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的检验
- 共1690题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Ⅰ、Ⅲ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A的化学式是______,装置Ⅲ中A在______极区产生.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相同,从电子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Ⅰ,反应物为NaClO3、Na2SO3、加入A溶液,产生C1O2、Na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32-+2ClO3-=2C1O2+SO42-+H2O,所以Na2SO3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将ClO3-还原为C1O2;Ⅲ是离子隔膜电解池,从反应Ⅰ知该电解有酸生成、从Ⅲ知有碱生成,有两种气体生成,所以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Na2SO3;H2O;
(2)Ⅱ中反应根据流程信息可知,生成NaClO2,所以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反应中ClO2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H2O2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4n(ClO2)=n(HC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离子方程式是2ClO2+H2O2+2OH-=2ClO2-+O2↑+2H2O,
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ClO2-+O2↑+2H2O;
(3)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H2SO4;阳;
(4)①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4NaClO2→4ClO2,+3价的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到+4价,所以NaClO2是还原剂;1NaClO2→1NaCl,+3价的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到-1价,所以部分NaClO2作氧化剂;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②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ClO2-具有氧化性,ClO2-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根据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
故答案为:ClO2-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Cl元素从+3价变为+5价和-1价,反应为3NaClO2=2NaClO3+NaCl,NaClO2试样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3ClO2-+12Fe2++6H2O=4Fe(OH)3↓+3Cl-+8Fe3+,最终得到Cl元素由+3价变为-1价,所以NaClO2变质前后分别与Fe2+反应时,最终均得到等量NaCl,Cl元素均由+3价变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两个过程中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故答案为:NaClO2变质前后分别与Fe2+反应时,最终均得到等量NaCl,Cl元素均由+3价变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两个过程中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
解:(1)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Ⅰ,反应物为NaClO3、Na2SO3、加入A溶液,产生C1O2、Na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32-+2ClO3-=2C1O2+SO42-+H2O,所以Na2SO3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将ClO3-还原为C1O2;Ⅲ是离子隔膜电解池,从反应Ⅰ知该电解有酸生成、从Ⅲ知有碱生成,有两种气体生成,所以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Na2SO3;H2O;
(2)Ⅱ中反应根据流程信息可知,生成NaClO2,所以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反应中ClO2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H2O2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4n(ClO2)=n(HC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离子方程式是2ClO2+H2O2+2OH-=2ClO2-+O2↑+2H2O,
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ClO2-+O2↑+2H2O;
(3)Ⅲ为电解硫酸钠本质是电解水,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所以A为硫酸,为阳极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H2SO4;阳;
(4)①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4NaClO2→4ClO2,+3价的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到+4价,所以NaClO2是还原剂;1NaClO2→1NaCl,+3价的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到-1价,所以部分NaClO2作氧化剂;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②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反应中,ClO2-具有氧化性,ClO2-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根据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
故答案为:ClO2-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Cl元素从+3价变为+5价和-1价,反应为3NaClO2=2NaClO3+NaCl,NaClO2试样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3ClO2-+12Fe2++6H2O=4Fe(OH)3↓+3Cl-+8Fe3+,最终得到Cl元素由+3价变为-1价,所以NaClO2变质前后分别与Fe2+反应时,最终均得到等量NaCl,Cl元素均由+3价变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两个过程中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故答案为:NaClO2变质前后分别与Fe2+反应时,最终均得到等量NaCl,Cl元素均由+3价变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两个过程中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利用实验可以验证某些设想的可行性,也可以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探究.
Ⅰ.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除去氯化钾中含有等杂质离子,步骤如下:
a.溶解;b.加入试剂至沉淀完全,煮沸;c.______;d.加入盐酸调节pH;e.______(除Br-);f.蒸干灼烧.请回答问题:
(1)步骤c的操作是______,e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
(2)步骤b中,依次加入的沉淀剂是NH3•H2O、______、______.
(3)证明Fe3+已沉淀完全的操作是______.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KSCN检验FeSO4溶液中的Fe2+时,加入过量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则发现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对这一奇特现象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实验室配制硫酸亚铁溶液的方法是:取一定质量的绿矾(FeSO4•7H2O)置于烧杯中,______.
(2)(SCN)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SCN)2、Br2、C12、I2四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为:C12>Br2>(SCN)2>I2
【提出假设】:
甲同学假设是FeSO4与NHO3作用; 乙同学假设是______与HNO3作用
【实验验证】:
(1)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甲同学的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
(2)根据乙同学的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向浓NH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补充完整该反应的产物:H++NO3+SC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实验结论】:乙同学假设正确.
【实验反思】:
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加入的氧化剂除用HNO3外还可以选择氯水等,通过该实验探究可知加入氧化剂的量要______(填“少量”、“过量”),若氯水过量可能发生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当沉淀完全后,需要通过过滤分离出沉淀;溴离子具有还原性,又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通入足量氯气除去溴离子,
故答案为:过滤;通入氯气;
(2)氨水除去Fe3+,SO42-应该有Ba2+除去,过量的Ba2+用碳酸钾除去,过滤后加入盐酸酸化即可除去过量的碳酸钾,
故答案为:BaCl2;K2CO3;
(3)Fe3+检验一般用KSCN溶液,所以证明Fe3+已沉淀完全的操作是取样,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Fe3+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取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适量KSCN溶液,若无红色出现,Fe3+沉淀完全;
Ⅱ.【查阅资料】:
(1)因为硫酸亚铁溶液中二价铁离子易被氧化和水解,所以配置溶液时即要防氧化又要防水解,
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在加水稀释到要求的浓度,最后加入少量铁粉;
(2)用KSCN检验FeSO4溶液中的Fe2+时,加入过量浓HNO3,可能是FeSO4与NHO3作用,也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
故答案为:KSCN;
【实验验证】:
(1)加入过量浓HNO3,Fe2+完全被氧化为Fe3+,因此甲同学假设是FeSO4与NHO3作用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浓HNO3过量,Fe2+已经完全反应;
(2)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为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依据元素守恒分析判断气体为二氧化碳,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推断为氮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生成了硫酸根离子,结合分析产物书写离子方程式为:2SCN-+22NO3-+20H+=2SO42-+2CO2↑+22NO2↑+N2↑+10H2O,
故答案为:NO2;N2;SO42-;CO2;
【实验反思】:亚铁离子加入的氧化剂若过量会氧化硫氰酸根离子,红色褪去,干扰离子的检验,所以加入的氧化剂不能过量,
氧化性:C12>(SCN)2,氯水过量氧化SCN-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SCN-=2Cl-+(SCN)2,
故答案为:少量;Cl2+2SCN-=2Cl-+(SCN)2.
解析
解:Ⅰ.(1)当沉淀完全后,需要通过过滤分离出沉淀;溴离子具有还原性,又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通入足量氯气除去溴离子,
故答案为:过滤;通入氯气;
(2)氨水除去Fe3+,SO42-应该有Ba2+除去,过量的Ba2+用碳酸钾除去,过滤后加入盐酸酸化即可除去过量的碳酸钾,
故答案为:BaCl2;K2CO3;
(3)Fe3+检验一般用KSCN溶液,所以证明Fe3+已沉淀完全的操作是取样,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Fe3+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取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适量KSCN溶液,若无红色出现,Fe3+沉淀完全;
Ⅱ.【查阅资料】:
(1)因为硫酸亚铁溶液中二价铁离子易被氧化和水解,所以配置溶液时即要防氧化又要防水解,
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在加水稀释到要求的浓度,最后加入少量铁粉;
(2)用KSCN检验FeSO4溶液中的Fe2+时,加入过量浓HNO3,可能是FeSO4与NHO3作用,也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
故答案为:KSCN;
【实验验证】:
(1)加入过量浓HNO3,Fe2+完全被氧化为Fe3+,因此甲同学假设是FeSO4与NHO3作用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浓HNO3过量,Fe2+已经完全反应;
(2)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为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依据元素守恒分析判断气体为二氧化碳,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推断为氮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生成了硫酸根离子,结合分析产物书写离子方程式为:2SCN-+22NO3-+20H+=2SO42-+2CO2↑+22NO2↑+N2↑+10H2O,
故答案为:NO2;N2;SO42-;CO2;
【实验反思】:亚铁离子加入的氧化剂若过量会氧化硫氰酸根离子,红色褪去,干扰离子的检验,所以加入的氧化剂不能过量,
氧化性:C12>(SCN)2,氯水过量氧化SCN-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SCN-=2Cl-+(SCN)2,
故答案为:少量;Cl2+2SCN-=2Cl-+(SCN)2.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盐热稳定性差.制备方法有湿法,干法两种.其原理如下表所示.湿法的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干法制备中选用的仪器是______.A.蒸发皿B.铁坩埚C.氧化铝坩埚D.陶瓷坩埚
(2)反应①应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因在温度较高时KOH与Cl2反应生成的是KClO3.写出在温度较高时KOH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溶液I中加入KOH固体的目的是______(填编号)A.使KClO转化为KClOB.为下一步反应提供碱性的环境C.KOH固体溶液放热,有利于提高反应率D.与溶液I中过量的Cl2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KClO
(4)向次氯酸钾强碱浓溶液中加入90%的Fe(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Fe3+++3OH+═Fe(OH)3;②______
(5)用异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湿产品,除能洗去杂质外,其优点有______.
(6)如何判断K2FeO4晶体已经洗涤干净______
(7)高铁酸钾(K2FeO4)作为水处理剂的优点之一是能除去悬浮杂质,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FeO42-+______H3O═______Fe(OH)3(胶体)+______O2↑+______□
正确答案
B
6KOH+3Cl2KClO3+5KCl+3H2O
BD
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减少K2FeO4晶体洗涤时产品的损失且产品易干燥
用试管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则已被洗净
4
10
4
3
8OH-
解析
解:(1)A.实验室干法制备需用碱KOH,加热无需用蒸发皿,故A错误;
B.铁坩埚含有铁,铁与氢氧化钾不反应,故B正确;
C.氧化铝坩埚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C错误;
D.陶瓷坩埚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据题目信息、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确定产物有:KClO3、KCl、H2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6KOH+3Cl2KClO3+5KCl+3H2O,
故答案为:6KOH+3Cl2KClO3+5KCl+3H2O;
(3)A.KClO3转化为 KClO,化合价只降不升,无法实现,故A错误;
B.第③步需要碱性条件,所以碱要过量,为下一步反应提供碱性的环境,故B正确;
C.KOH固体溶液放热,温度较高时KOH与Cl2反应生成的是KClO3,而不是KClO,故C错误;
D.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第①步氯气过量,加入KOH固体后会继续反应生成KClO,故D正确;
故选BD.
(4)据题目信息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确定找出反应物:Fe3+、ClO-,生成物:FeO42-、C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故答案为: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5)用异丙醇代替水洗涤产品,避免产品溶解损失,同时异丙醇易挥发,易于干燥;
故答案为:减少K2FeO4晶体洗涤时产品的损失且产品易干燥;
(6)因只要检验最后一次的洗涤中无Cl-,即可证明K2FeO4晶体已经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用试管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则已被洗净;
(7)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可得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
故答案为: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
(2015秋•淮安校级期末)铝是一种重要金属,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I和II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______;
②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______;
③步骤Ⅲ中加热Al(OH)3得到固体N的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除了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还有______;(填入仪器的名称)
④滤液X中,含铝元素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实验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______(填“氨水”或“NaOH溶液”)来制取A1(OH)3.
正确答案
解: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向铝土矿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Al2O3、SiO2都和NaOH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钠盐,Fe2O3不和NaOH反应,然后过滤得到的沉淀M为Fe2O3,滤液X中含有Na2SiO3、NaAlO2,通入CO2并控制一定条件过滤得到Al(OH)3,滤液Y中含有碳酸钠和硅酸钠,将Al(OH)3洗涤过滤加热,Al(OH)3分解生成Al2O3和水,则N为Al2O3;
①I和II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②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难溶于NaOH溶液的氧化物,Fe2O3不和NaOH反应,然后过滤得到的沉淀M为Fe2O3,故答案为:Fe2O3;
③步骤Ⅲ中加热Al(OH)3得到固体N的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除了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还有坩埚,
故答案为:坩埚;
④滤液X中,含铝元素的溶质为偏铝酸钠,化学式为NaAlO2;实验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弱碱来制取A1(OH)3,一般常用氨水,故答案为:NaAlO2;氨水.
解析
解: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向铝土矿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Al2O3、SiO2都和NaOH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钠盐,Fe2O3不和NaOH反应,然后过滤得到的沉淀M为Fe2O3,滤液X中含有Na2SiO3、NaAlO2,通入CO2并控制一定条件过滤得到Al(OH)3,滤液Y中含有碳酸钠和硅酸钠,将Al(OH)3洗涤过滤加热,Al(OH)3分解生成Al2O3和水,则N为Al2O3;
①I和II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②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还含有难溶于NaOH溶液的氧化物,Fe2O3不和NaOH反应,然后过滤得到的沉淀M为Fe2O3,故答案为:Fe2O3;
③步骤Ⅲ中加热Al(OH)3得到固体N的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除了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还有坩埚,
故答案为:坩埚;
④滤液X中,含铝元素的溶质为偏铝酸钠,化学式为NaAlO2;实验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弱碱来制取A1(OH)3,一般常用氨水,故答案为:NaAlO2;氨水.
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CuSO4,少量的Ag+、Hg2+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述过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铜晶体及其它物质.
(1)步骤1的主要操作是______,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步骤2中需加入某种试剂后再将混合物分离,该试剂是(填化学式)______,固体残渣的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
(3)步骤3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______、过滤、烘干.
正确答案
解:(1)步骤1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操作,用到烧杯、漏斗、玻璃棒等仪器,缺少的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2)Cu的性质比Ag、Hg活泼,应加入过量的Cu,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Ag、Hg而可分离出来,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所加入的试剂应为Cu,Hg在常温下为液体,则固体残渣为Ag、Cu,故答案为:Cu; Ag、Cu;
(3)从溶液中获取结晶水合物,需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烘干等操作,故答案为:冷却结晶.
解析
解:(1)步骤1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操作,用到烧杯、漏斗、玻璃棒等仪器,缺少的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2)Cu的性质比Ag、Hg活泼,应加入过量的Cu,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Ag、Hg而可分离出来,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所加入的试剂应为Cu,Hg在常温下为液体,则固体残渣为Ag、Cu,故答案为:Cu; Ag、Cu;
(3)从溶液中获取结晶水合物,需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烘干等操作,故答案为:冷却结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