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下面二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32分)
读图2.1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___千米。
(3)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泉州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泉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4)如图2.1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正确答案
(1)一天(或24小时),B
(2)40000千米
(3)北回归线,昼长夜短,B
(4)D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
(1)地球自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故选B项。
(2)图示A点位于赤道,故行程即赤道的昼长,约为40000KM;
(3)图示表示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北半球昼长越短;赤道上昼夜平分;南半球昼短夜长;泉州位于北半球,故昼长夜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而泉州纬度大约25°N,故当日正午时,旗杆影子很短,朝北;
(4)图示,该日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角②的度数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双选)
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有:(双选)
A.我国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少雨季节
B.我国北方春回大地,春天悄然而至
C.我国北方森林已经秋风起,秋叶落成堆
D.东莞大岭山荔枝挂满枝头
(5)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双选)
A.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所需的时间减少
B.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
D.赤道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正确答案
(1)66°34′, 黄道面
(2)B 、D
(3)B 、C (4)A 、 C (5) B 、 C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黄赤交角。黄赤交角为23°26′。角②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度数是66°34′,平面③是黄道平面。
(2)F点为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H点为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3)E点为赤道,F为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4)G点为赤道,H点为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为北半球的秋季与冬季。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5)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变为20°。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点评: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等判断地球的节气“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
正确答案
对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因为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不是同一平面,产生了黄赤交角。因为黄赤交角存出,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移动到北回归线,最南可以移动到南回归线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往返移动被称之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光线,角α为12°。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____月或____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2) 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5(1分),8(1分), 9:20(2分), (12°N,160°E)(2分)
(2) D(2分)
试题分析:
(1)据题可知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光线,角α为12°,可推出此时太阳直射12°N,一年中,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中间间隔约3个月,图示时间可能为太阳直射赤道后向北移动,也可能直射北回归线后向南移动,12°N约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中间,所以图示时间可能为3月21日后的一个半月,也可能为6月22日后的一个半月。图示半球为东半球,太阳光线直射ADB经线,可推出ADB经线是160°E,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采用120°E的地方时,两地时差为2小时40分钟,用12时减去时差即为北京时间。
(2)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所处时段为3月21日至6月22日,晨昏圈与经线交角逐渐增大,A和B错误。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所以此段时间为越来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减慢。
图甲为某日昼半球示意图,图乙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在图甲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甲中,ab代表 ,该日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
(3)“神十”于6月11日发射,发射时位于图乙中的 时段(选择填空),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
A.AB B.BC C.CD D.DE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①地比②地昼短
B. 图甲中①和②地方时相同
C. 图乙中,地球从位置D运行到位置E的期间,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 图乙中,北京昼夜等长的日期为A、C、E
正确答案
(1)见图
(2)晨昏 夏至 23°26'N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位于A 昼长夜短
(4)BCD
试题分析:
(1)画出 的自转方向让体现出北极逆时针转的特征,让人看着箭头在绕着轴逆时针旋转。
(2)图甲为某日昼半球示意图,所以AB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 这一天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是夏至日。节气是夏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是23°26’N。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纬度到达了最北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是最大值。
(3)图乙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标记的点是二分二至日。A是3月21日,B是6月22日,C是9月23日,D是12月22日。所以6月11日位于AB段,选项A正确。 由图中也可以看到,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4)图甲中北半球是夏半年,越向北,白昼时间越长,①地在②地北面,所以①地比②地昼长。选项A错。图中①地和②地在同一经线上,所以两地的地方时相同,B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在近日点,图乙中,位置D是冬至日,此时还未到近日点,速度还在增加,位置E是春分日,速度已经减慢,所以图乙中,地球从位置D运行到位置E的期间,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C对。只有二分日 ,赤道之外的其它地点才会出现昼夜行长,所以图乙中,北京昼夜等长的日期为A、C、E三点,选项D对。
下图为“30°N纬线圈和72.5°E经线”,其中30°N纬线上由10°W向西到155°E为夜半球,同时72.5°E经线上只有CD段处于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简述你的判断理由。(5分)
(2)图中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方向。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30°N纬线圈上既位于夜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若该日一架飞机在B地日出时起飞,飞往A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时间是_______小时,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位于飞机的__________方向。(2分)
正确答案
(1)(20°S,72.5°E)(1分)经度的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1分)此时昼半球的范围是从10°W向东到155°E,其中央经线为72.5°E经线;(1分)纬度的判断:由于72.5°E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此时只有CD段为黑夜,即为极夜的范围;(1分)CD跨纬度20°,所以太阳直射在20°S。(1分)
(2)西南 15∶10 20°W向东到10°W(或10°W向西到20°W) 155°E向东到160°E(或160°E向西到155°E)(3分)
(3)6 东南(2分)
此题关键是看懂图和题干中信息,并能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光照图,就能很快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由上题可知72.5°E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此时只有CD段为黑夜,即为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在20°S,则C点的坐标为(70°N,72.5°E),因而图中A地位于C地西南方向,此刻72.5°E为12时,北京时间为15:10,根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和图中昼夜分界可知0°N纬线圈上既位于夜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lO°W或10°W向西到20°W和155°E向东到160°E或160°E向西到155°E两段。
读下面“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下面三地纬度: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0° 66°34′S 90°N
A地昼长不随季节而变,应是在赤道上;C点冬至日出现极昼,夏至日出现极夜,应在南极圈上;D点只有二分日昼夜平分,冬半年出现极夜,夏半年出现极昼,应位于北极点上。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A图的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B图所示时,地球正运行至A图中____处。该日期________月________日,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图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远日点的是______处,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比较________。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且开始向北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图中④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该地的季节为________;此时,图中①②③地的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
(5)此时B图中①地的区时为________时,这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略
(2)丙 12 22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甲 慢 丁
(4)南温 夏季 ①③② ③①②
(5)21 66°34′
首先在A图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逆时针方向的箭头,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逆时针方向的箭头,然后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丁为春分日。B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推知中心为南极点,此刻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图日期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读图甲“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乙“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甲中MN表示 。
(2)图甲①~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 。(填序号)
(3)图甲中②位置的日期是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4)图乙所示地点的纬度是 (选择填空)。
A.0º B.23º26´S C.66º34´N D.90ºS
(5)图甲中地球由①向②位置运行过程中,图乙所示地点白昼变 ,且昼 夜,
此时段 (选择填空)。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B.太阳直射点自北向南移动
C.北京日出时间逐渐变早 D.北京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
正确答案
(1)昏线(晨昏线)
(2)① ③
(3)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北纬23°26'纬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B
(5)短 短于 C
试题分析:
(1)读图甲,可以看到,MN线与阳光垂直,并且将地球平分成昼夜两部分,所以是晨昏线,根据定义可以判断是昏线。
(2)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可以判断四个位置①~④依次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因为冬至,夏至时极圈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由此判断昼夜平分的位置是①、③ 两处。
(3)图甲中②位置北极圈有极昼现象,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是6月22日前后,直射的北回归线纬度是北纬23°2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读图乙, 冬至日附近阳光出现直射现象,应在南回归线附近,选项中只有B最接近,选B。
(5)图甲中地球由①向②位置运行过程中,即由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太阳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结合前面分析,此时图乙所示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图乙显示的是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图甲中地球由①向②位置运行过程中,南回归线的白昼变短,且昼短夜长。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 逐渐变慢,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京日出时间变早,正是夏季。所以 只有C对。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在适当位置标出远日点位置。
(2)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 ,北半球节气是 。
(3)地球公转到 点时,天津是秋季。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 。
(5)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均出现极昼的是 。
(6)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自 至 期间。(填字母)
(7)地球公转从B→C的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
正确答案
(1)逆时针 DA之间(2)6月22日 夏至 (3)A
(4)B (5)B (6)B D (7)B
(1)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远日点在7月初。地轴偏向的一侧是近日点附近。(2)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地球的位置及节气。(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位置及季节。(4)地轴偏向的一侧是近日点附近。(5)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6)太阳直射点从冬至日12月22日从南回归线向北一直到6月22日移动北回归线。(7)公转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