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 共71题
9.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与Y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由Z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与Y元素核电荷数之和,可得X为C元素,Z为Si元素,Y为O元素,W为S元素,T为Se.元素 。
A选项氢化物稳定性Y比W强即H2O>H2S,是因为O的非金属性强与S,不是因为H2O中存在氢键,错误
B选项XY2、XW2、ZY2 即(CO2 、CS2 、SiO2)熔沸点依次增大,都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错误
C选项一定条件下,X单质能与ZY2反应生成Z单质,即2C + SiO2 Si + 2CO 是熵增反应高温自发反应,并不是C的非金属性比Si强。
D选项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有相似性,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具有金属元素的性质,又具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很多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所以Na与Se能形成Na2Se2化合物。正确
A选项不正确,B选项不正确,C选项不正确,所有选D选项。
本题正确答案是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Z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与Y元素核电荷数之和,可得X为C元素,Z为Si元素,Y为O元素,W为S元素,T为Se.元素 。根据各元素的性质,可解答此题。
易错点
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及同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
知识点
2.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X、Z同族,Y是短周期主族
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HCl为强酸,Cl﹣不水解,故A错误;
B、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S,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能判断酸性强弱,故B错误;
C、X、Y、Z分别为X为O、Na、S,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Na2SO3、Na2SO4、Na2S2O3等,故C正确;
D、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共价键有关,与氢键无关,O﹣H键能大于H﹣S键能,所以H2O的稳定性大于H2S,故D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核外各电子层的电子分别为2、6,应为O元素,X、Z同主族,则Z为S元素,W为短周期元素,而且W的原子序数大于S,所以W为Cl元素,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则Y为Na元素
知识点
4.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M层有1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元素X是Na, Y是Si, Z是S,W是Cl;
同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正确的是X(Na)>Y(Si)>Z(S),所以A错; 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也是逐渐增强,Y形成的酸是H2SiO3,Z形成的酸是H2SO4,W形成的酸是HClO4,酸性最强的是HClO4,再下来是H2SO4,酸性最弱的是H2SiO3,所以B正确;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强,HCl要比H2S稳定,所以C错误; W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是NaCl和SiCl4,NaCl中有离子键,而SiCl4中含有的是共价键没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相同,所以D错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M层有1个电子,所以X是Na, 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可以确定Y是Si, 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则Z是S,那么W是Cl; 同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也是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易错点
元素的推断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出现错误,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或是碱性、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几个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键的类型判断失误
知识点
4.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能形成最轻的气体单质;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X元素的原子能形成最轻的气体单质”推得:X是H;“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推得:Y是C;“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且都是原子序数比6C大的非金属,“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推得:Z是N、W是O;“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M为Al。
A.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l>C>N>O>H,故M>W>Z>Y>X错误;
B.X、Z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X:Z)为3:1的化合物,即NH3,故正确;
C.化合物YW2、ZW2分别是CO2、NO2,只有CO2是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放电产生的Al3+与定向移动到阳极区的HCO3— 发生双水解,而在阳极区会出现白色沉淀,故错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从“最轻的气体单质”入手,结合“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逐层推理。
易错点
选项D,白色沉淀应该是在阳极区。
知识点
6.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下列叙述错误是()
正确答案
解析
X是C; Y是O; Z是Na; W是Si; R是S。
A选项中的W和Y的半径大小就是比较,Si在原子半径大于O的半径,是W>Y,所以A对; B选项中比较W和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的强弱,其中W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是H2SiO3,R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是H2SO4,H2SO4的酸性强于H2SiO3的,是R>W,所以B错; C选项是比较Y和R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大小,Y的氢化物是H2O,R的氢化物是H2S,H2O的稳定性强于H2S的,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Y>R,所以C对; D选项中Y和Z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是Y>Z,所以D是对的。所以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要推断出各个元素,然后按照同周期和同主族中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来判断即可。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所以Z为Na元素,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可以判定W为Si元素,那么X为C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可以断定Y为氧元素,R为S元素,
易错点
元素推断错误,对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离子半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的推断错误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