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盟会
- 共354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完成:
(1)分别指出图1、图2、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1: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2: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3)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民族民主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得到壮大,为五四运动产生提供阶级基础。
(4)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有见识的人,皆知社会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之鉴,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很迟了。……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要建设一个富强的民国,首先要实施民生主义,实施民生主义的四大纲领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铁路国有,教育普及。”
——孙中山《在杭州国民党浙支部欢迎会上的演说》(1912年12月8日)
材料三 “私有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材料一中的“社会革命”,各指的是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2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有什么重大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关于“社会革命”的内容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这一思想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2)节制资本,铁路国有,教育普及。
(3)材料一只提出“定地价的法”,材料三明确了土地国有,即政府照地主估报地价征税或收买。由保护土地私有到确认土地国有,并提出给缺田农民土地。
(4)原因: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材料一,利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第一件大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完成和推进“第二大事”,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举措?为完成和推进“第三件大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创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2)孙中山坚持反帝反反封建的革命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也坚持反帝反封,在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指导,国共两党开展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扫除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开展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3)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经济举措: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重要措施:政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经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贸。
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
[ ]
正确答案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