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 共88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 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 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 项错误;无水 Na2CO3 可以与 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 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 项正确。
知识点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正确答案
(1)苏丹Ⅲ(Ⅳ);橘黄(红)
(2) O
(3)一定的光照;适宜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无机盐)
解析
以种子萌发为背景,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但是对知识的要求很低,主要是对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第(2)、(3)题思考空间较大,而答案却又较为简单,利于评分的客观公正。体现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主题。
(1)属于记忆类。
(2)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 d时最大。培养条件为黑暗,蒸馏水。干重增加不可能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因而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不会是C和N,只能是O。为什么?应是吸收的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特别是胚乳中脂肪转化为幼苗中糖等亲水物质,会使细胞中结合水增加。
(3)从图中可知,实验第11d时种子干重已经下降到开始时水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说明种子通过呼吸和生长发育,胚乳中的脂肪已经消耗殆尽,幼苗再增加干重只能靠幼苗的光合作用及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离子。
知识点
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切碎→研磨”后制成匀浆样液。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班氏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②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现象相同
③4号试管内呈红黄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④4号试管内呈红黄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5.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为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________(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和_____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_____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________转化而来。
正确答案
(1)叶绿体 主动运输
(2)小于 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H](或NADPH) ATP(注:两空可颠倒)
(3)苏丹Ⅲ(或:苏丹Ⅳ) 可溶性糖或淀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研充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从酵母、果蝇到哺乳动物小鼠,饮食限制能显著延长成年生物体的寿命。
【提出提问】日常饮食成分复杂,究竞哪种成分与寿命延长相关?
【形成假设】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会显著影响成年小鼠的寿命。
【实验设计】为证明上述假设而设计的实验记录如表3所示。
63.在本研究中,实验对象选择小鼠相比选择酵母或果蝇的优势是小鼠________。
A.采取有性生殖
B.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
C.生命周期更长
D.遗传学研究更系统深入
64.在本研究中,若Y3是蛋白质,较合理的实验变量Y1和Y2应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实验】对照组喂养正常食物(Y0),实验组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然后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即检测参数Z)。
【数据处理】
65.在图27所示的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有助于对本研究假设作出迅速且准确判断的是_______(多选)。
【实验扩展】
66.若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限制对实验小鼠寿命延长具有显著效果,那么就实验变量Y而言,Y4和Y5的合理选择是_____和_____(从下列项目中选择)。
基因工程蛋白产物 蛋白质种类 氨基酸种类 多肽链长度
67.为确定饮食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双缩脲法。该方法所用的Cu 2+试剂与多肽链中的肽键反应,形成_____色络合物。
正确答案
63.B
64.糖类/葡萄糖等各种单糖 / 淀粉/ 碳水化合物 脂质/脂肪/脂肪酸
65. AC
66.蛋白质种类 氨基酸种类
67.紫/紫红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①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② 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③ (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④ 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_⑤ 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mg/dl 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_____⑥ 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___⑦ 。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
0mg/dl 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_____⑧ 。
正确答案
(1)载体 主动运输
(2)葡萄糖浓度差
(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4)尿量 砖红色
(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
解析
葡萄糖进入小肠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断被消耗,浓度比小肠上皮细胞较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鉴定尿糖的方法是用班氏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知识点
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D.PCR 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 DNA 产生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_____。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__(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可溶性还原糖
试题分析:(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吸水,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低。
(2)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