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的检验
- 共1690题
工业上设计将VOSO4中的K2SO4、SiO2杂质除去并回收得到V2O5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所得废渣的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操作I的名称______.
(2)步骤②、③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R表示VO2+,HA表示有机萃取剂):
R2(SO4)n (水层)+2nHA(有机层)⇌2RAn(有机层)+nH2SO4 (水层)
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______.
③中X试剂为______.
(3)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25℃时,取样进行试验分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关系如下表:
结合上表,在实际生产中,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pH为______.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______.(已知:25℃时,Ksp[Fe(OH)3]=2.6×10-39)
(5)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解:VOSO4中含有K2SO4、SiO2杂质,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用水溶过滤得到含有VO2-、SO42-、K+滤液,滤渣为二氧化硅,在滤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滤液中VO2-,通过分液得到含有VO2-的有机层,加入试剂X进行反萃取,结合(2)中步骤②、③的变化为可逆过程,可知X为硫酸,加入硫酸分液得到有机层和水层,由加入氨水调节pH得到的沉淀,可知加入氧化剂KClO3氧化VO2-为VO3-,结合(4)中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关系,可知pH应调节在1.7~1.8,最后NH4VO3分解得到氨气和V2O5,由工艺流程可知,氨气与有机溶剂可以循环利用.
(1)含有K2SO4、SiO2杂质的VOSO4水溶后,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操作I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与液态,应采取过滤操作,得到滤渣为二氧化硅,
故答案为:SiO2;过滤;
(2)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由Rn+(水层)+nHA(有机层)⇌RAn(有机层)+nH+(水层),可知加入的碱会和平衡中的氢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提高了钒的萃取率;
③中反萃取时加入的X试剂是抑制平衡正向进行,可以加入硫酸抑制平衡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加入碱中和产生的酸,平衡右移提高了钒的萃取率;硫酸;
(3)KClO3氧化VO2-为VO3-,ClO3-被还原为Cl-,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ClO3-+6VO2++9H2O=Cl-+6VO3-+18H+,
故答案为:ClO3-+6VO2++9H2O=Cl-+6VO3-+18H+;
(4)根据表中数据判断,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最佳值为1.7-1.8,此时钡沉淀率达到最大;
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此时pH=2,c(H+)=10-2mol/L,则c(OH-)=10-12mol/L,而Ksp[Fe(OH)3]=c(Fe3+)×c3(OH-)=2.6×10-39,可得c(Fe3+)=2.6×10-3mol•L-1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2.6×10-3mol•L-1,
故答案为:1.7-1.8;2.6×10-3mol•L-1;
(5)由工业流程图可知,流程中有机萃取剂、氨气可以循环利用,故答案为:有机萃取剂;氨气.
解析
解:VOSO4中含有K2SO4、SiO2杂质,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用水溶过滤得到含有VO2-、SO42-、K+滤液,滤渣为二氧化硅,在滤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滤液中VO2-,通过分液得到含有VO2-的有机层,加入试剂X进行反萃取,结合(2)中步骤②、③的变化为可逆过程,可知X为硫酸,加入硫酸分液得到有机层和水层,由加入氨水调节pH得到的沉淀,可知加入氧化剂KClO3氧化VO2-为VO3-,结合(4)中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关系,可知pH应调节在1.7~1.8,最后NH4VO3分解得到氨气和V2O5,由工艺流程可知,氨气与有机溶剂可以循环利用.
(1)含有K2SO4、SiO2杂质的VOSO4水溶后,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操作I是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与液态,应采取过滤操作,得到滤渣为二氧化硅,
故答案为:SiO2;过滤;
(2)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由Rn+(水层)+nHA(有机层)⇌RAn(有机层)+nH+(水层),可知加入的碱会和平衡中的氢离子反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提高了钒的萃取率;
③中反萃取时加入的X试剂是抑制平衡正向进行,可以加入硫酸抑制平衡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加入碱中和产生的酸,平衡右移提高了钒的萃取率;硫酸;
(3)KClO3氧化VO2-为VO3-,ClO3-被还原为Cl-,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ClO3-+6VO2++9H2O=Cl-+6VO3-+18H+,
故答案为:ClO3-+6VO2++9H2O=Cl-+6VO3-+18H+;
(4)根据表中数据判断,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最佳值为1.7-1.8,此时钡沉淀率达到最大;
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此时pH=2,c(H+)=10-2mol/L,则c(OH-)=10-12mol/L,而Ksp[Fe(OH)3]=c(Fe3+)×c3(OH-)=2.6×10-39,可得c(Fe3+)=2.6×10-3mol•L-1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2.6×10-3mol•L-1,
故答案为:1.7-1.8;2.6×10-3mol•L-1;
(5)由工业流程图可知,流程中有机萃取剂、氨气可以循环利用,故答案为:有机萃取剂;氨气.
以下是工业上处理含苯酚的废水并对其加以回收利用的工业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______(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______;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______,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______;
(3)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产物是______、______和水,可通过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流程图和每一步新加的试剂进行分析可知:用苯萃取出设备①中的苯酚进入设备②,然后用NaOH溶液将设备②中的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而进入设备③,向设备③中通入CO2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同时生成NaHCO3而进入设备④,向设备④中加入CaO时,生成CaCO3进入设备⑤,NaOH进入设备②循环使用,
(1)根据以上分析,用苯萃取出设备①中的苯酚进入设备②,所以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是萃取,所有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萃取; 分液漏斗;
(2)根据以上分析,用NaOH溶液将设备②中的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而进入设备③,向设备③中通入CO2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同时生成NaHCO3而进入设备④,所以A是C6H5ONa,B是NaHCO3,故答案为:C6H5ONa;NaHCO3;
(3)根据以上分析,向设备③中通入CO2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故答案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根据(2)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即NaHCO3和CaO反应CaCO3、NaOH和水,再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故答案为:CaCO3;NaOH;过滤;
(5)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在流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并且在流程中需要加入的原料,根据流程图中箭头指向,很容易发现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NaOH水溶液、CO2,故答案为:NaOH水溶液;CO2.
解析
解:由流程图和每一步新加的试剂进行分析可知:用苯萃取出设备①中的苯酚进入设备②,然后用NaOH溶液将设备②中的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而进入设备③,向设备③中通入CO2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同时生成NaHCO3而进入设备④,向设备④中加入CaO时,生成CaCO3进入设备⑤,NaOH进入设备②循环使用,
(1)根据以上分析,用苯萃取出设备①中的苯酚进入设备②,所以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是萃取,所有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萃取; 分液漏斗;
(2)根据以上分析,用NaOH溶液将设备②中的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而进入设备③,向设备③中通入CO2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同时生成NaHCO3而进入设备④,所以A是C6H5ONa,B是NaHCO3,故答案为:C6H5ONa;NaHCO3;
(3)根据以上分析,向设备③中通入CO2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故答案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根据(2)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即NaHCO3和CaO反应CaCO3、NaOH和水,再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故答案为:CaCO3;NaOH;过滤;
(5)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在流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并且在流程中需要加入的原料,根据流程图中箭头指向,很容易发现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NaOH水溶液、CO2,故答案为:NaOH水溶液;CO2.
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请根据下列流程图,完成回收硫酸亚铁和铜的实验方案.
(1)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为______.
(2)固体E的成分为______,加入的试剂④为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加入试剂①的目的是______.
(4)从溶液D和溶液G中得到FeSO4.7H2O晶体的操作为______、冷却结晶、______、洗涤、干燥.
(5)为验证溶液C中含有SO42-:取少量的溶液C于试管中,先加入______再加入______,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C中含有SO42-.
正确答案
解:实验方案为:1、加过量碱,过滤出Cu(OH)2,Fe(OH)2沉淀,滤液是Na2SO4、NaOH溶液;
2、在Cu(OH)2,Fe(OH)2中加过量稀H2SO4,溶液C的成分为CuSO4,FeSO4、H2SO4;
3、加过量铁,过滤出Fe、Cu,滤液D是FeSO4;
4、加过量稀H2SO4,过滤出Cu,实现了回收金属铜,滤液是FeSO4、H2SO4
5、最后溶液合一块,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就得到FeSO4•7H2O,回收硫酸亚铁.
(1)经过②后,分离出液体和固体,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2)溶液C的成分为CuSO4,FeSO4、H2SO4,加过量铁,过滤出Fe、Cu,溶液D中只有一种盐是硫酸亚铁,所以固体E就是Fe、Cu,所以固体F就是铜,过量的铁是为了将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实现了回收金属铜,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验证即可,
故答案为:Fe和Cu;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为了实现Na+的溶液分离,可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Na+的溶液分离.
(4)蒸发是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用的方法,产生沉淀后通过过滤实现分离,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过滤;
(5)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⑧中含有SO42-,故答案为:足量稀盐酸;少量BaCl2溶液.
解析
解:实验方案为:1、加过量碱,过滤出Cu(OH)2,Fe(OH)2沉淀,滤液是Na2SO4、NaOH溶液;
2、在Cu(OH)2,Fe(OH)2中加过量稀H2SO4,溶液C的成分为CuSO4,FeSO4、H2SO4;
3、加过量铁,过滤出Fe、Cu,滤液D是FeSO4;
4、加过量稀H2SO4,过滤出Cu,实现了回收金属铜,滤液是FeSO4、H2SO4
5、最后溶液合一块,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就得到FeSO4•7H2O,回收硫酸亚铁.
(1)经过②后,分离出液体和固体,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2)溶液C的成分为CuSO4,FeSO4、H2SO4,加过量铁,过滤出Fe、Cu,溶液D中只有一种盐是硫酸亚铁,所以固体E就是Fe、Cu,所以固体F就是铜,过量的铁是为了将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实现了回收金属铜,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验证即可,
故答案为:Fe和Cu;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为了实现Na+的溶液分离,可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Na+的溶液分离.
(4)蒸发是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用的方法,产生沉淀后通过过滤实现分离,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过滤;
(5)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⑧中含有SO42-,故答案为:足量稀盐酸;少量BaCl2溶液.
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为原料,制取氧化钴的流程如下:
(1)溶解: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______.
(2)氧化: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NaClO3,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______.
已知: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4[Fe(CN)6]•3H2O.
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3[Fe(CN)6]4-=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KSCN溶液)
(3)除铁: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沉淀:生成沉淀碱式碳酸钴[(CoCO3)2•3Co(OH)2],沉淀需洗涤,洗涤的操作是______.
(5)溶解:Co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向碱式碳酸钴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溶解后,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______.
(6)灼烧:准确称取所得CoC2O4 1.470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0.830g氧化钴,写出氧化钴的化学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洗液与滤液合并,提高洗涤和滤液中钴的利用率,故答案为: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亚铁离子被氯酸根离子氧化成铁离子,1molr的亚铁离子失去1mol的电子,而1mol的氯酸根离子得到6mol的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6Fe2++6H++ClO3-═6Fe3++Cl-+3H2O,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故答案为:6Fe2++6H++ClO3-═6Fe3++Cl-+3H2O;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
(3)生成硫酸铁与碳酸钠发生双水解得到黄钠铁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故答案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
(4)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故答案为: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CoCl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oCl2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氯化钴析出,故答案为: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CoC2O4的质量为1.470g,其我知道可为0.01mol,Co元素质量为0.59g,钴氧化物质量为0.83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0.83g-0.59g=0.24g,则氧化物中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01mol:≈2:3,故Co氧化物为Co2O3,故答案为:Co2O3.
解析
解:(1)洗液与滤液合并,提高洗涤和滤液中钴的利用率,故答案为: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亚铁离子被氯酸根离子氧化成铁离子,1molr的亚铁离子失去1mol的电子,而1mol的氯酸根离子得到6mol的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6Fe2++6H++ClO3-═6Fe3++Cl-+3H2O,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故答案为:6Fe2++6H++ClO3-═6Fe3++Cl-+3H2O;取氧化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若无蓝色沉淀生成,则Fe2+已全部被氧化;
(3)生成硫酸铁与碳酸钠发生双水解得到黄钠铁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故答案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
(4)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故答案为: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使滤液流出.重复操作2~3次;
(5)CoCl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oCl2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氯化钴析出,故答案为:防止因温度降低,CoCl2晶体析出;
(6)CoC2O4的质量为1.470g,其我知道可为0.01mol,Co元素质量为0.59g,钴氧化物质量为0.83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0.83g-0.59g=0.24g,则氧化物中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01mol:≈2:3,故Co氧化物为Co2O3,故答案为:Co2O3.
粗CuO是将工业废铜、废铜合金等高温焙烧而成的,杂质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及泥沙.以粗CuO为原料制备胆矾的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Fe3+、Fe2+、Cu2+转化为相应氢氧化物时,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
(1)操作Ⅱ为冷却,其目的为______(填序号).
a.使溶质析出 b.防止溶质挥发 c.防止H2O2分解
(2)H2O2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下列物质可用来替代稀氨水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Fe2O3 ③CuO ④Na2CO3
(4)操作Ⅲ得到精制胆矾,具体包括蒸发浓缩、______、过滤、______、干燥等步骤.
(5)已知常温下Ksp[Cu(OH)2]=1.6×10-20mol3/L3,则常温下Cu2+沉淀完全时的pH=______.(注:当离子浓度降低到1.0×10-5mol/L时,可以认为完全沉淀).
正确答案
解:以粗CuO为原料制备胆矾的主要流程:将粗铜溶解,过滤,得到难溶物质:氧化铜、铁的氧化物等;加入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铜、硫酸铁以及硫酸亚铁的混合液以及不容杂质,过滤,得到含有铜离子、铁离子以及亚铁离子的水溶液,向其中加入双氧水,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稀氨水调节pH,让铁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液是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胆矾晶体.
(1)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加入过氧化氢前需使溶液冷却,故答案为:c;
(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Fe2+可被过氧化氢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3)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铜离子不沉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pH应为:3.7~5.2,且尽量不引入新的杂质,则可用氢氧化铜、氧化铁或碳酸铜代替,不能够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易引入杂质,故答案为:②③;
(4)操作Ⅲ得到粗胆矾,操作Ⅲ得到精致胆矾,两步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洗涤;
(5)Cu2+沉淀较为完全是的浓度为1×10-5mol/L,则c(OH-)=mol/L=4×10-8mol/L,则c(H+)=
mol/L=2.5×10-7mol/L,
所以pH=-lg(25×10-8)=8-2lg5,
故答案为:8-2lg5.
解析
解:以粗CuO为原料制备胆矾的主要流程:将粗铜溶解,过滤,得到难溶物质:氧化铜、铁的氧化物等;加入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铜、硫酸铁以及硫酸亚铁的混合液以及不容杂质,过滤,得到含有铜离子、铁离子以及亚铁离子的水溶液,向其中加入双氧水,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加稀氨水调节pH,让铁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液是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胆矾晶体.
(1)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加入过氧化氢前需使溶液冷却,故答案为:c;
(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Fe2+可被过氧化氢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3)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铜离子不沉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pH应为:3.7~5.2,且尽量不引入新的杂质,则可用氢氧化铜、氧化铁或碳酸铜代替,不能够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易引入杂质,故答案为:②③;
(4)操作Ⅲ得到粗胆矾,操作Ⅲ得到精致胆矾,两步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洗涤;
(5)Cu2+沉淀较为完全是的浓度为1×10-5mol/L,则c(OH-)=mol/L=4×10-8mol/L,则c(H+)=
mol/L=2.5×10-7mol/L,
所以pH=-lg(25×10-8)=8-2lg5,
故答案为:8-2lg5.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