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盟会
- 共354题
(9分)材料一、一些倾向共和的华人组成一个叫“福字敢死队”的团体,在几处热闹的地段大声疾呼,一面痛斥留辫者之奴性不改,一面拦住拖辫人,交与剪刀令其自剪。
—— 王淼 《民国初年上海滩剪辫趣闻》
材料二、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拖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了!”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默然。 —— 肖炜 《沉重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
(1)“福字敢死队”剪辫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辜鸿铭说“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了”?后来“同学脑袋里的辫子”是如何剪去的?(6分)
正确答案
(1)从君主专制时代向共和时代的变化。(3分)
(2)因为专制思想深入人心,其影响不会因为政体的改变而立刻消除。
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剪去的。(6分)
略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的新兴力量大多肇始于得风气之先的南方或以南方为主。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同盟会在1905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为其他各省。江、浙、皖人数不著者,因三省主要为光复会活动地区。光复会不像兴中会、华兴会的人几乎全体加入同盟会,而它只有少数人陆续加人。从改良思潮的酝酿到改良派的形成固然起于南方,即后来的立宪运动也以南方为基地。如江浙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湖南的宪政公会,广东的自治会均是。两派的组织及其活动地区说明了它们的社会基础的同一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评材料中关于“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试题分析:首先表明对于材料中关于“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观点的态度,即同意还是不同意。如同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证,一、革命派和改良派是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股新的政治势力,他们的主张和要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求。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地表现为南北间的差异,资本主义首先是从南方兴起并长期占优势,这与西方势力首先进入这个地区有关。因此南方得风气之先,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强之道。二、倡导革命与改良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例如革命派领袖孙中山为广东人,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也都是广东人,两派的组织及其活动地区说明了他们的社会基础的同一性等。最后进行升华小结。
教育的兴衰体现了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903年—1906年,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
(1)据材料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设置课程的背景(6分)
(2)上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状况。分析图表中所体现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特点:介绍西方政治制度、外交、法律、经济,设置自然科学学科。(3分)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迫于形势,清政府实行“新政”;西方思想的传入。(3分)
(2)信息:建国后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文盲总数和成人文盲率均呈下降趋势。(2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推动国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推动教育改革。
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21世纪普及了义务教育。(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表格,运用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设置学科涉及到政治外交、经济财政、人文地理、法学商学等方面,背景的归纳需要注意材料中的“1903年—1906年”,结合时代背景归纳即可。第(2)问,在认真分析理解图表内容的基础上得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新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联系教材中已学知识归纳原因,原因归纳需要注意分阶段,如新中国成立后、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等几个阶段归纳即可。
(17分)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有些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把2011年全国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定在武汉举行,也有许多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简要说出理由。(4分)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三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四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3)导致材料四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和重大创新或举措?(2分)
(4)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 “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4分)
正确答案
(1)武汉:武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孙中山先生亲赐武汉为“首义之区”;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遍布三镇的辛亥首义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有近30处;武汉具有组织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传统;辛亥首义文化区建设已见雏形,能够提供最好的纪念场所。(答出两条即可)
南京: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南京有中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文化圣地;海内外华人及国共两党政要经常在南京祭拜孙中山;南京有组织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传统;南京经济文化发达,能够提供更好的条件。(答出两条即可)(4分,任选一种作答即可)
(2)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改变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6分)
(3)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或干涉,革命力量较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等。(6分)
创新或举措: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4分)
(4)两岸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应摒弃前嫌、紧密合作,携手排除外来反华势力的干扰,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振兴和腾飞,为两岸人民谋福祉,造福子孙后代。(4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主干知识的再现再认、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问,考查运用已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只可以选择一方回答即可,但不论支持哪一方都可以,关键是要准确掌握与武汉、南京相关的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历史知识,再联系两地的具体情况,如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等说明即可。第(2)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材料一主要阐述了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材料二阐述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材料三阐述了辛亥革命改变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第(3)问,第一小问即是回答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从革命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派的局限性、革命道路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1924年1月”、“理论和政治上”归纳,如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等知识。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涵,如两党的合作,国家的图一,中华民族的腾飞,造福后代等,其次结合现实对此分析归纳即可。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各省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
第二条 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
第三条 临时大总统有统率陆海军之权。
第四条 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同意,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及任免国务各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同意。
第六条 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同意,有设立临时中央审判所之权。
——摘自《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章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仅实业部即在不足4个月的时间内,办理申请注册新式企业及有关实业的事项41起。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包括工、交、商、矿、农、林、渔、牧等各个方面……据英国领事1912年的长沙商务报告记载:“自辛亥革命以来,发起工厂企业者得到很大的动力,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
——摘自《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首先在军、警、政、学等界基本上实行了剪辫,有的地方群众也形成了大规模的剪辫运动……各地出现了一系列强制剪辫及因此而起的冲突,军、警或少数热心剪辫者,沿途设卡,强制剪辫。有的地方群众则公开反抗,如山东烟台就发生因强制剪辫而引起的罢市风潮,大多数地方的群众,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剪辫。有的人想办法来保存发辫。……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的是何种政体?(2分)与世界上哪个国家政体最为相似?(1分)
(2)材料二说“辛亥革命以来,发起工厂企业者得到很大的动力”。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为什么辛亥革命会涉及移风易俗?(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简析辛亥革命的意义。(3分)
正确答案
(1)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
(2)共4分。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得经济侵略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④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3)实质:是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也是反清革命的举措。(1分)
原因;旧的风俗习惯会阻碍革命。移风易俗会让人们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推动社会进步。
(4)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器物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习俗文明)的发展,在近代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