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请回答: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正确答案

(1)1 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①甲午战争后,中国又面临着瓜分狂潮,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使资产阶级尚不能认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②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对封建势力更有依赖性,对清政府抱有幻想。③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2)20世纪初成为主流的原因:①20世纪初,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阶级矛盾更显突出。②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亦未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其反动本质更被人民看清。③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成长。④广大人民群众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推动。

本题关键是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注意从社会主要矛盾、清政府的反动、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状况,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运动等角度分析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传统理论往往把和平与民主同举,而把暴力与专制并论。摩尔却针锋相对地提出:暴力在历史上有着不可低估乃至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西方民主道路的起点便是暴力革命,尽管许多资产阶级著作往往有意无意地抹去这一历史渊源。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序言》

结合中外史实,评述材料中摩尔的观点。(10分)

正确答案

评述:摩尔认为,暴力在历史上对实现民主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2分)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历经反复,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以英、美为例亦可);(4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4分)

试题分析:观点评述类设问,要注意分两步来组织答案,第一步先述,按照题干要求简述(概括)题干中的观点,即摩尔认为,暴力在历史上对实现民主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第二步论证,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外历史中与之相关的史实来进行论证,如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的史实来论证前面的观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

正确答案

(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2分)

辛亥革命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2分)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共产国际的决议; 孙中山愿意同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心愿 ( 任答3点  6分)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

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4分)

(4)认识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3分)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3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及国民革命。(1)从材料“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等信息进行分析。(2)前一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后一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回忆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作用等方面回答其影响。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可从共产党对革命武装和革命的领导权方面的认识等角度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材料为萍浏醴起义颁布的檄文:

特数鞑虏十大罪恶,昭告天下,以申挞伐:鞑虏逞其凶残,屠杀我汉民族二百余万,窃据中华;一大罪也。鞑虏以野蛮游牧之劣种,蹂躏我中华文明之祖国,致列强不视为同等;二大罪也。鞑虏五百余万之众,不农不工,不商不贾,坐食我汉人之膏血;三大罪也。鞑虏妄自尊大,自谓天女所生,东方遗胄,不与汉人以平等之利益,防我为贼,视我为奴;四大罪也。鞑虏挟“汉人强,满人亡”之谬见,凡可以杀汉人之势力,制汉人之死命者,无所不为;五大罪也。鞑虏久失威信于外人,致列国乘机侵占要区;六大罪也。鞑虏为藉外人保护虏廷起见,每以汉人之权利,赠给外人,且谓与其给之家奴,不若赠之邻邦;七大罪也。鞑虏政以贿成,官以金卖,致政治紊乱,民生涂炭;八大罪也。鞑虏于中国应举要政,动以无款中止,而宫中宴饮,颐和园戏曲,动费数百万金;九大罪也。鞑虏假颁立宪之文,实行中央集权之策,以削汉人之势力,冀固虏廷万世帝王之业;十大罪也。其余种种罪恶,不能尽出,特举大略,以晤天讨。

请回答:

(1)概述檄文所列举的清朝统治者的罪恶。

(2)你认为檄文中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3)檄文最明显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你对此做何评价?

考查点:同盟会成立的影响及对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的评价。

正确答案

(1)对汉族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对外出卖民族利益;清朝的统治削弱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清朝统治者不劳而获,挥霍无度,政治腐败;借立宪之名,加强满洲贵族专制。(2)檄文将清初对全国的统治称为“窃取中华”,全部否定了整个清朝的统治,是片面的。将满人称为“野蛮游牧之劣种”,带有民族歧视性。

(3)最明显的思想倾向是民族复仇思想或排满思想。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号召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具有革命性。但把反对封建主义矛头指向满人是不正确的

本题为材料题。材料题关键是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1)问要紧扣材料,注意概括要点要全面。(2)问要立足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并结合材料分析。(3)问要注意看到其思想倾向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

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事例。(3分)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4分)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1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2分)

正确答案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一一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答出任何三点即可得3分)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4分)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2分)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产生提供阶级基础。(2分)

(4)不矛盾。(1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分)

阅卷注意:非选择题只要要点齐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主要考察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性质,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来分析。

下一知识点 : 黄花岗起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同盟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