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共568题
(9分)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 省(简称)境内。(1分)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2)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2分)
材料二: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3)从自然因素角度简述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水土流失的原因(4分)
材料三: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材料四:近几年,当地的果农栽培“红地球”葡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葡萄的栽培面积已从前几年不足700km2增加到2200 km2。
(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气象条件。(2分)
正确答案
(1) 晋 (1分)
(2)a.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1分)任意2点得分
b.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1分)
c.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加剧了该地的旱情(1分)
(3)该地为黄土高原,
a.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1分)
b.地形:高原为主,地势高,有坡度,重力作用强,易水土流失(1分)
c.土壤:黄土的粉沙性、水解性特征,土质疏松,易冲刷(1分)
d.植被:开发历史悠久,覆盖少,破坏严重,因此千沟万壑,起伏大(1分)
(4)a.水热系数低(1分) 任意2点得分
b.光照条件好(1分)
c.高原上的低山丘陵地形,昼夜温差大(1分)
d.≥10℃有效积温高,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雨热同期(1分)
略
读某“沙漠边缘绿洲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图中河流沿途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8分)
(2)描述绿洲空间位置变化特点,并分析古绿洲消失过程。(8分)
正确答案
(1)空间上变化:从河流源头到山口(山前)由于不断汇入冰雪融水及地下水,河流水量逐渐增大,从山口(山前)往下游沿途因不断蒸发、下渗和农业耗水,流量急剧减少,最后消失在沙漠之中。(4分)
时间上变化:该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夏季气温高,冰川消融量大,河流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甚至停止融化,河流水量小甚至断流。(4分)
(2)绿洲向河流上游迁移(河流下游绿洲逐渐消失,上游出现新的绿洲)。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逐渐增加,下游地区水源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量向上游迁移,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植被,过度的开垦和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下游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水源减少,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不断发展,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沙进人退,古绿洲最终消失在沙漠之中。(8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主要的水源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河流水量从空间变化来看,从河流源头到山口,由于不断汇入冰雪融水及地下水,河流水量逐渐增大,从山口往下游沿途因不断蒸发、下渗和农业耗水,流量急剧减少,最后消失在沙漠之中。从时间变化角度看,该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夏季气温高,冰川消融量大,河流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甚至停止融化,河流水量小甚至断流。
(2)读图,根据图中古绿洲和现代绿洲的分布位置变化分析,河流源头在山区,河流下游有废弃绿洲或逐渐消失,上游出现新的绿洲,绿洲向河流上游迁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逐渐增加,下游地区水源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量向上游迁移,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植被,过度的开垦和引水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下游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水源减少,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沙进人退,古绿洲最终消失在沙漠之中。
季风环流和行星风系,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读“北半球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小题1:图中,高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低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该图是北半球_______(填季节)的等压线分布情况。
小题2:此时,印度半岛上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形成该风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该盛行风强盛时容易导致印度出现 灾害。
小题3:图中编号①④地区都处于30°N附近,但两地气候有显著差异。①所在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④地区常年处于_______控制下,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图中②③所在地区相比,夏季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填编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右图为②③所在地区的年气温变化曲线,其中表示③地区气温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如果某年份,图中的高低气压差值变小,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正确答案
小题1: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夏季
小题2:西南风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洪涝
小题3:亚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全年炎热干旱
小题4:② 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足降水
小题5:A 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③地区全年温和
小题6:B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判断,太平洋中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高压中心的名称是夏威夷高压;低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称为印度低压。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气压低是因为陆地气温高形成的,说明北半球为夏季。
小题2:印度半岛为季风气候,该图为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成西南风。西南风来自于海洋,给印度带来丰沛的降水,容易导致印度出现洪涝灾害。
小题3:①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年高温干燥。
小题4:②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较多。
小题5:③地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A曲线气温年较差小,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变化。
小题6:图中的高低气压差值变小,表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海洋高压变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将变弱,雨带向北推移受阻,所以南方出现洪涝,北方出现干旱。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小题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补给的季节特征。
小题3:描述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近年来,绿洲面积不断缩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大,简述当地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
正确答案
小题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有高山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达到。
小题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夏季补给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
小题3: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水资源利用不当
本题考查塔里木盆地及周围的地理环境。
小题1: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为温带沙漠的分布主要是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脉阻隔,使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故降水少,沙漠广布。
小题2:由于本区位于干旱地区,故主要的河流补给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流量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断流。
小题3:该区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带,呈串珠状分布。荒漠化扩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和过度用水等方面分析。
2010年12月5日17时,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6日前后上海有明显的天气变化。读下列图(a)、图(b)、图(c),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为“2010年12月6日11时海平面气压场预报图”,根据分布状况判断图中A、B气压中心的性质和名称。(4分)
(2)图(a)中A对应图二中①②
③④四种天气系统中的第 幅图,此时该地区天气状况为 ,试说明原因。(4分)
(3)写出图(a)中上海附近出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其对应图(b)中①②③④四种天气系统中的哪一图。(2分)
(4)图(c)为2010年12月5日20时至12月6日20时上海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变化统计图,图中C、D两条曲线中,代表气温曲线的是 ,代表气压曲线的是 ,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图中气温和气压曲线的变化状况。(6分)
正确答案
(1)(4分)高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低气压中心,阿留申低压。
(2)(4分) ④(1分) 晴朗干燥(1分) 受冷高压控制;(1分) 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 (1分)
(3)(2分)冷锋。① 。
(4)(6分)D(1分) C(1分) 当冷锋过境前,上海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2分)冷锋过境后,在冷气团的控制下,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上升(2分)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是此图的时间为12月,为北半球冬季,从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上A处形成了一个1045百帕的高气压,为蒙古高压;B处位于太平洋上,为低压,其中心在阿留申群岛附近,为阿留申低压。
A为高压,可以形成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天气晴朗。
据图可知,图(a)中上海附近位于太平洋西侧的低压槽里为冷锋,①图中冷空气主动暖气团移动,所以为冷锋。
根据冷锋过境前后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D表示气温,C表示气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