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水处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明矾等混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

B可以利用熟石灰来中和酸性废水

C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来增加水中溶解的氧

D可以利用沉淀反应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的作用,可以用来净水,故A正确;

B、熟石灰属于强碱性物质,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利用熟石灰来中和酸性废水,故B正确;

C、大多数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不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来增加水中溶解的氧,故C错误;

D、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和某些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可以用和沉淀法来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4秋•蚌山区校级期中)硫铁矿烧渣是硫铁矿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主要含Fe2O3及少量SiO2、A12O3等杂质).用该烧渣制取药用辅料-红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1)在“还原焙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有______

(2)“酸浸”时间一般不超过20min,若在空气中酸浸时间过长,溶液中Fe2+含量将下降,其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中和合成”的目的是将溶液中Fe2+转变为碳酸亚铁沉淀,则操作B是______

(4)煅烧A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5)ag烧渣经过上述工艺可得红氧化铁bg.药典标准规定,制得的红氧化铁中含氧化铁不得少于98.0%,则所选用的烧渣中铁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______(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正确答案

CO、SO2

4Fe2++O2+4H+=4Fe3++2H2O

洗涤、干燥

4FeCO3+O22Fe2O3+4CO2

解析

解:工业废渣主要含Fe2O3及少量SiO2、A12O3、CaO、MgO等杂质,加煤燃烧可生成CO、SO2等有毒气体,加硫酸后只有二氧化硅不反应,酸浸时间过长,溶液中Fe2+含量将下降,被氧化生成Fe3+,过滤除去二氧化硅,然后除杂时结合生成沉淀的pH可知,pH大于4.77,小于7.11时Fe3+和Al3+完全转化为沉淀,而亚铁离子没有转化为沉淀,“中和合成”的目的是将溶液中Fe2+转变为碳酸亚铁沉淀,过滤得到A为碳酸亚铁,需要洗涤、干燥,然后加热得到氧化铁,

(1)由上述分析可知,“还原焙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有CO、SO2等,故答案为:CO、SO2等;

(2)在空气中酸浸时间过长,溶液中Fe2+含量将下降,其原因是4Fe2++O2+4H+=4Fe3++2H2O,故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

(3)A为碳酸亚铁,需要洗涤、干燥,然后加热得到氧化铁,故答案为:洗涤、干燥;

(4)煅烧A(FeCO3)生成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故答案为:4FeCO3+O22Fe2O3+4CO2

(5)制得的红氧化铁中含氧化铁不得少于98.0%,制取的红氧化铁bg中含有的铁的物质的量应该大于:×2=mol,则所选用的烧渣中铁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加碘食盐中含有的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常温下很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可与碘化物、亚硫酸盐等还原性物质反应.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②中氢氧化钾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2)参照下表碘酸钾的溶解度,操作③得到碘酸钾晶体,可经过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3)已知: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

为了测定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最后加入指示剂,以物质的量浓度为2.0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10.00mL时恰好反应完全.

①在滴定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可以用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③下列有关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滴定管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并润洗

B.滴定时眼睛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变化

C.为减小实验误差,可用少量的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D.终点读数时俯视会导致碘的含量偏低

④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______g•kg-1(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1)KH(IO32可与KOH反应生成KIO3,反应的方程式为KH(IO32+KOH═2KIO3+H2O,故答案为:与KH(IO32反应使其转化为KIO3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KIO3溶解度越大,从溶液中获得KIO3晶体需要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3)①在滴定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为滴定管和锥形瓶,Na2S2O3溶液呈碱性,使用碱性滴定管,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②该实验产生碘单质,可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溶液的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的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③A、滴定管应该是先检查是否漏水,然后用蒸馏水润洗,最后用待测液润洗,故A正确;

B、滴定时眼睛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以便及时判断滴定终点,故B错误;

C、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可冲洗附在锥形瓶内壁上的待测液,以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

D、终点读数时俯视会导致碘的含量偏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④设碘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①; I2+2S2O3 2-=2I-+S4 O62-②,将方程式②×3+①得

IO3-+6H++6S2O32-=I-+3S4O62-+3H2O

1        6

x        2.0×10-3mol/L×0.01L

x==mol,

根据碘原子守恒知,碘元素的质量=mol×127g/mol=4.23×10-4g,所以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00%=g/kg,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KH(IO32可与KOH反应生成KIO3,反应的方程式为KH(IO32+KOH═2KIO3+H2O,故答案为:与KH(IO32反应使其转化为KIO3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KIO3溶解度越大,从溶液中获得KIO3晶体需要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3)①在滴定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为滴定管和锥形瓶,Na2S2O3溶液呈碱性,使用碱性滴定管,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②该实验产生碘单质,可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溶液的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达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的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③A、滴定管应该是先检查是否漏水,然后用蒸馏水润洗,最后用待测液润洗,故A正确;

B、滴定时眼睛注视着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以便及时判断滴定终点,故B错误;

C、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可冲洗附在锥形瓶内壁上的待测液,以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

D、终点读数时俯视会导致碘的含量偏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④设碘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①; I2+2S2O3 2-=2I-+S4 O62-②,将方程式②×3+①得

IO3-+6H++6S2O32-=I-+3S4O62-+3H2O

1        6

x        2.0×10-3mol/L×0.01L

x==mol,

根据碘原子守恒知,碘元素的质量=mol×127g/mol=4.23×10-4g,所以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00%=g/kg,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

②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用直接蒸馏法能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③苯、溴水和铁粉混合反应来制取溴苯

④用稀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制备2,4,6-三溴苯酚

⑤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⑥不慎把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⑦实验室使用体积比为1:3的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制乙烯时,为防加热时反应混合液出现暴沸现象,除了要加沸石外,还应注意缓慢加热让温度慢慢升至170℃

正确答案

解:①环己烷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实现二者的分离,故①正确;

②因为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就会与水“共沸”,酒精不会先蒸发,可以向酒精中加入生石灰再蒸馏,故②错误;

③应该是苯、纯液溴和铁粉混合反应来制取溴苯,不能用溴水,故③错误;

④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可以生成2,4,6-三溴苯酚,不能用稀溴水,故④错误;

⑤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等到白色沉淀恰好溶解时,可以获得银氨溶液,故⑤正确;

⑥苯酚不溶于水,当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擦洗,故⑥正确;

⑦实验室中用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制乙烯,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温度要迅速升至170℃,故⑦错误.

故选①⑤⑥.

解析

解:①环己烷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实现二者的分离,故①正确;

②因为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就会与水“共沸”,酒精不会先蒸发,可以向酒精中加入生石灰再蒸馏,故②错误;

③应该是苯、纯液溴和铁粉混合反应来制取溴苯,不能用溴水,故③错误;

④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可以生成2,4,6-三溴苯酚,不能用稀溴水,故④错误;

⑤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等到白色沉淀恰好溶解时,可以获得银氨溶液,故⑤正确;

⑥苯酚不溶于水,当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擦洗,故⑥正确;

⑦实验室中用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制乙烯,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温度要迅速升至170℃,故⑦错误.

故选①⑤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一化学与技术模块]某电镀铜厂有两种废水需要处理,一种废水中含有CN-离子,另一种废水中含有离子.该厂拟定如下图所示的废水处理流程.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处理废水的流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______

(2)②中使用的NaClO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

(3)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③中反应时,每0.4mol 转移2.4mol的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取少量待检水样于试管中,先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蓝色沉淀为止,再加入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且蓝色沉淀逐渐减少.请解释其原因.______

(6)工业制烧碱的一种方法是先制得纯碱,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简述先通足量氨气后通入CO2的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含有CN-离子的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N-+ClO-═CNO-+Cl-,得到含有CNO-、Cl-的溶液,含有Cr2O72-的废水中加入还原剂硫代硫酸钠,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继续处理得到待检水样.

(1)由图可知,将废水中的离子实现上述转化时,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则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氧化还原法,故答案为:氧化还原法;

(2)NaClO溶液呈碱性,是因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的,则离子反应为ClO-+H2OHClO+OH-,故答案为:ClO-+H2OHClO+OH-;  

(3)碱性条件下,CN-离子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气体放出,则生成CNO-、Cl-离子,离子反应为CN-+ClO-═CNO-+Cl-,故答案为:CN-+ClO-═CNO-+Cl-

(4)每0.4molCr2O72-转移2.4mol的电子,设还原后Cr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0.4mol×2×(6-x)=2.4mol,解得x=+3,则离子反应为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故答案为: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5)因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uS比Cu(OH)2更难溶,则加入Na2S溶液能发生沉淀的转化,故答案为:待检水样中还有Cu2+,加碱发生Cu2++2OH-═Cu(OH)2↓,再加入Na2S溶液,CuS比Cu(OH)2更难溶,则发生Cu(OH)2(s)+S2-(aq)═CuS(s)+2OH-(aq).

(6)侯氏制碱法: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得到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可得到碳酸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应该先通氨气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否则就不能生成大量HCO3-

故答案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只有先通入足量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后才能吸收大量CO2,否则就不能生成大量HCO3-

解析

解:含有CN-离子的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N-+ClO-═CNO-+Cl-,得到含有CNO-、Cl-的溶液,含有Cr2O72-的废水中加入还原剂硫代硫酸钠,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继续处理得到待检水样.

(1)由图可知,将废水中的离子实现上述转化时,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则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氧化还原法,故答案为:氧化还原法;

(2)NaClO溶液呈碱性,是因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的,则离子反应为ClO-+H2OHClO+OH-,故答案为:ClO-+H2OHClO+OH-;  

(3)碱性条件下,CN-离子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气体放出,则生成CNO-、Cl-离子,离子反应为CN-+ClO-═CNO-+Cl-,故答案为:CN-+ClO-═CNO-+Cl-

(4)每0.4molCr2O72-转移2.4mol的电子,设还原后Cr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0.4mol×2×(6-x)=2.4mol,解得x=+3,则离子反应为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故答案为: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5)因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uS比Cu(OH)2更难溶,则加入Na2S溶液能发生沉淀的转化,故答案为:待检水样中还有Cu2+,加碱发生Cu2++2OH-═Cu(OH)2↓,再加入Na2S溶液,CuS比Cu(OH)2更难溶,则发生Cu(OH)2(s)+S2-(aq)═CuS(s)+2OH-(aq).

(6)侯氏制碱法: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以得到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可得到碳酸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应该先通氨气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否则就不能生成大量HCO3-

故答案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只有先通入足量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后才能吸收大量CO2,否则就不能生成大量HCO3-

下一知识点 : 其他物质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气体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