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盟会
- 共354题
(13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2分)
(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4分)
(3)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以1953—1957年“一五”计划为例,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4)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3分)
正确答案
(1)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任答一点给1分)
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任答一点给1分)
(2)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1分)
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分)
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1分)(每个方面任答一点给1分)
(3)任务: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工业化意义:初步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任答一点给1分)
三大改造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②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任答一点给1分)
(4)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
④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⑤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一点1分,满分不超过3分)
试题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第一阶段为1860——1911年,清政府推行的现代化举措:即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的百日维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第二阶段为1911——1913年的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探索的现代化运动,围绕辛亥革命,列举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等。
(2)第三、四阶段是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制约近代化的因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3)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7年间,我国正在实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即是一五计划的内容:一化三改;其意义有:工业化意义:初步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②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4)本问考查改革开放中推行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④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⑤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二 下列材料摘自《拿破仑法典》
第8条 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材料三 下列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4分)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典有何影响? (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意义?(6分)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3分)
(4)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正确答案
(1)颁布《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实行联邦制。(4分)
(2)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2分)影响: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3分)
(3)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2分)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了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4分)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
(4)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2分)(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是指美国实行权力集中和制衡原则,即颁布《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实行联邦制。(2)材料二中文字说明《拿破仑法典》保护私有财产和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结合所学可知其产生的影响是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写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产生的积极影响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了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基本精神表现在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4)总结上述材料不难得出启示: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点评:材料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特点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民主政体建立的过程中揭示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该注意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尽管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点,但其阶级实质根本不同,资产阶级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民主制。
下图是一幅清末讽刺漫画。漫画中火车冒出的烟用“中国铁路的现状”六字组成。
解读此图,可从如下角度设问命题:
(1)指出这幅漫画所指的是清末哪一事件?试从清政府对铁路发展的政策,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简要分析上述事件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并说明它与武昌起义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保路运动。清政府的铁路政策,先是允许商办,如清政府曾先后将粤汉、川汉铁路改归商办。1911年又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不仅侵夺了绅商的利益,也直接危害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四川等省人民立即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它们凭借不平等条约,一方面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加紧掠夺,特别是铁路权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帝国主义各国凭借铁路不断扩展其侵略势力,给中国社会,特别是民族工业以沉重打击,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资产阶级乘机发起了收回利权的斗争。保路运动给武昌起义成功创造了客观有利条件,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原因。
第(1)问保路运动,其原因是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第(2)问社会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与武昌起义是因果关系。
(13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事件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辛亥革命离五四运动只有七年多,中间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以后历史的发展。这不是过甚其词的夸张,而是历史前进必经的阶梯。
一一《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2011年,全国政协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活动就是举行纪念大会,还要拍摄专题的文献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币,也将积极支持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
武汉市也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为契机发展城建,仅仅最近两年政府投入建设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首义文化区、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南轴线城市景观工程、辛亥百年庆典道路等,都将在今年9月份以前完工。
—一全国政协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的一件史实加以说明。(9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历史意义。(4分)
正确答案
(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史实如清帝宣布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史实如定国号《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分)促进了思想解放:史实如三民主义学说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礼仪服饰得以更新;缠足留发等旧俗被废除。
(2)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振奋民众的建设热情;加强两岸之间的联系、缅怀孙中山的业绩、创造城市建设机遇、建设民族文化。(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并列举相关史实,如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史实如定国号《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根据材料信息“拍摄专题的文献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币,也将积极支持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说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利于建设民族文化、加强两岸之间的联系;“武汉市也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为契机发展城建”说明有利于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振奋民众的建设热情。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4分)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政治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是什么?简要说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3分)
(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6分)
(4)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亦有“黄金发展”或“矛盾凸现”,的双重表现。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2分)
正确答案
(2)事件:辛亥革命(1分)
说明:前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国;(2分)
(3)①机制:实施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2 分)
②评价:相对促进了社会公平,实现了社会稳定;降低了企业效率,增加了财政负担;对经济持续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4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4)看法:角度①黄金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大批农民进城经商;形成了城市群的雏型,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等发生深刻变化或城市发展带动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2分。)
角度②“矛盾凸现”: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城市面临资源、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大压力(2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