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Mg与CO2的反应推测,Na也能在CO2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C、Na2O和Na2CO3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开展两个阶段的实验探究。

【实验I】引发CO2与Na反应。操作步骤为:

①按图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并往各装置中加入试剂;      

②打开装置a上活塞一段时间;

③点燃d处酒精灯,使CO2与Na充分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使双通管冷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和                      

(2)装置b中装入的试剂是                     

(3)装置c的作用是                     

(4)步骤②中,当观察到                         时,才能进入步骤③。

【实验Ⅱ】探究反应产物及反应机理。取反应后双通管中固体物质29.2 g进行如下实验:

①仔细观察固体,发现有黑色颗粒;

②将固体溶于足量的水并过滤、洗涤,得到1.8 g滤渣(干燥);

③将滤液加水稀释配成250 mL的溶液;

④取少量③的溶液,先加足量BaCl2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所得固体质量为3.94g;再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⑤取25.00 mL③的溶液,滴加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用3.0 mol·L-1盐酸滴定,消耗盐酸体积为20.00 mL。

回答下列问题:

(5)如何判断⑤中的滴定终点                              

(6)反应后装置d中的固体物质为                ;通过计算分析:29.2 g残留固体中,各组分的质量各是多少?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2分,多答导管不扣分)

(2)饱和NaHCO3溶液     (2分)

(3)干燥CO2(2分)

(4)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分)

(5)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恰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6)C、Na2O、Na2CO3(3分)C:1.8g;Na2O:6.2g;Na2CO3:21.2g(3分)

试题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和长颈漏斗,二者构成了简易启普发生器。

(2)本题要探究的是Na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所以Na与CO2 反应位置应该在d中的硬质玻璃管中,所以CO2 从左边通入。因此a装置是CO2制取装置,实验中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制得的CO2 混有水蒸气和HCl气体,所以要除杂,防止其他的杂质气体与钠反应,所以b装置可以除去HCl气体,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c装置除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

(4)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应在反应之前先通二氧化碳气体排除空气,所以当看到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装置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5)因为酸滴定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所以滴定终点时甲基橙的颜色应该为黄色变为橙色,所以判定终点是: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恰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6)步骤①将固中得到1.8g滤渣(干燥)为不溶物碳。

步骤③中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3.94g为碳酸钡,说明反应生成碳酸钠,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3.94g/197g/mol=0.02mol,故29.2g固体物质中n(Na2CO3)=0.02mol×250ml/25ml=0.2mol,m(Na2CO3)=0.2mol×106g/mol=21.2g。

步骤④中盐酸滴定碳酸钠,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2mol×2=0.04mol,实际消耗HCl为3.0mol•L-1×0.020L=0.06mol,大于0.02mol,故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说明反应中有氧化钠生成,滴定中氢氧化钠消耗的HCl为0.06mol-0.04mol=0.02mol,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Na2O)=0.02mol/2=0.01mol,其质量为m(Na2O)=0.1mol×62g/mol=6.2g,且1.8g+21.2g+6.2g=29.2g,等于所取固体物质的质量,故生成为C、Na2O和Na2C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合金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由滤液A制AlCl3溶液的途径有①和②两种,你认为合理的                      。上述实验方案多处采用了过滤操作,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用滤渣F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③相比,途径④明显具有的两个优点是                    、                                    。

(4)通过途径④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加硫酸、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其中“加热通氧气”所起的作用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x值的实验方案是蒸发硫酸铜晶体中的水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冷却后称量。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CuSO4+xH2O ,但温度过高,CuSO4会继续分解为CuO和SO3。在此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加热温度过高                b.加热时胆矾晶体飞溅出来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所用坩埚事先未干燥(潮湿)

正确答案

(1)2Al+2OH+2H2O=2AlO2+3H2↑ (2分);  

(2)途径②(2分); 烧杯、漏斗(2分); 引流(1分)

(3)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④消耗硫酸少(1分) 途径④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1分)

(4)蒸发浓缩(1分) 过滤(1分)   2Cu+O2+4H+=2Cu2++2H2O(2分)

(5)4(2分)   abd(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将0.2molMg、Al的混合物用盐酸完全溶解,放出标准状况下5.6L气体,然后再滴入2mol/LNaOH溶液,请回答:(写计算过程) 

(1)若该Mg、Al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2)若该Mg、Al混合物溶于200ml 3mol/L盐酸后,滴入NaOH溶液,使所得沉淀中无Al(OH)3,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为多少?

正确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已知电负性的数值表示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以下是几种原子的电负性数值:

 

①铝的电负性χ的范围是                    

②电负性的数值与元素金属性的关系是                                      

③下列实验能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的是          

a.测定镁和铝的导电性强弱

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2(SO4)3和MgSO4溶液的pH

c.向0.1 mol/LAlCl3和0.1 mol/L MgCl2中加过量NaOH溶液

(3)铝热法是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之一。

已知:4Al(s)+3O2(g)=2Al2O3(s)   ΔH1=-3352 kJ/mol

Mn(s)+O2(g)=MnO2(s)    ΔH2= -521 kJ/mol

Al与MnO2反应冶炼金属Mn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冶炼金属铝时,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熔融Al2O3。液态铝在(填“阴”或“阳”)    极得到,电解过程中,阳极石墨需要不断补充,结合电极反应说明其原因是                           

正确答案

(14分,每空2分)

(1)第3周期第ⅢA族

(2)①电负性数值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② 1.2<χ<1.8

③ c

(3)4Al(s)+ 3MnO2(s)=3Mn(s)+2Al2O3(s)  ΔH=–1789 kJ/mol

(4)阴

在阳极发生反应2O2-– 4e-=O2↑,C+O2=CO2,石墨由于被消耗需要不断补充

试题分析:(1)Al为13号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ⅢA族。

(2)①根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铝的电负性介于Mg和Si之间。

②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越大,失电子越难,所以金属性越弱。

③a、导电性与电负性无关,错误;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2(SO4)3和MgSO4溶液,SO42‾浓度不同,错误;c、加过量NaOH溶液,AlCl3溶液先出现沉淀后溶解,说明Al(OH)3呈两性,金属性弱于Mg,正确。

(3)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状态,然后根据盖斯定律求焓变:∆H=∆H1–3∆H2=" –1789" kJ•mol‾1,进而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Al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Al;阳极O2‾得电子生成O2,在较高温度下与石墨反应生成CO2,石墨电池被消耗,所以需要不断补充。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来自于电解氧化铝。工业上电解氧化铝要求其纯度不得低于98.2%,而天然铝土矿的氧化铝含量为50%~70%,杂质主要为SiO2、Fe2O3、CaO、MgO、Na2O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一些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

(2)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步骤④调节pH的范围为________。

(4)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滤

(2)SiO2 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5.2<pH<10.4

(4)2Al2O3(熔融) 4 Al+3O2

本题以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为背景,考查内容包括pH的选择、过滤操作、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等。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进行过滤操作(步骤②),得到固体A是SiO2;加入NaOH溶液,调节pH使Fe3沉淀,步骤④是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步骤④为使Al3完全沉淀,而Mg2不能产生沉淀,需调节溶液的pH在5.2~10.4之间。

下一知识点 : 其他金属的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铝的化学性质和冶炼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