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
- 共1482题
(12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表格是对辛亥革命的调查。(截止2010年11月23日)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回答:
(1)明年是纪念辛亥革命多少周年?(2分)结合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网友选择武汉和广州的各自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4分)
正确答案
(1)100周年(2分)同意武汉,理由是1911年武昌首义,各地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分)同意广州,理由是1911年广州黄花岗,打击了清朝统治,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2分)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制定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略
(14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多角度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史料研习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角度二;理论指导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4分)
(2)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2分)
(3)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8分)
正确答案
(1)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赞赏。(2分)
原因: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2分)
(2)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 (2分)
(3)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经济上:辛亥革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分) 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民族、民主意识提高,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2分)社会生活:辛亥革命还推动了服饰、饮食、交通、礼仪等变革,推动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进程。(2分)
略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的妥协退让和袁世凯的势力强大( )
正确答案
对
略
(19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三位历史巨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
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2分)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2分)“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这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3分)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什么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体系?(2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邓小平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2分)
正确答案
(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2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民权主义(1分)。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强烈愿望;三民主义是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3分)
(2)明确提出反帝要求;(1分)
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1分)
提出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等照顾农工的政策(或“确立三大政策”)。(1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2分)
(4)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丰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分)
(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之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是,然屡见败,莫克援救,若能变也,即向者所谓……弥缝蚁穴。飘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那些基本构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
(4)上述主张的最终结果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主要观点:洋务运动仅仅是小修小补,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想使中国富强,必须变革封建政治制度。(2分)
(2)基本构想: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3)同:都主张变革封建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分)
异: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1分)
(4)共同之处: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
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阻挠。(2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请完成:
(1)分析概括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具体方法。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2)你怎样看待这一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正确答案
(1)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
(2)反映了孙中山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但只能是一种空想,不可能实现。
第(1)问主要考查发现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孙中山核定地价的具体方法加以理论概括。第(2)问可联系教材内容回答。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
,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
材料二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
材料三 今以革命之比立宪,革命犹易,立宪犹难。何者?立宪之举,自上言之,则不独专恃一人之才略,而兼恃万姓之合意;自下言之,则不独有万姓之合意,而兼恃一人之才略;人我相恃,所依赖者为多。而革命则既有其合意也,所不敢证明者,其才略耳。然则立宪有二难,而革命独有一难,难易相较,则无宁取其少难而多易者矣。
——章炳麟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何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观点与材料一相比,在认识上有什么进步性?(4分)
(3)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认识上有什么进步?这本身又有何缺陷?(4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认为欧美实行民主共和制是迫不得已,进而推论中国宜行帝制。严复没有看到欧洲共和制的进步性及其社会基础,没有看到专制主义对中国的危害 ,把“内讧瓜分”看成是不实行帝制的结果,并没有看到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2)材料二希望以渐进的方式形成开明专制的局面。
(3)材料三主张革命。缺陷:把革命看得过于简单,以为革命便可以解决立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其实,革命以后的问题更复杂。
略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3年7月1日,上海《时报》刊登了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孔子有157人,孟子6工人,孙中山17人,其他还有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卢梭等。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l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 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从材料一看,当时中小学生主要崇尚的是哪种思想?结合时代背景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调查结果中孙中山仅次于孔孟,位居第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2分)
(4)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
正确答案
(1)儒家思想。原因: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仍存在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2)破除了一些封建的旧习俗,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生活近代化的发展。(2分)
(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索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基础。(2分)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发阶级基础。(2分)
略
(13分)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业至今仍值得我们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几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嘱》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孙中山当时的理想和主张。试分析孙中山萌生这类思想的时代背景。(5分)
⑵请你立足中国国情批驳材料二英俄“新思想”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责难?(4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晚年在思想上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
正确答案
⑴理想:主张民族革命,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2分)
时代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满清封建统治腐朽;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3分)
⑵世界主义者批评民族主义具有狭隘性,是站在西方立场看中国问题。
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符合中国国情,是合理的。(4分)
⑶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
原因: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等(4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强大的国家。当时的背景主要是民族危机严重和民族工业的发展。(2)从材料“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可以看出世界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责难。主要原因是世界主义者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他们的认识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3)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原因可以从孙中山多次革命失败和共产党的帮助说起。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孙中山在1924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影响的需要掌握。
(10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2分)用史实说明,和英国的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2分)
(2)有人说,法国是资产阶级“政府体制的试验场”,在《人权宣言》发表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孟德斯鸠等“政府体制设计家”们所能想到的或没能想的政体几乎都在法国出现过。请至少举出《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曾出现的三种资产阶级政体及政权名称,(3分)并说明法国最终通过什么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1分)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革命理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怎样的革命实践?(1分)为了维护革命实践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在法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1分)从政体结构来看,孙中山理想的国家政权更接近以上那一国家的体制?(1分)
正确答案
(1)怎样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说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得到较好的贯彻。《1787年宪法》规定,政府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三个权力部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可以2/3多数票再次通过被总统否决的议案;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2分)
(2)举例: 1791年建立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75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任3点即得3分) 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1分)
(3)实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分)制订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利。(1分)更接近法国的体制。(1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