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材料一: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步入近代的,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是一个畸形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大反动势力。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各阶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等关键词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为完成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发动了什么运动?(2分)哪一阶级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1分)

(2)材料二中各关键词分别指什么事件?(5分)

(3)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实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2分)其建立的标志事件各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辛亥革命运动(2分),无产阶级(1分)。

(2)中共成立、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5分)

(3)革命统一战线 (1分); 1924.1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 ; 1937.9 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世纪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步入了健康的发展轨道。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7分)

材料一   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名言

材料二

            

《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顺应“世界之潮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有何主要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的两个文件分别是在什么会上通过的?性质有何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和三大根本政治制度。(5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历程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领导了辛亥革命(或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或确立共和政体)。(2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分)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分)

(4)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不同时期的法律文件具有不同性质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从近代到现代民主制的建设历程漫长、曲折前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2分,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图2所示内容是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所示内容是毛泽东在什么时期写的?请写出这一时期中共开创的革命道路的中心内容。简要分析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和超越”。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的时代任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4)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材料三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有利于两岸同胞的交流,共同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团结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中华振兴,我们积极支持。

——摘自2011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答记者问

(5)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国同盟会。

③思想: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④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井冈山时期(如答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亦可)。农村包围城市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城市敌人强大,农村相对薄弱;革命的主力军在农村。

(3)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南方谈话深化了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5)有利于两岸交流,有利于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中华振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粥之,议院不得干涉。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材料二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正确答案

   (1)君权神授。三权分立的思想。

(2)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

    《临时约法》基本内容的理解是解题关键,注意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约法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南京东郊紫金山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之地,近代以来,随着孙中山先生移葬于此,紫金山更是名冠华夏。这里有三民主义碑廊,其中就有《民报》发刊词的碑文:“……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请简释“三民主义”。

正确答案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的独立自主;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这一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这一基本历史概念的掌握。

下一知识点 : 黄花岗起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同盟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