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读上图,民国初年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2分)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      材料三 轻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民族工业分布示意

根据材料二(左图),分析民国初年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特别快的原因?(3分)

根据材料三(右图),概述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3分)并分析1913年到1919年冶炼业发展态势形成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 状况:迅速上升。(2分)客观条件: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4分)

(2) 交通便利,区域内有运河、长江;南京、上海等地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靠近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受辛亥革命影响深刻;明清时期该地区纺织业基础较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为本地人氏,便于在家乡办厂。(每答一点给1分,不超过3分)

(3) 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即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3分)

出现冶炼业(重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机器采矿业(或者中国的重工业资源被掠夺);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四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的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分)

(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2分)

(3)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和进步意义? (3分)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2分)

(5)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里程碑,它最大的局限是什么?(3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战略机遇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近代前夜的中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言:“从未有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面临的世界风暴如此缺乏了解。”

材料二100年前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1) 材料一中“世界风暴”在思想领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指出此核心内容产生的社会根源。你认为当时中国人为什么会“自信”?(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4分)

正确答案

(1)内容:人文主义。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原因: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封闭保守盲目自大。(4分)

(2)“成功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错失的机遇”: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发展为先进的近代化国家。(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941年)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却多了”哪两件东西,对此应如何理解?(5分)

(2)根据材料二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创建现代社会方面的贡献。(4分)

(3)为什么到抗战时期毛泽东仍然强调中国“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这一期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补足这“两件东西”的?(4分)

正确答案

(1)中国多的“两件东西”一是帝国主义压迫,二是封建主义统治。这是1840年以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未经充分改造的表现。这充分表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3)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所以毛泽东仍然强凋中国缺少独立与民主。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创建新民主主义社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二:

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选取一幅宣传画,说明其放映的历史信息。(2分)

(2)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试据材料2、3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图一: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分)

图二:共和力量薄弱,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2分)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传统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夺权;

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

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的阶级属性.(各1分,共5分)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图片信息和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副图通过观察图片中间一个大的山丘树立一个民权旗帜,旁边的小山丘闻风而起,纷纷竖起了民权的旗帜,民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之一,可知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第二幅图共和的旗帜在海上形单影只,周围波涛汹涌,可知共和力量薄弱,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第(2)题材料二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的内容可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通过《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可知传统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无论是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妥协、还是对封建势力的妥协,还是果实被袁世凯的窃取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的阶级属性。

下一知识点 : 黄花岗起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同盟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