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共568题
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图“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5°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1)依据图11判断,此时A城镇风向是 (单项选择)(2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城镇规模最大的是 。(2分)
(3)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2分)
(4)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回答:(6分)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目前利用方式是否合理? 。
理由是 。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正确答案
(1)C ; (2分)
(2)D;A; (2分)
(3)A; 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2分)
(4)①不合理(2分);山地坡陡,开垦耕地易导致水土流失(2分)
②E;RS(遥感)(各1分)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可画出风向,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2)图示D位于陡崖附近,且等高线较密,坡度较大,故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示A位于河流交汇处,且地形平坦开阔,故最利于城市发育。(3)图示地区的等压线弯曲“凸高为低”,判断为低压槽,结合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示可画出该处的锋面为冷锋,则D城镇位于冷锋的锋后,为雨区。而A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4)图示西北部的山区,坡度较陡,但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耕地,故判断该地区出现陡坡开荒现象,故可能出现水土流失。图示E河谷两侧都陡崖,坡度陡,故容易出现滑坡而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对地面自然灾害的监测可利用遥感技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分析的常规考点。学生只要掌握等压线图示的风向画法;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图示和锋面两侧的天气状况分析,并结合等高线图示的地形判断和对城镇分布、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如等压线、陡崖等)是解题的关键。
图16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17为某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6中①、②、③三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图17气候类型相符的是哪个?简述图17中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4分)
(2)简述哈得孙湾流域水系的主要特点。(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①城市 终年受西风控制(4分)
小题2:河湖众多,河网密布; 大部分河流较短; 河湖相通,独流入海。(6分)
试卷分析:
小题1:根据①②③三地的地理位置判断,①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②③位于北美洲中纬度大陆内部和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图17的气候资料反映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终年均匀,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与①城市相符合,成因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角度分析。
小题2:水系特征主要从河流流向、流程、支流分布、流域面积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利用图示的海陆位置、经纬度和气温、降水量等信息,判断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和河流水系特征的一般方法。
(16分)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1分)计算图中日照时数最多相差 小时。
(2)(2分)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3)(7分)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试分别分析其原因。
(4)(6分)图中丁地冬季和夏季的每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别很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丁地冬夏季每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6分)
(1)(1分)4-6小时
(2)(2分)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3)(7分)甲地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分),又受到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及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1分),降水稀少,晴天多(1分),因而日照时数最长;乙地日照时数较长,主要是位于大陆内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1分),晴天较多(1分);丙地主要是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1分),晴天多(1分)。
(4)(6分)丁地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冬季每日日照时数较短(1分)。原因: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1分),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分),降水少,晴天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较长(1分),因而该地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1分),该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丁地昼长较短(1分),因而冬季每日日照时数较短。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
(1)利用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本图中等日照线最高处为10---11之间;最低处为5—6之间,故计算最多相差4---6小时之间。
(2)考查等值线分布规律:读图即可。
(3)甲乙均位于热带沙漠气候下,终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的控制下,终年高温少雨,晴天多,故日照时数长,且甲位于大陆西岸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丙位于大陆东侧的大分水岭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故日照时数长。
(4)丁地位于地中海气候下,夏季高温少雨,故日照时数长,且夏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昼较长;冬季低温多雨,故日照时数短,且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较短。
读图回答:(12分)
(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B处?为什么?
(2)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虚线所示,请说明理由。
(3)若A点气温是2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甲山顶的气温最多不超过______℃,
(4)经图中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是 ( )
(5)河流F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处,该处等深线密集,水深;是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4分)
(2)铺设工程简单方便;油从高处向低自流(2分)
(3) 18.2 (2分)
(4)B (2分)
(5)先向南,再向西南 (先由北向南,后由东北流向西南)(2分)
略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图左为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右为沿甲图中MN线绘制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下图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图
(1)比较上右图中M、N两坡向自然带分布特点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7分)
(2)试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同一自然带的N坡比M坡分布的海拔高;(1分)N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2分)M坡的带谱更丰富或云杉林在N坡缺失;(2分)M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2分)或N坡为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2分)
(2)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1分)晴天多,日照时间长;(1分)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1分)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该山为天山,可以从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低和带谱的多少来比较差异。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②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分析原因时,可利用上述规律从热量和水分两方面来分析。
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可以从天气状况来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