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盟会
- 共354题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5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并举例)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
(3)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1分)
正确答案
(1)旗:高举三民主义旗帜。(1分) 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
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社会性质未改变。(3分)
(2)“俄国人的路”:中心城市依靠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起义。(1分)举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2分)“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分)
(3)认识:马克思主义应中国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害死人。(1分)
试题分析:(1)“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中的“旗”是指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中明确了时间即辛亥革命时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形式和结果即可;(2)“走俄国人的路”是指效仿俄国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联系史实可知由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走自己的路”是指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3)概括总结出中国近代历史在革命道路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即可。
点评:材料从中国近代社会两大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如何寻求救国道路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必然性的体验和感悟能力。至于一个国家究竟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由一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当然也无法回避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总体来说,政治的民主化现已成为各国发展道路中的共同选择。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l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3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6分)
(2)民主精神的传承;思想的空前解放。(4分)
(3)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3分)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中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只答观点不得分。)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4分,只答观点不得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对它的评价。(1)要求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可以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方面去作答。辛亥革命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金冲及在《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中评论:“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五四运动对辛亥分明的民主精神的传承;辛亥革命使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也对五四运动起了思想方面的影响。(3)从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等方面。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史学界观点不一,但主要以褒扬为主。本题可以持不同的观点。不同意的观点,可以阐述的理由包括: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中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意的观点,可以这样阐述自己的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注意:观点阐述题要做到既有观点,又有论述。观点可以不拘一格,但是必须答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这样才可能得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百年长途”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解。(6分)
(2)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9分)
正确答案
(1)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因此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4分)
(2)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多当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6分,写出一点得2分).
试题分析:(1)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讲,辛亥革命试一次失败的革命,因此才会“被低估”。辛亥革命把握四点:推翻帝制、创立共和、颁布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宪法和三大政治制度,从这个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16分)
材料一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的留学生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有人想学俄国。这就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况。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点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从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团结了广大的劳动人民,执行了这个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方针,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并且是成功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作为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同时,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与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共同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创造条件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摘自胡乔木《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了哪一派政治人物主张?(2分)
(2)材料二中造成“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局面的教训是什么?(2分)
(3)参考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6分 任答三点即可)
(4)比较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几种政治力量所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6分)
正确答案
(1)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2分)
(2)资产阶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分)
(3)革命经验:实事求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任打三点即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为师,走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美为师,走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6)
试题分析:(1)“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指的是19世纪后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仿照日本,在中国进行维新变法运动,救亡图存。
(2)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说明资产阶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包括: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第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4)该问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材料一: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为师,走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材料二: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美为师,走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材料三: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四: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五:“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六: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七: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制度?(3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特点?(2分)这种特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
(4)依据材料四、五、六,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6分)
(5)依据材料七,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分)
(6)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在评价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3分)
(2)特点: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实质: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
(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3分)
(4)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6分)
(5)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等。(2分)
(6)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言之成理给分)(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的掌握能力。第(1)题结合秦朝中央制度内容回答即可,比较简单;第(2)题从等级制度入手,结合材料内容归纳“衣着和配饰”不同的内容及实质;第(3)题根据设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角度回答即可。(4)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要角度可从推翻专制、创立共和、颁布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角度分析。(5)考查辛亥革命的消极方面,主要是从对社会的影响有限这个角度分析。(6)考查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