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盟会
- 共354题
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l1分)
正确答案
标题部分(3分)
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1分)
一场伟大的革命
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
辛亥革命百年祭
观点部分(4分)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其他答案.(0分)
⑤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致的观点。(2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
其他答案。(0分)
史实部分(4分)
②
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敝实.(2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其他答案。(0分)
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
其他答案。(0分)
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1)分析材料一中《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有哪些?(2分)
(2)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4分)
(3)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4分)
正确答案
(1)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三权分立。(2′)
(2)社会现实:这段对白表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任务艰巨,道路曲折;无论主张改良(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是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可。(4)
(3)资产阶级激进派兴起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4′)
略
(12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4分)
正确答案
(1)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不超过4分)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不超过4分)(共8分)
(2)评价:计划经济模式曾经在一定时期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2分)但因为长期实行,且高度集中权力,其自身的弊端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2分)(共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第一阶段主要回答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化的表现即可.主要内容有清政府时期的洋务运动,进行了技术领域里的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大批的企业;政治上则主要是清政府自身的变革,如清末新政和戊戌变法等。民国时期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是颁布措施法令推动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主要说的是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评价新中国计划经济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角度回答。要明确这种经济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好处,但是其弊端还是显而易见的,僵化的色彩使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活力。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4分)
(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4分)
(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说明理由。(4分)
(4)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在当时的主要表现。把材料三引入历史研究应注意什么?(5分)
正确答案
(1)原因:要求推翻帝制。说明:维护封建帝制的观念很普遍。(4分)
(2)推翻了君主专制;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材料三 。(1分) 理由:革命不彻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分)
(4)砸毁龙牌;官员改变称呼。(2分)注意:材料三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客观现实;对历史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参照作用。(3分)
试题分析:从材料“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可以看出当时被认为疯子的原因;辛亥革命前,孙中山要求推翻帝制,因而被认为是“疯子”,这说明维护帝制在当时社会很普遍,民智未开。(2)辛亥革命的成功可以从它的推翻帝制,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不要从创立共和和社会性质角度回答,这是失败的内容。(3)很明显,可以从材料三进行分析。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主要是从当时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4)辛亥革命并未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如砸毁龙牌、官员名称改变等。材料三是文学作品,引进历史研究需要去伪存真。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政党的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大大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征。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北京日报》
材料二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信仰等自由。
第三、四、五、六章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下面是新华网曾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发生的”。(3分)
(2)材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民主原则?(3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4)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5)针对材料五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局面,孙中山有何重大理论创新和政治举措?(4分)
正确答案
(1)孙中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积极投身革命;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列举三点得3分)
(2)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3分)
(3)不矛盾,角度不同。(1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3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2分)
(4)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2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和政治上不成熟。(2分)
(5)理论创新: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政治举措: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4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发生的”是指孙中山的革命行动队辛亥革命产生了直接重大的影响,结合史实可以直接回答其影响的具体表现,即孙中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积极投身革命;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2)从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中可以总结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3)仔细阅读材料三中文字内容可以看出两位历史学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即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前者的观点;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后者的观点。(4)材料四中文字“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说明辛亥革命并未直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具有妥协性,其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和政治上不成熟。(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以重大刺激,孙为此在理论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强调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党三大政策混淆在一起,误认为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其实新三民主义还是“民族,民权和民生”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发生了改变,原来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已无法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而成为旧三民主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