)根据溶液中离子参加反应情况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A)         ; (B)        ;(填“能”与“不能”)

(2)根据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①负极材料是           ; 电解质溶液是              

②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③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负极质量变化            g。

正确答案

(每空1分,共7分)

(1)(A)不能;(B)能 ;

(2)①铜片 ; FeCl3溶液  ②Cu-2e-=Cu2+;2Fe3++2e-=2Fe2+    ③32

试题分析:(1)原电池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能;(B)能。

(2)①负极和电解液发生反应时失去电子,化学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负极材料是铜片,电解液是FeCl3溶液。

②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式为Cu-2e-=Cu2+;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式为2Fe3++2e-=2Fe2+

③根据电极式计算,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负极物质的量变化为0.5mol,质量为32g。

点评:本题考查了以原电池原理设计原电池,难度较大,原电池的设计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设计原电池的关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为了提高电池的效率,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是AlCl3溶液,Y是稀硫酸,请你写出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

Al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浓硝酸,Y是NaCl溶液,请你写出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

Al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负极 2Al-6e-2Al3+

正极 6H++6e-3H2

(2)正极 2N+4H++2e-2NO2↑+2H2O

负极 Cu-2e-Cu2+

(1)若X是AlCl3溶液,Y是稀硫酸,实质是由Al—稀硫酸—Cu组成的原电池,由于Al比Cu活泼,所以Al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为Al3+,Cu为正极,溶液中的H+得电子,被还原为H2

(2)若X是浓硝酸,Y是NaCl溶液,实质是由Al—浓硝酸—Cu组成的原电池,由于Al遇浓硝酸钝化,不能溶解,Al为正极,Cu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为Cu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帮他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电极 材料:正极:          ;负极:               ;

电解质溶液:                    

(2)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                             ;负极:                             。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正确答案

(1)铜片、锌片 ;  CuSO 4溶液(可有其他答案)

(2)正极:Cu2+ + 2e = Cu 负极:Zn –2e = Zn2+

(3)负极不断溶解,正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蓝色变浅

(4)金属活动性Zn>Cu

试题分析:(1)中,由于锌比铜活泼,所以组成的电池的电极材料为铜为正极,锌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 4溶液(可有其他答案);(2)电极反应式为正极:Cu2+ + 2e = Cu ,负极为Zn –2e = Zn2+;(3)该原电池中,锌极作为负极,不断地溶解,而铜离子则是在正极析出,因为铜离子为蓝色,所以溶液变浅,即该实验现象为负极不断溶解,正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蓝色变浅;(4)实验结论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小为Zn>Cu。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实验,通过设计实验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实验题的考查历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度,本题难度适中。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共8分)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如CO、H2、CH4等)与氧气反应,将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通常用氢氧化钾作为电解质溶液。完成下列关于甲烷(CH4)燃料电池的填空:

(1)已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 + 2O2 + 2KOH ="=" K2CO+ 3H2O,电池中有一极的电极反应为CH4 + 10 OH- - 8e- ==  CO2-3 + 7H2O,这个电极是燃料电池的        (填“正极”或“负极”),另一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碱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常情况下,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

正确答案

(1)负极;   2O2+4H2O+8e-==8OH-  (2)减小      (3)大于

(1)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甲烷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由于溶液中电解质是氢氧化钾,所以正极反应式是

2O2+4H2O+8e-==8OH-

(2)根据总的反应式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是消耗氢氧化钾的,所以溶液的碱性是降低的。

(3)燃料电池的硫利用率要大于甲烷直接燃烧的能量利用率。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前常用的镍镉(Ni—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Cd+2NiO(OH)+2H2O2Ni(OH)2+Cd(OH)2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镉电池可以使1 m2面积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种常用的电池锂电池(锂是一种碱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7),由于它的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能)特别大而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年,它的负极由金属锂制成,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

试回答:锂电池比容量特别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锂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液配制,为什么这种电池不能使用电解质的水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Cd(OH)2和Ni(OH)2能溶于酸性溶液生成有毒的重金属离子等

(3)锂的摩尔质量小 2Li+2H2O=2LiOH+H2

(1)镍镉电池放电时,应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充电时利用电解原理,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转化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2)因为Ni(OH)2和Cd(OH)2溶于酸,产生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对土壤污染严重。(3)锂的摩尔质量为7 g·mol-1,较小,单位质量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多,放电量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开关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甲池      乙池      丙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池中为原电池的是________(填“甲池”“乙池”或“丙池”)。

(2)丙池中F电极为__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该池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乙池中C电极质量减轻10.8 g时,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__mL(标准状况)。

(4)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K。下列物质能使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正确答案

 (1)甲池 (2)阴极 2CuSO4+2H2O 2H2SO4+2Cu+O2↑ (3)560 (4)BC

 (1)甲、乙、丙三池中只有甲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甲池为原电池。(2)丙池中F电极与甲池负极相连,为阴极,丙池为电解硫酸铜溶液,总反应式为2CuSO4+2H2O 2H2SO4+2Cu+O2↑。(3)乙池中C电极反应式为Ag-e=Ag,甲池中B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则有关系式:4 Ag~O2,故V(O2)=××22.4=0.56 L。(4)从丙池的电解总反应式可以看出,溶液中减少的“2Cu+O2”相当于CuO,因此可以加入CuO或CuC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溶液、溶液、盐酸。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请说明原因              

                                                                           

(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

         ,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若不能,后两空不填)

(3)设计一种以铁和硫酸反应为原理的原电池,要求画出装置图:(需标明电极材料及电池的正负极)

正确答案

(1)    略(2)      (负极)

(正极)

(3)(电极材料、电池的正负、闭合电路)

试题分析:(1)铜铝的电位不同,铜铝接触的部分会由于原电池反应加速铝线的氧化,时间久了铜铝接头处会接触不良;铝和铜相比,铝比较活泼,两种电缆连接,会加速铝氧化(也就是生锈),影响使用;在铜线和铝线连接处所生成的灰白色物质系三氧化二铝,时间稍长,连接处接触电阻会增大、发热,造成电路时通时断极易引发建筑物火灾。

(2)有导电性质不同的两极及电解质溶液,故能构成原电池。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点评:此题考核了有关原电池的原理,答题要求联系实际,结合原电池构成的三大要素电极材料、电池的正负、闭合电路,难度不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完成下列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1)画出装置图:            

(2)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各是什么?_________1___________  _______2___________

(3)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           3            ;正极:           4          。

正确答案

(1)画出装置图:           

(2)1 锌与铜  2 硫酸铜溶液  

(3):负极: 3   Zn—2e_=Zn2+      ;

正极: 4    Cu2+ + 2e= Cu     。

试题分析:(1)先确定锌作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则再选铜为正极。(2)画好装置图后,即可以得出负极为锌,正极为铜,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3)负极锌失电子,正极铜的电子。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的原电池题目,铜锌原电池是比较简单而且是常考的原电池题目。首先根据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电子得失的方向,再确定负极和正极,电解质溶液。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分)(1)右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滴有酚酞)原理示意图,E口产生H2,电解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溶液变红色的是:           区(填A或B)。

(2)电化腐蚀是钢铁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又可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3)下图是一套电化学实验装置,图中C、D均为铂电极,U为盐桥,G是灵敏电流计

此装置中进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式为:AsO43+2I+H+ AsO3-+I2+H2O,向B杯中加入适量较浓的硫酸,发现G的指针向右偏移。此时A杯中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确答案

⑴2Cl+2H2OCl2↑+H2↑+2OH;溶液变红色的是 B区;

⑵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负极  Fe- 2e=Fe2+ 正极  O2+4e+2H2O=4OH 

⑶实验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电极反应式为   AsO43+2e+2H+=AsO33+H2O

试题分析:(1)电解时在溶液中阳离子Na+、H+的放电能力H+ >Na+,所以在阴极发生反应:2H++2e= H2↑,随着H+的不断放电,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最终使附近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即B区溶液变为红色;由于阴离子的沸点能力:Cl->OH-,在阳极Cl-放电产生氯气2Cl2e-= Cl2↑,电解的总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2)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Fe作负极,杂质C作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Fe- 2e=Fe2+;正极的电极反应使是O2+4e+2H2O=4OH。(3)根据盐桥的示意图可知:在A杯中I-失去电子变为I2,I2遇淀粉变为蓝色。因此A烧杯的主要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在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sO43+2e+2H+=AsO33+H2O。因此C为负极,D为正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某同学用铁、铜作为电极,稀硫酸作为电解液组成原电池,如图所示,完成下列空格。

(1)正极是      (填“铜极”或“铁极”),现象是:                   ,电极反应是:      ,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电流从       经导线流到       (填“铜极”或“铁极”)。

(3)若反应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为4.48L,则反应过程中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溶解的铁质量为          g。

正确答案

(1)铜极、有气泡产生、2+2=↑、还原;

(2)铜极、铁极;(以上每空各1分)   (3)0.4(2分)、11.2(2分)

考查原电池的应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铁比铜活泼,铁是负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在标况下4.48L氢气是,转移电子是0.2mol×2=0.4mol。则溶解的铁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实验目的】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电池装置。

【实验用品】电极:镁条、铜片、铁片等。

【电解质】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

【其他】导线、金属夹、发光二极管、500 mL烧杯。

【实验方案】①Cu—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橙汁;

②Cu—Fe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苹果汁;

③Fe—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柠檬汁。

【实验操作】用导线分别将三种方案中的金属片连接到金属夹上,分别将金属片两两插入到盛有果汁的三个500 mL的烧杯中,用发光二极管两端分别接触三种方案中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夹。观察现象,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三种方案中发光二极管均发光。

【实验结论】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回答问题:

(1)连接装置时活泼金属接二极管的________极上,较不活泼金属接二极管的________极上。

(2)在方案①②中铜作电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方案①③中镁作电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方案②③中铁作电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方案③中负极反应为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负 正 (2)Cu均作正极 (3)镁均作负极

(4)方案②中铁作负极,方案③中铁作正极

(5)Mg-2e=Mg2 2H+2e=H2

Mg+2H=Mg2+H2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连接二极管的正极)。因金属活动性:Mg>Fe>Cu,故方案①②中Cu均作正极,①③中Mg均作负极,方案②中铁作负极,方案③中铁作正极。在方案③中负极反应为Mg-2e=Mg2,正极反应为2H+2e=H2↑,总电池方程式为Mg+2H=Mg2+H2↑。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电化学基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