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Wie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根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所以C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题思路

利用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来分析。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

易错点

分清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7 分

图甲表示自然界中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

(1)图甲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图乙中物种    最可能符合这种增长模型。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甲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3)若图乙中的1、2、3三个物种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应该是          。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物种    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                       。

正确答案

(1)“J” ; 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b

(3)1→2→3;  2  ;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

解析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9 分

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生产造成了河流湖泊中藻类泛滥,从中国引进了亚洲鲤鱼、草鱼等后,泛滥的水藻受到了控制。由于美国人不喜食亚洲鲤鱼,这些鱼类开始疯狂“占领”河道,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被美国媒体称为“最危险的外来鱼种”。

(1)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消除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其基础是              。被化肥严重污染的水体中水藻泛滥,其中有多种蓝藻,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2)相比较用化学药物控制水藻泛滥,投放亚洲鲤鱼优点是                      。

(3)为了获得较高的渔业产量,养鱼场要向鱼塘中大量投放鱼食,所体现的原理是: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4)亚洲鲤鱼的在美国泛滥有众多原因,如繁殖迅速、              等。而在中国的很多河流湖泊中,鱼的数量却日渐减少,主要是因为                 。亚洲鲤鱼与美国的多种本土鱼类具有竞争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5)为估计池塘中草鱼的数量,先捕捞50只草鱼,做上标记后放回。数天后再次捕捞,40只无标记,10只有标记,则池塘中草鱼的数量约为       条。

正确答案

(1)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生产者

(2)无污染,效果稳定持久

(3)物质、能量

(4)缺少天敌;人类的大量捕捞;相互抑制

(5)250

解析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生物)群落    分解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①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灭菌

②高于(或“大于”)    杨半分解叶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

(3)蚯蚓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