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注意:A、C、D、F四点为二分二至日)

(1)在图上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并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在A、B、C、D、E、F六点中,处于近日点的是_______,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

    为_______点,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点。

(3)按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顺次排列图中A、B、C、D、E五点:_____________。

(4)当地球在D、E之间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

正确答案

(1)

(2)E;1;B;7;A;D

(3)E>D>F>C>A>B

(4)向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光照侧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四点,最接近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是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

    我国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_季。

(2)当地球由A点向B点公转的过程中,北半球各地

[     ]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昼长仍然短于夜长

(3)图乙是地球公转到图甲中哪个点的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下列有关此日某些地理现象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点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B点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C、C点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D、D点 北半球昼短夜长

(4)图乙中:

    ①ABCD四地,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②ABCD四地中,昼长年内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③ACDP四地中,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_。

(5)如果A地于图示当天测得昼较前一天短,则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

    B、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较前一天缩小了

    C、全球各地昼在变长

    D、D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前一天的小

正确答案

(1)D;快;冬

(2)A

(3)B

(4)D;B;AC

(5)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EOF为晨昏线,用斜线阴影在图中标出黑夜部分;其中EO为        线,OF为        线。

(2)比较图中A、B、C、D四点的角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中A、B、C、D四点的线速度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画图略(2分) 昏线(2分) 晨线(2分)

(2)都相等(都为150/时)(4分)

(3)A>B=C>D(4分)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1)晨昏线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EO由昼半球即将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而FO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判断为晨线。(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角速度处处相等;(3)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线速度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4分)

(2)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                                                    

C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落地方时是__________。(4分)

(3)A地在B地的______________方向。(2分)

(4)请将左图此刻的昼夜状况转绘到右图中,要求:绘制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3分)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

(1)由“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中北极圈以里极夜现象南极圈以里极昼现象可知此时为冬至日,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 );又根据图中90°E平分昼半球,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  90°E)。由90°E为中午12时,可推知0时线为90°W,90°W为西六区的中央经线,该区82.5W°-90°W仍为昨天,所以全部为今天的时区是西七区,起始经线为 97.5°W。又根据自东向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减去一天。所以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97.5°W向东至180°

(2)由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以里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从66°34′N向南递增,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昼。由左图可知C地白昼占图中的2份,由一份为2小时,可推知C地昼长为6小时。根据昼长=2(日落时间-12:00),可推知日落时间=12+3=15,日落时间是15:00。

(3)由图示可知A(66°34′N,90°E),B(23°26′S,145°W);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可推知A地在B地的东北方向。

(4)绘图时,要注意右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推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俯视图,绘图时注意两点:1.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2.南极圈以里是极昼。3.90°E平分昼半球,90°W平分夜半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表”,完成下列要求。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2分) 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的范围是                (2分)

(3)(4分)该日,当太阳直射西10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图中780的子夜太阳高度为              

正确答案

(1)23°26′N (1分)

(2)见下图

(2分)         

国际标准时间0:00(1分)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各纬度(2分)

(3)300以东至1800 (2分) 子夜高度11026(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表”,并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第(2)题,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北极圈内为极昼,该日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如下图所示,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区区时,为0点,因为180度经线是12点。夏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3)题,夏至日,当太阳直射西10区的中央经线时,西经150度为12点,东经30度为0点,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东经300以东至1800。夏至日这天,0时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对应太阳高度为0度,则780N的子夜太阳高度为(780—66°34′)=11026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技巧,会从隐含的文字、光照图中挖掘地理信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的是图________; 表示全球为同一天的是图____

北京白天时间比上海短的是图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图____;(4分)

(2)图A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3)描述图B 所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2分)

(4)图D此时北京时间为           ;(2分)

正确答案

(1)A;C;B;B

(2)(0°,45°E)

(3)自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4)8时

试题分析:

(1)读图,全球昼夜平分,则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且过极点,四图中只有A图对。全球位于同一天,则0°经线时刻为正午12点,只有C图对。北京白天时间比上海短,只能是冬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只有B图对。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的也只有B图对。

(2)图A中有昏线,与赤道交点是18点,然后可计算出45°E时刻为正午12点,即阳光直射,图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所以直射点坐标是(0°,45°E)。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B显示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4)图D中,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0°经线位于夜半球的中间,时刻为0点,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是8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昼夜半球示意图,A点所在的经线为0°,回答有关问题。

小题1: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小题2:如图所示,北京时间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若此日在赤道某地安装一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最佳夹角为________。

小题3: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

小题4:A、B、N三点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

小题5:图中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

小题6: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12  22  17,23°26′。

小题1:东南

小题1:N

小题1:66°34′S----90°S

小题1:7/8

本题组为晨昏线图的综合运用。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

小题1:根据晨昏线的分布特征:与极圈相切,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冬至日。

小题1:时间信息:找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M点表示6时;M点所在的经线为45°W,则计算北京时间为17时。此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小题1:在N点看P点,分解成东西方向判断,根据与自转方向的比较(与自转方向一致),表示向东;南北方向,根据距离极点的距离,P点距离南极点更近,表示南方。

小题1:根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判断全球的昼长分布: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

小题1: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

小题1:北京所在时间为12月22日17时,则该日0时位于135°W,故与北京处于同一日的范围135°W向东到180°,占315°范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说明图示的半球及判断的理由。(6分)

(2)说明E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及沿途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4分)

正确答案

(1)图示表示南半球。(2分) 图中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西风漂流;(2分)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中低纬存在着三个大洋环流)(2分)。

(2)增温增湿。 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分)

试题分析: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③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图中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西风漂流;(2分)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可判断为南半球。

(2)据图判断,E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而澳大利亚东岸的气候类型从北向南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美国、墨西哥和古巴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美国、墨西哥和古巴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2008年美国、墨西哥和古巴主要农产品构成。

(1)2012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短的是_________,正午日影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4分)

(2)从图中判断墨西哥小城市的分布特点是_       __________;该国的主要地势特征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据材料二,粮食作物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        ,大量出口水果和蔬菜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4分)

(4)古巴利用本国丰富的农产品发展起来的支柱工业是________,试分析该国该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5)墨西哥的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墨西哥城,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墨西哥城(2分),华盛顿 (2分)

(2)沿河沿海分布(2分), 西高东低(2分), 河流自西流向东(2分)

(3)美国(2分),墨西哥(2分)

(4)蔗糖工业(2分), ①地处低纬(或热带),水热条件好(2分);②土壤肥沃(2分)。

(5)措施:①加强城市规划,大力发展中小城市;②实施产业转移;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建设卫星城市;⑤引导人口外迁;⑥扶持周边地区发展。(第①②③项为必答点,答对1点得2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满分8分。)

试题分析:

(1)2012年6月8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北半球三个国家的首都,纬度最低首都(墨西哥城)的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午日影最长。

(2)从图9中判断墨西哥小城市是沿河沿海分布,根据河流的走向,可知自西流向东流,地势为西高东低。

(3)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据材料二,粮食作物比重最大的国家是美国,水果和蔬菜比重最大的是墨西哥,可知大量出口水果和蔬菜的国家是墨西哥。

(4)古巴蔗糖比重最大,利用本国丰富的农产品蔗糖发展起来的支柱工业是蔗糖工业,甘蔗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墨西哥处于低纬度,水热条件好,土壤较肥沃。

(5)根据题干中指明的存在问题“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墨西哥城,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实施产业转移,扶持周边地区发展,建设卫星城市,引导人口外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经度为_____;此半球为______(南、北)半球。

(2)A、B、C三处中线速度最大的一处为__________;C点线速度约为A点线速度的_________。

(3)图中C转到D需_______小时。

(4)B点位于C点的_______方向。

正确答案

(1)10°E;北

(2)A ;一半。

(3)2。

(4)东南方向。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A处的经度与20°W相差30°,西端经线为20°W,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原理得出A处的经度为10°E。图中纬度度数向北呈增加趋势,可知此半球为北半球。

第(2)题,地球上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A、B、C三处中A的纬度位置最低,所以A处的线速度最大。C点的纬度位置为60°N,根据纬度60o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所以C点线速度约为A点线速度的一半。

第(3)题,C、D两点跨经度为30º,故要转两个小时。

第(4)题,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图中沿纬线自左至右;通过以上判断可知B、C两点方位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作答。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1)A点所在经线与B点所在经线的夹角为30º,据此可知A点经度为10ºE;(2)A、B、C三地纬度最低的为A地(0º),故线速度最大,南北纬60º纬线上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1/2;(3)C、D两点夹角为30º,故要转两小时。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间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点。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