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多个领域.一种从废弃阴极射线管(CRT)荧光粉中提取稀土元素钇(Y)的工艺流程如图1:

已知:①废弃CRT荧光粉的化学组成(某些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未列出)如表所示;

     ②不同离子沉淀的pH如图2所示.

(1)步骤Ⅰ中进行原料预处理的目的为______

(2)步骤Ⅱ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步骤Ⅳ中除杂试剂DDTC除去的杂质离子有______,其不能通过直接加碱的方法除去,原因为______

(5)步骤Ⅴ中Y3+沉淀完全时,需保证滴加草酸后的溶液中c(C2O42-)不低于______mol/L.(已知:当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Ksp[Y2(C2O43]=8.0×10-25

(6)步骤Ⅵ中草酸钇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Y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废弃CRT荧光粉的化学组成为Y2O3、ZnO、Al2O3、PbO2、MgO等,加盐酸,过滤,滤渣主要含有Y2O3,还有少量的PbO2、ZnO、Al2O3、MgO,再加5mol/L的盐酸,PbO2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PbCl2,Y2O3转化为Y3+,过滤,滤液中含有Pb2+和Y3+、Al3+、Zn2+、Mg2+,再加氨水,Al3+形成Al(OH)3沉淀,过滤,滤液中含有Pb2+和Y3+、Zn2+、Mg2+,加DDTC除去溶液中的Pb2+和Zn2+,过滤,滤液中加草酸,生成Y2(C2O43沉淀,过滤,滤渣为Y2(C2O43固体,高温灼烧Y2(C2O43生成Y2O3

(1)由表格数据可知:进行原料预处理可以除去部分ZnO和Al2O3,富集稀土元素;在后续操作中能降低耗酸量等,

故答案为:除去ZnO和Al2O3;富集稀土元素;降低后续耗酸量;

(2)PbO2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PbCl2,则反应的方程式为:PbO2+4HClPbCl2+Cl2↑+2H2O,

故答案为:PbO2+4HClPbCl2+Cl2↑+2H2O;

(3)由流程分析可知,步骤Ⅲ是用氨水除去溶液中的Al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4)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步骤Ⅳ中除杂试剂DDTC除去的杂质离子有;由图2可知Zn2+、Pb2+与Y3+沉淀的pH相近,三者因同时沉淀而无法分离,所以不能通过直接加碱的方法除去Zn2+、Pb2+

故答案为:Zn2+、Pb2+;Zn2+、Pb2+与Y3+沉淀的pH相近,三者因同时沉淀而无法分离;

(5)已知:当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Ksp[Y2(C2O43]=c2(Y3+)×c3(C2O42-)=(10-52×c3(C2O42-)=8.0×10-28,则c(C2O42-)==2.0×10-6mol/L,故答案为:2.0×10-6

(6)草酸钇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Y2O3和CO、CO2,其反应的方程式为Y2(C2O43Y2O3+3CO↑+3CO2↑,故答案为:Y2(C2O43Y2O3+3CO↑+3CO2↑.

解析

解:废弃CRT荧光粉的化学组成为Y2O3、ZnO、Al2O3、PbO2、MgO等,加盐酸,过滤,滤渣主要含有Y2O3,还有少量的PbO2、ZnO、Al2O3、MgO,再加5mol/L的盐酸,PbO2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PbCl2,Y2O3转化为Y3+,过滤,滤液中含有Pb2+和Y3+、Al3+、Zn2+、Mg2+,再加氨水,Al3+形成Al(OH)3沉淀,过滤,滤液中含有Pb2+和Y3+、Zn2+、Mg2+,加DDTC除去溶液中的Pb2+和Zn2+,过滤,滤液中加草酸,生成Y2(C2O43沉淀,过滤,滤渣为Y2(C2O43固体,高温灼烧Y2(C2O43生成Y2O3

(1)由表格数据可知:进行原料预处理可以除去部分ZnO和Al2O3,富集稀土元素;在后续操作中能降低耗酸量等,

故答案为:除去ZnO和Al2O3;富集稀土元素;降低后续耗酸量;

(2)PbO2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PbCl2,则反应的方程式为:PbO2+4HClPbCl2+Cl2↑+2H2O,

故答案为:PbO2+4HClPbCl2+Cl2↑+2H2O;

(3)由流程分析可知,步骤Ⅲ是用氨水除去溶液中的Al3+,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4)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步骤Ⅳ中除杂试剂DDTC除去的杂质离子有;由图2可知Zn2+、Pb2+与Y3+沉淀的pH相近,三者因同时沉淀而无法分离,所以不能通过直接加碱的方法除去Zn2+、Pb2+

故答案为:Zn2+、Pb2+;Zn2+、Pb2+与Y3+沉淀的pH相近,三者因同时沉淀而无法分离;

(5)已知:当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Ksp[Y2(C2O43]=c2(Y3+)×c3(C2O42-)=(10-52×c3(C2O42-)=8.0×10-28,则c(C2O42-)==2.0×10-6mol/L,故答案为:2.0×10-6

(6)草酸钇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Y2O3和CO、CO2,其反应的方程式为Y2(C2O43Y2O3+3CO↑+3CO2↑,故答案为:Y2(C2O43Y2O3+3CO↑+3CO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电子工业常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不需要的铜箔,最后得到含FeCl3、FeCl2杂质的CuCl2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从该废液中除去FeCl3、FeCl2杂质,制取纯净的CuCl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步操作中使用了氧化剂,下列氧化剂中一定不能使用的是______

A.Cl2     B.NaClO     C.H2O2    D.KMnO4      E.O3

(2)②步操作中的“沉淀剂”可以是下列中的______

A.NaOH   B.NH3•H2O  C.CuO     D.Cu2(OH)2CO3  E.Fe2O3

用一种你选择的沉淀剂,分步写出除去杂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最后将滤液在HCl气流中蒸干,其目的是,如果将滤液直接加热蒸干,最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

(4)设常温下各沉淀的溶度积近似为:Ksp[Cu(OH)2]=10-20、Ksp[Fe(OH)3]=10-38、Ksp[Fe(OH)2]=10-16;通常,人们把浓度小于10-5 mol/L的离子视为“不存在”.根据所给条件,完成下列问题:

①如果该废液中CuCl2的浓度为1mol/L,在加沉淀剂时应调节溶液的pH值范围为:.

②如果对废液不先用氧化剂,而是直接加入沉淀剂,带来的后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亚铁离子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氯离子和铁离子,6Fe2++3ClO-+3H2O=2Fe(OH)3↓+3Cl-+4Fe3+,生成氢氧化铁,引入氯化钠杂质所以不选,因亚铁离子和高锰酸钾反应MnO4-+5Fe2++8H+═Mn2++5Fe3++4H2O,引入锰离子,所以不选,A.Cl2 C.H2O2 E.O3,氧化亚铁离子不引入杂质,所以能选,

故答案为:BD;

(2)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试剂②应为调节溶液pH值,使Fe3+转化为Fe(OH)3,除去Fe3+,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可利用Fe3++3H2O⇌Fe(OH)3+3H+,加入沉淀剂使平衡右移,

A.氢氧化钠不仅和铁离子反应形成沉淀,也和铜离子反应形成沉淀,故A错误;

B.氨水不仅和铁离子反应形成沉淀,也和铜离子反应形成沉淀,故B错误;

C.CuO难溶于水和H+反应,CuO+2H+=Cu2++H2O 溶液pH增大,使Fe3+转化为Fe(OH)3,不引入杂质,故C正确;

D.Cu2(OH)2CO3 难溶于水,中和H+,Cu2(OH)2CO3+4H+=2Cu2++3H2O+CO2↑,溶液pH增大,使Fe3+转化为Fe(OH)3,不引入杂质,故D正确;

E.Fe2O3难溶于水,无法除去溶于中的铁离子,故E错误;

故答案为:CD;Fe3++3H2O⇌Fe(OH)3+3H+;CuO+2H+=Cu2++H2O 或Cu2(OH)2CO3+4H+=2Cu2++3H2O+CO2↑;

(3)氯化铜中的铜离子易水解,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CuCl2水解,且带走CuCl2受热产生的水汽,故能得到无水CuCl2,如果将滤液直接加热蒸干,最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Cu(OH)2(包含CuO),

故答案为:抑制CuCl2水解;Cu(OH)2(包含CuO亦可);

(4)①Cu(OH)2的溶度积Ksp=1.0×10-20,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1.0mol•L-1,c(Cu2+)=1.0mol•L-1;依据溶度积常数c(Cu2+)×c2(OH-)=1.0×10-20;c2(OH-)==10-20;得到c(OH-)=10-10mol/L,依据水溶液中的离子积c(H+)×c(OH-)=10-14;求的c(H+)=10-4mol/L,溶液pH=4,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4;

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Fe(OH)3的溶度积Ksp=1.0×10-38,c(Fe3+)×c3(OH-)=1.0×10-38;c3(OH-)==1.0×10-33;求的c(OH-)=1×10-11mol/L;水溶液中的离子积c(H+)×c(OH-)=10-14;c(H+)=1×10-4mol/L,则pH=3;通过计算可知pH=4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

故答案为:3≤pH<4;

②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对废液不先用氧化剂,而是直接加入沉淀剂,带来的后果是不能除去Fe2+或者杂质除去时CuCl2已完全沉淀而除去了,

故答案为:不能除去Fe2+或者杂质除去时CuCl2已完全沉淀而除去了;

解析

解:(1)因亚铁离子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氯离子和铁离子,6Fe2++3ClO-+3H2O=2Fe(OH)3↓+3Cl-+4Fe3+,生成氢氧化铁,引入氯化钠杂质所以不选,因亚铁离子和高锰酸钾反应MnO4-+5Fe2++8H+═Mn2++5Fe3++4H2O,引入锰离子,所以不选,A.Cl2 C.H2O2 E.O3,氧化亚铁离子不引入杂质,所以能选,

故答案为:BD;

(2)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试剂②应为调节溶液pH值,使Fe3+转化为Fe(OH)3,除去Fe3+,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可利用Fe3++3H2O⇌Fe(OH)3+3H+,加入沉淀剂使平衡右移,

A.氢氧化钠不仅和铁离子反应形成沉淀,也和铜离子反应形成沉淀,故A错误;

B.氨水不仅和铁离子反应形成沉淀,也和铜离子反应形成沉淀,故B错误;

C.CuO难溶于水和H+反应,CuO+2H+=Cu2++H2O 溶液pH增大,使Fe3+转化为Fe(OH)3,不引入杂质,故C正确;

D.Cu2(OH)2CO3 难溶于水,中和H+,Cu2(OH)2CO3+4H+=2Cu2++3H2O+CO2↑,溶液pH增大,使Fe3+转化为Fe(OH)3,不引入杂质,故D正确;

E.Fe2O3难溶于水,无法除去溶于中的铁离子,故E错误;

故答案为:CD;Fe3++3H2O⇌Fe(OH)3+3H+;CuO+2H+=Cu2++H2O 或Cu2(OH)2CO3+4H+=2Cu2++3H2O+CO2↑;

(3)氯化铜中的铜离子易水解,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CuCl2水解,且带走CuCl2受热产生的水汽,故能得到无水CuCl2,如果将滤液直接加热蒸干,最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Cu(OH)2(包含CuO),

故答案为:抑制CuCl2水解;Cu(OH)2(包含CuO亦可);

(4)①Cu(OH)2的溶度积Ksp=1.0×10-20,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1.0mol•L-1,c(Cu2+)=1.0mol•L-1;依据溶度积常数c(Cu2+)×c2(OH-)=1.0×10-20;c2(OH-)==10-20;得到c(OH-)=10-10mol/L,依据水溶液中的离子积c(H+)×c(OH-)=10-14;求的c(H+)=10-4mol/L,溶液pH=4,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4;

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Fe(OH)3的溶度积Ksp=1.0×10-38,c(Fe3+)×c3(OH-)=1.0×10-38;c3(OH-)==1.0×10-33;求的c(OH-)=1×10-11mol/L;水溶液中的离子积c(H+)×c(OH-)=10-14;c(H+)=1×10-4mol/L,则pH=3;通过计算可知pH=4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

故答案为:3≤pH<4;

②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对废液不先用氧化剂,而是直接加入沉淀剂,带来的后果是不能除去Fe2+或者杂质除去时CuCl2已完全沉淀而除去了,

故答案为:不能除去Fe2+或者杂质除去时CuCl2已完全沉淀而除去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锗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催化剂等领域.以铅锌矿含锗烟尘为原料可制备GeO2,其工艺流程图如图1.

已知:GeO2是两性氧化物;GeCl4易水解,沸点86.6℃

(1)第①步滤渣主要成分有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萃取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第③步萃取时,锗的萃取率与(水相和有机相的体积比)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较适宜的的值为______

(3)第④步加入盐酸作用______(答两点即可).

(4)第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检验GeO2•nH2O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目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含锗烟尘中含有ZnO、PbO、CeO2、SiO2,加入稀硫酸过滤,溶解的有ZnO、CeO2,第①步中不溶于稀硫酸的滤渣主要成分有SiO2、PbO,实验室萃取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SiO2、PbO2,分液漏斗、烧杯;

(2)第③步萃取时,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由图可知有机萃取剂的用量在V水相/V有机相的值为8时比V水相/V有机相的值为4时少,此时萃取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有机萃取剂较贵,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故V水相/V有机相的值为8时较适宜;

故答案为:8;

(3)第④步加入盐酸作用为中和NaOH,作反应物,同时抑制GeCl4水解;

故答案为:中和NaOH,作反应物,抑制GeCl4水解;

(4)第⑤步反应是GeCl4水解得到氯化氢和GeO2∙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GeCl4+(n+2)H2O=GeO2∙nH2O+4HCl;

故答案为:GeCl4+(n+2)H2O=GeO2∙nH2O+4HCl;

(5)检验GeO2•nH2O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洗涤干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洗涤干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

解析

解:(1)根据题目中的流程可以看出,含锗烟尘中含有ZnO、PbO、CeO2、SiO2,加入稀硫酸过滤,溶解的有ZnO、CeO2,第①步中不溶于稀硫酸的滤渣主要成分有SiO2、PbO,实验室萃取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SiO2、PbO2,分液漏斗、烧杯;

(2)第③步萃取时,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由图可知有机萃取剂的用量在V水相/V有机相的值为8时比V水相/V有机相的值为4时少,此时萃取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有机萃取剂较贵,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故V水相/V有机相的值为8时较适宜;

故答案为:8;

(3)第④步加入盐酸作用为中和NaOH,作反应物,同时抑制GeCl4水解;

故答案为:中和NaOH,作反应物,抑制GeCl4水解;

(4)第⑤步反应是GeCl4水解得到氯化氢和GeO2∙n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GeCl4+(n+2)H2O=GeO2∙nH2O+4HCl;

故答案为:GeCl4+(n+2)H2O=GeO2∙nH2O+4HCl;

(5)检验GeO2•nH2O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洗涤干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洗涤干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_____处.冷凝水由______(填f或g)口通入,______口流出.

(4)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______.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分析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______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正确答案

解:(1)蒸馏装置中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c为容量瓶,为配制溶液的主要仪器,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容量瓶;

(2)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查漏,故答案为:c;

(3)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的实质是蒸馏过程,必须用酒精灯,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

故答案为:酒精灯;蒸馏烧瓶支管口; g;f;

(4)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并且当滴加到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配制500mL,则需n(NaOH)=0.1mol/L×0.5L=0.05mol,

m(NaOH)=0.05mol×40g/mol=2.0g,

故答案为:2.0;

③配制溶液5000mL,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托盘天平称量2.0gNaOH,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

解析

解:(1)蒸馏装置中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c为容量瓶,为配制溶液的主要仪器,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 容量瓶;

(2)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查漏,故答案为:c;

(3)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的实质是蒸馏过程,必须用酒精灯,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

故答案为:酒精灯;蒸馏烧瓶支管口; g;f;

(4)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并且当滴加到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配制500mL,则需n(NaOH)=0.1mol/L×0.5L=0.05mol,

m(NaOH)=0.05mol×40g/mol=2.0g,

故答案为:2.0;

③配制溶液5000mL,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托盘天平称量2.0gNaOH,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进水的方向是______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

(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实验室中取少量海水,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

问题1:粗盐中含Ca2+、Mg2+、Fe3+、SO42-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溶解;⑥过滤;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⑤②③①⑥④⑦b.⑤①②③⑥④⑦c.⑤②①③④⑥⑦d.⑤③②①⑥④⑦

问题2:按所选顺序操作时,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问题3:由海水到氯化钠晶体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主要装置是______(从给定的四种装置中选择).

正确答案

解:(1)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用蒸发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

故答案为:D;A;

(2)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选择装置B,

故答案为:B;萃取、分液;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冷凝管,冷凝时,应从下端进水,以使冷水充满冷凝管,以便充分冷凝,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具体操作为应先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拿下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

故答案为:冷凝管;下口进水;应先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拿下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

(4)问题1: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Fe3+、SO42-时,先加水溶解,所以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和铁离子):Mg2++2OH-=Mg(OH)2↓,Fe3++3OH-═Fe(OH)3↓;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42-+Ba2+=BaSO4↓;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的多余的钡离子):Ca2++CO32-=C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然后过滤,最后调节溶液的pH等于7后蒸发即可,所以其顺序是⑤③②①⑥④⑦或⑤②③①⑥④⑦,

故答案为:ad.

问题2:步骤④节溶液的pH等于7,加入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2H++CO32-=H2O+CO2↑,

故答案为:H++OH-=H2O、2H++CO32-=H2O+CO2↑.

问题3:由海水到氯化钠晶体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蒸发的方法,为除去杂质,应过滤,主要装置是CD,

故答案为:CD.

解析

解:(1)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用蒸发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

故答案为:D;A;

(2)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选择装置B,

故答案为:B;萃取、分液;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冷凝管,冷凝时,应从下端进水,以使冷水充满冷凝管,以便充分冷凝,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具体操作为应先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拿下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

故答案为:冷凝管;下口进水;应先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拿下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或者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

(4)问题1: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Fe3+、SO42-时,先加水溶解,所以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和铁离子):Mg2++2OH-=Mg(OH)2↓,Fe3++3OH-═Fe(OH)3↓;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42-+Ba2+=BaSO4↓;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的多余的钡离子):Ca2++CO32-=C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然后过滤,最后调节溶液的pH等于7后蒸发即可,所以其顺序是⑤③②①⑥④⑦或⑤②③①⑥④⑦,

故答案为:ad.

问题2:步骤④节溶液的pH等于7,加入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OH-=H2O、2H++CO32-=H2O+CO2↑,

故答案为:H++OH-=H2O、2H++CO32-=H2O+CO2↑.

问题3:由海水到氯化钠晶体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蒸发的方法,为除去杂质,应过滤,主要装置是CD,

故答案为:CD.

下一知识点 : 其他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气体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