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盟会
- 共354题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年,各地纪念活动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 1912年—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 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体设想?(2分)结合所学,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4分)
正确答案
(1)政体设想:民主共和制。(2分)
措施:政治——颁布《临时约法》(或三权分立或责任内阁制)。经济——奖励实业,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生活——剪辫子;在称呼上,改“大人”为 “先生”;在礼仪上,改跪拜为握手等。(6分)
(2)特点: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工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结构比例失调(6分)影响:思想: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发起新文化运动。政治: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实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4分)
(3)继承与发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朝着小康社会迈进。(4分,3点取2点)
试题分析:(1)《中华民国国歌》中“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表达了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五色旗象征着五族共和;结合所学可直接找出中华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采取的措施。(2)材料二表哥数据反映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工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结构比例失调;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思想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发起新文化运动;政治上: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实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3)材料三中文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二,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生幸福,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朝着小康社会迈进。
点评: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工业结构不平衡,主要发展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新建立的民族工业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附近。②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③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工业受到很大束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四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 浙江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椒江与厦门的中山路,杭州与上海的民生路等。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6分)
正确答案
(1)体现: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1分)推翻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或:成立南京临时政府);(1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鼓励民族工业发展(1分)理论贡献: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分)
(2)特点: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紧密结合。(2分)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2分)
(3)政府的支持;教育的进步;国家的基本统一;货币统一、关税自主(或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等。(三点即可,6分)
(4)从当时来看,辛亥革命的发展范围有限,地域、城乡严重不平衡性;对随后国内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同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在民生、文化、观念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政治、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局限性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第(1)题的第一小问可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举措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要求“民国”“理论创新”,很显然这应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第(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作答;第二小问可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角度作答。第(3)题注意设问中的时间“1927年到1936年”,结合所学可知这应为民族工业的第三次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原因即可。第(4)题可根据材料四中的信息“辛亥革命除了……外,在其他地区……缓慢”“形成……基地”和材料五中的信息“中山路”“民生路”作答。
(9分)
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四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1)据材料一,广州、武汉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并说明选择的理由。(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2分)
(4)针对材料四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局面,孙中山有何重大理论创新和政治举措?(2分)
正确答案
(9分)
(3)意义: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分)
(4)理论创新: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政治举措: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2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即使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辛亥革命开辟的民主政治潮流仍在滚滚前行,被革命唤醒与鼓舞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仍在社会上张扬,作为民主政治标志的议会、宪法、责任内阁在继续运行与发挥作用,政党政治活动更是蓬勃发展。
——摘编自经盛鸿《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新气象》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带来了哪些“民主新气象”。(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6分)
正确答案
(1)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专制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政党政治得到发展。(任答三点得6分)
(2)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政治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答出其中一点即得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试题分析:(1)此问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简单的说,辛亥革命的影响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颁布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新中国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很容易对此问进行回答,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点评: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但是在对外民族未实现完全的独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下,建立民主政治根本不可能;新中国成立,为建设民主政治创造了条件,建国初期的三大民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辛亥革命百年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有关辛亥革命后的图片资料
图一:清帝退位诏书 图二: 剪发辫
图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图五:民国初年岭南大学男女同校
(1)图片证史请根据提问解读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信息(5分)
图一:退位诏书的清帝是哪一位?
图二:剪发辫与哪一政策有关?
图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影响?
图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图五:民国初年岭南大学男女同校说明社会的什么进步?
材料二:不同的人对这场革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历史学家胡绳对此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200字以上)(10分)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百年
(1)(5分)
图一:退位诏书的清帝是哪一位?宣统帝
图二:剪发辫与哪一政策有关?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革除“旧染污俗”政令。
图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影响?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落到北洋军阀手中。
图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图五:民国初年岭南大学男女同校说明社会的什么进步?社会女权的进步。
(2)(10分)答题要点。
积极性:(“结果实”)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2)创建了中华民国;
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体现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进步意义,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4)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5)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
6)南京临时政府发布革除“旧染污俗”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如:民主平等意识、女权观念、社会礼俗的进步。
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这个角度讲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要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地看待,两者不可偏废和夸大。
试题分析:此题是简答题,可依据教材知识直接作答。(1)图一中退位诏书的清帝是宣统帝,南京临时政府发布革除“旧染污俗”政令,剪发运动随即展开。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落到北洋军阀手中,辛亥革命失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发展。民国初年岭南大学男女同校说明社会中的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权运动的发展。(2)此题是论文性质的论述题,需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这几个方面。论点上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论据上应该依据教材列举一些史实,最终得出一些认识。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近代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在了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辛亥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