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源《海国图志》
- 共433题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14年,1856年,战火又起。英法联军次第攻占广州、大沽,进入天津、北京。清朝又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11个不平等条约……战后,新兴起的地方军政集团——湘、淮系领袖作了一些“师夷”的功夫,导致后来的洋务运动。可是,一查来历,其原动力不是来自战败的刺激,其最初目标也非为“制夷”,而是为了对付那些造反的“长毛”。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西洋之入中国,诚为天地一大变……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
——郭嵩焘
(1)最早明确表达“师夷长技”思想的是谁?洋务派的基本思想理论和行为准则是什么?
(2)列举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两个。
(3)概述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正确答案
(1 )魏源。“中体西用”。
(2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灾难;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列强的侵略也促使中国开始近代化的转变。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1895—1898年)。这3年,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战惨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见下图)。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传播西学,师夷长技,逐渐成为朝野之共识。中国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魏源、王韬、李善兰、徐寿、华蘅芳、郑观应等,为译介西书,传播西方的政治体制、科学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译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三:《天演论》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因此鲁迅先生说严复“毕竟是做过《天演论》的”。一个“做”字,入木三分地刻划出严复翻译此书的良苦用心。
材料四: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挥的。但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气。”他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
(1)观察材料一,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说从魏源到严复这几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认识严复的《天演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当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之时,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电力的发明和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随着与电相关的技术发明不断被运用,电力时代到来了,此外,人类在交通运输、化工、新材料等许多技术生产领域取得突破。在欧美各国中,美国与德国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垄断的产生,这些都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制度变革、君主立宪;严复等维新派:救亡图存、社会进化论。
(3)“略”(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或背景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4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认为西方列强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
评价: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是有缺陷的。
(3)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创造条件。
试题分析:问题一,从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可得出其认为对中国的威胁在于外来侵略,从“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可看出其认为威胁中国稳定的是国内民权思想。问题二,材料三阐述了新文化运动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进步性是反对封建思想。进行评价可依据课本内容。问题三,材料4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内容,引导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从而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成果、影响。
(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正确答案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以及史料并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表格中“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一句中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很容易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围绕传统性从纲常礼教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2)问属于历史小论文撰写,解答该类型题目时现依据所给的观点,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以及所学进行论证,同时要表述成文,注意字数符合要求,本题的观点是王韬课士的近代性”,论据可以依据材料一中“自然科学”“教育类”“治术类”以及材料二中“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围绕洋务运动以及中国向西方学习内容和历程进行论证。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6分)
(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正确答案
(1)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洋务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3)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试题分析:(1)核心主张:由材料中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可知核心主张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由“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和其核心主张就可以自然的得出这一派别属于洋务派。
(2)派别:由材料中的“变法”、“开学校”、“变科举”、“变官制”等可以推知这一派别应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主张:需要注意题目要求只写其政治主张,故其他主张不应该写,即只写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即可。
(3)题目要求结合上述材料来回答,所以要根据上述材料来看学习西方的内容是由材料一中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材料二所主张的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材料三中的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所以这一过程是由浅入深的逐渐深入的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