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请回答问题:

(1)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

(2)使用补全仪器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取50mL0.25mol/LH2SO4溶液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小烧杯中进行中和反应,三次实验温度平均升高3.4℃.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通过计算可得中和热△H=______,H2SO4与NaOH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正确答案

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环形玻璃搅拌器;

(2)Q=△H=-△Tcm=-3.4°C×4.18J/(g•℃)×100g═1421.2J=1.42KJ/mol,△H=-Q/n(H2O)=-56.8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6.8KJ/mol,故答案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6.8KJ/mol;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又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减小,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偏小.

解析

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环形玻璃搅拌器;

(2)Q=△H=-△Tcm=-3.4°C×4.18J/(g•℃)×100g═1421.2J=1.42KJ/mol,△H=-Q/n(H2O)=-56.8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6.8KJ/mol,故答案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6.8KJ/mol;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又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减小,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偏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如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从下列选出).______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5)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从下列选出).______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正确答案

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或防止热量散失),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保温(或防止热量散失);

(3)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沿玻璃棒缓慢倒入或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应一次迅速倒入,

故答案为:C;

(5)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故答案为:D.

解析

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或防止热量散失),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保温(或防止热量散失);

(3)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沿玻璃棒缓慢倒入或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应一次迅速倒入,

故答案为:C;

(5)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故答案为: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和热测定实验时,如果没有环形玻璃棒,可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D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铜质搅拌棒会导热,使热量被铜棒导出,烧杯内温度降低,误差太大,故A错误;

B.因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重新配制,故B错误;

C.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

D.润洗后锥形瓶中会残留一些待测液,这样滴定时相当于多滴定了一些待测液,消耗的滴定剂增大,结果就偏高,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4秋•迁安市校级月考)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1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470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 g.

(2)从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______

Ⅱ.测定中和热:(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量筒盐酸、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______

(2)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近似认为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__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正确答案

10.0

abe

环形玻璃搅拌棒

4.0

-53.5kJ/mol

ACD

解析

解:Ⅰ、(1)没有470mL的容量瓶,只能用500mL的容量瓶,需要称量NaOH固体m=nM=cVM=0.5mol/L×0.5L×40g/mol=10.0g,故答案为:10.0;

(2)氢氧化钠要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所用的仪器有天平、烧杯和药匙,故答案为:abe;

Ⅱ、(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搅拌器、量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①第一次测定温度差为:(30.1-26.1)℃=4.0℃,第二次测定的温度差为:(33.3-27.2)℃=6.1℃,第三次测定的温度差为:(29.8-25.9)℃=3.9℃,第三次测定的温度差为:(30.4-26.3)℃=4.1℃,实验2的误差太大要舍去,三次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0℃,

故答案为:4.0;

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cm3=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0℃,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3.5kJ/mol,

故答案为:-53.5kJ/mol;

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

C.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

(2)用浓硫酸代替盐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和实验的成败关键来判断该装置的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失,故答案为: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失;

(2)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中和热的数值会偏高,故答案为:偏大;

(3)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

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错误;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碱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算过量,可以保证碱全反应,会使得中和和热的测定数据偏高,故E错误;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能量散失,所以测的数值降低,故F正确.

故选ABDF.

解析

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和实验的成败关键来判断该装置的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失,故答案为: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失;

(2)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中和热的数值会偏高,故答案为:偏大;

(3)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

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错误;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碱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算过量,可以保证碱全反应,会使得中和和热的测定数据偏高,故E错误;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能量散失,所以测的数值降低,故F正确.

故选ABDF.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中和热的测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