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⑴如图所示,Q点为晨昏圈与70°N的切点。图示时刻,Q点的地方时为        点(2分)

⑵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2分)

⑷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4分)

⑸Q地位于M的                方向。(2分)

(6)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趾点(70°S,60°E)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2分)

正确答案

(1)12:00 (2)C (3)自20°S往南北两侧递减 (4)Q>P  14  (5)东北 (6)略

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可知70°N 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120°W 为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则地方时为12时; (2)根据70°N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直射的纬线20°S, 即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较长,纽约的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葱茏,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较低位置;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直射点纬度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 (4)该日,Q 地刚好出现极夜,Q 地夜长大于P 地夜,M 地昼长为14 小时; 本卷第12 页(共17 页) (5)根据两图中经纬度值可知Q 地位于M 的东北方向; (6)Q 地对趾点的坐标是(70°S,60°E),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为40°=(90° -50°),0 时太阳高度为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此图中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      图中D点的地方时为           AB是        (填“晨”或“昏”)线。

(2) 这一天,临河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              

(3) 图中A地的昼长为      小时,E地的日出时间为      时,B点的日落时间为     时。

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 比较图中D、E、B线速度大小             。图中C点位于E点的    方向。

(5) 图中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分)

正确答案

(1)(23.5°N,120°W)   60°E   6时 晨   (2)昼夜长短 南极圈以内

(3)24,10   12   66.5°    (4)D>E>B  西北

(5)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此时为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图示D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6时,经度为150°E,太阳直射的经线即地方时12时所在经线,为120°W;地方时0时的经纬为12时经线相对的经线为60°E;图示D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AB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判断为晨线。(2)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3)图示A点出现极昼,昼长24小时。图示E点位于晨线上,即为日出时间为10时;图示B地出现极夜,故日落时间为12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从E点看C点,南北方向上,C点位于E点的北面;东西方向上从E点看C点,与自转方向相反,为向西。故判断位于西北。(5)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即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左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活动。(10分)

⑴ 此时A点地方时为       点,A点日出方位为         。B点日落时刻是      点。

⑵ 左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⑶ C与D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白昼更长的是      

⑷ 该日,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图中的     位置(填序号)。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⑸左图所示季节,西安的气候特点是                          

正确答案

⑴15点:东北:21点  

⑵夏至

⑶ D,D,C。

⑷①,慢 

⑸高温多雨

试题分析:从日照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内有极昼产生,日期应该是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日出东偏,日落西偏北。再根据日照图中的经纬分布的规律可以判定A的经度为东经900,其地方时为15点,B的地方时为21点,且B正处在昏线上。C在北极圈上,D在赤道上,根据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可知,纬度越低,其线速度越大。所以D的线速度较C大。这一天C与直射点(北回归线)的纬度差=66034′-23026′=43008′,而D与直射点的纬度差=23026′,所以D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C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根据地轴倾斜的方向及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可知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及秋分日。因为此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正处在绕公转的远日点附近,所以其公转速度应该较快,并有逐渐加快的趋势。夏至日,西安(温带季风气候)正值高温多雨时期,

点评:本题通过对北半球夏至日的日照图及地球绕日公转图的判读,考查了考生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日出与日落方位的判定、正午太阳度的计算、地球自线速度大小的比较,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规律等众多知识点的考查,试题涉及到知识点多,面广,对于高一的考生来说时空的想像难度较大,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中高等题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中左图和右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分)

(2)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2分)

(3)Q地位于M的            方向。      (2分)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小时。      (4分)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2分)

正确答案

(1)(20°S,120°W)  (2分)       

(2)东南 (2分)       (3)东北 (2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2分)    14小时 (2分)

(5)从20ºS向南北两侧递减  (2分)

(1)120°W平分白昼,是直射点的经度;70ºN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0ºS。(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在东南方。(3)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4)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根据地方时计算M的时间。(5)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项二侧递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是冬至日北京时间14时的地球日照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中间的纬线是赤道。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8分)

小题1:据题意及图分析,AB弧为___    线, 夜半球在AB弧的东侧还是西侧?      。图中b经线的度数是____________,a经线的度数是           

小题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        

小题3:这一天,________                     地区的白昼长度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小题4:我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DONME(冰穹)A完成了我国第一座自动天文望远镜的安装工作。请说明在此设立天文工作站的有利因素。

正确答案

小题1:晨昏线(昏线)    东侧          b180度     a东经135度

小题2:南纬23度26分 、东经90度

小题3:赤道以南地区(南半球)

小题4:地势高、受干扰少,空气洁净、透明度高;降水少、晴天多。(2分)

小题1:根据冬至日北极圈是极夜现象可知,AB线是昏线,b是昏线交与赤道时间是18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4时可知b是180度。在推理a啊东经135度。

小题2:是冬至日,直射点的纬度是南回归线的度数;直射点的经度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度。

小题3:冬至日北半球是昼最短的一天,南半球是昼最长的一天。

小题4:科考的天文条件是大气能见度高,天气晴朗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是北半球_______日(节气)的阳光照射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

小题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

小题4:D地的夜长为_____________小时,E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

小题5:A、B、E 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

小题6:B地的昼长为________,B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

小题7:B在A的_______________方向,A、B两地时差为____________小时。

小题8:图中各点与A地地方时相等的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夏至 北极圈内为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小题1:23°26´N(北回归线)

小题1:晨

小题1:16  900

小题1:B>E>A

小题1:12  0

小题1:东南  6

小题1:D

从光照图看,太阳直射点是北回归线,可以判断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经度是地方时为12是的经度。可以计算结果。根据晨昏线的判断规则可知是晨线。同一纬线昼夜长短相等,D纬线日出时间是8时,那么日落时间是16时,所以白昼时间8小时,夜长是24-8=16小时。E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上,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B在A的东南方,A与B经度相差90°,时间相差6小时。同一经线地方时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⑴ 此时为     (节气)日(北半球)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⑵ A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季。

⑶ 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   。这一天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⑷ 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    (东、西)偏,后向    (东、西)偏。

⑸ A和B都随地球自转一周,所移动的距离A比B   (长、短)。

⑹ AB线正处于   (晨、昏)线上。A点的昼长为   小时,A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⑺ B在A的     方向,C在B 的     方向。

正确答案

(1).冬至    23°26´S(南回归线) (2).北温带   夏

(3). 0°   90°   (4).西    东      (5).短

(6).昏线   4     10      (7).东南    东北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2)图示A地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判断属于北温带。图示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则为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3)图示A位于晨昏线上,故太阳高度为0°.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直射,故正午太阳高度为90°.(4)从A点向正南方向的水平运动,先位于北半球,故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向西),再进入南半球,则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即向东)。(5)图示A点所在纬度较B点高,故纬线较B点所在纬线短。(6)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B线,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AB线表示昏线。根据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则图示A点时间为14时,且为当地的日落时间,故A点的昼长为4小时。日出时间=12-1/2(昼长),计算得10点钟。(7)结合图示的经纬网判断,B点位于南半球,而A点位于北半球,故B位于A的南面;东西方向上看,从A点看B点与自转方向一致,故为向东。同理判断C点位于B点的东北。

点评:难度不大,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试题,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的分布规律;②五带划分的基本规律;③南北半球日期、节气一致,但季节相反;④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是差异;⑤晨昏线图上分析时间问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出6点、18点或12点的位置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该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该图所示的节气是             ,日期约为               

(2)弧PDQ是       (填“晨”或“昏”)线。 此刻,下列各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Q       ,B       ,C       ,P      

(3)此时D地的太阳高度是       ,A地此刻的太阳高度又称为           ,此日E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4)字母所示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                              

(6)此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域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区域是                                

正确答案

(1)夏至、6约22日前后 (2)昏线、12点、14点、18点、24点或0点

(3)0度、正午太阳高度(角)、43度 (4)A与D、B与C

(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1)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左右。(2)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PDQ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则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D时间为18时,由此计算其他各点的时间。(3)图示D点位于晨昏线上,故太阳高度为0,A点此时为12时,故其太阳高度叫正午太阳高度,E点的正午太阳太阳高度可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4)纬度相等则正午太阳高度相等。(5)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6)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图13为30°N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N的纬线的交点,∠MPX和∠NPY均 为7.5°,PY为0°经线。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M、N点的经度:M      ;N       。(4分)

(2)30°N纬度的白昼长为     小时;M地太阳在观察者的     方向升起。(4分)

(3)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分)

(4)请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的范围。(画在答卷上)(2分)

正确答案

(1)172.5°E   7.5°E (4分)

(2)13   东北(4分)

(3) D(2分)

(4)如图(2分)

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的判读。(1)根据PY为0°经线,计算M、N点的经度数。(2)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N的纬线的交点,故图示劣弧MN为夜弧,∠MPX=∠NPY=7.5°,则计算该纬度的夜弧时间为11小时,故昼长13小时,M地表示日出,由于该日当地出现昼长夜短,故日出东北方向。(3)此时纬度为80º纬线的某地,当地方为0时时,太阳正好位于地平线上,说明80°N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0°N,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能判断,北极点的正午日影朝南,故选D项。(4)画图时注意图示北极附近应出现极昼,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为M、N,M点为晨线,N点为昏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图14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

问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图中昏线为                       

(3)图中A、B、D、E四点,其中B点线速度          (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

四点的角速度          (相等、不相等)

(4)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5)A点日出为            时,B点昼长为          小时,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

正确答案

(1)23.5ºN,90ºw     

(2)   BA 

(3)小于       相等  

(4)2      

(5)    6     24        66.5°(或 66°34′)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

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

(1)根据本图中心极点表示北半球判断,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晨昏线特征:与极圈相切,

北极圈内为极昼,判断时间为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度

即图示12时所在的经线为90°W;

(2)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AB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昼转为夜,判断为昏线;

(3)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B点的线速度小于E点。自转角速度的

规律:除极点外,角速度处处相等,

(4)根据A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8时,经度为0°,故计算北京时间为第二天2时;

(5)A点位于赤道,故日出时间为6时;B点出现极昼,故昼长为2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距离),此时直射点纬度为23.5°N,C点当地纬度

为0°,故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为66.5°。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