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运动
- 共13201题
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在图中用箭头在AD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地球运行到C点时,江苏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_现象。
(3)地球公转到A点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B到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略”
(2)昼长夜短;极夜
(3)北纬23°26′;由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4)先变快,后变慢
读“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标出自转方向。
(2)上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___,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地。
(3)下图中正确表示上图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________图。
(4)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该日后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________,太阳直射点向
________(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12月22日;C
(3)乙
(4)极夜;缩小;北;增大
下图分别为“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示意图”和“我国北方某朝阳房屋阳光照射情况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分)
(2)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的 作用所致。
(3)地球公转到图中A、B、C、D处中的 点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在 点位置时,房屋所在地的白昼最长。
(4)此图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5)当室内墙上的钟表到11点时,屋外人的影子最短,这说明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
(6)地球由图中B公转到D期间,窗外天亮的时间为(2分)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C.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D.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
正确答案
(1)逆时针 (2分)(2)散射 (3)A C
(4)两 地球 (5)135˚E (6)D(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公转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第(2)题,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天亮时间早于日出时间。
第(3)题,地球公转到冬至日这天,我国北方正午射进屋内阳光面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与图中A点位置对应;在夏至日这天,房屋所在地的白昼最长,夏至日与图中C点位置对应。
第(4)题,由图可知,此图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和地月系,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地球。
第(5)题,当室内墙上的钟表到11点时,说明东经120度地方时为11点,屋外人的影子最短,说明当地地方时为12点,根据时间差求经度差,这说明该地的经度大约是东经135度。
第(6)题,由图可知,地球由图中B公转到D期间,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故窗外天亮的时间为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二分二至日的判断,解答本题还应该注意提干中提到的房屋的位置在我国北方。
该图是北极圈上空所视的地球冬至日昼夜分布示意图,斜线表示夜半球(10分)
(1)图中各点中, 点表示北极点, 点表示太阳直射点,
F点夜长为 小时(3分)
(2)此刻,北京的地方时是 ,全球以经线 和经线 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日期(3分)
(3) 简述B地所在国家的地形特点(2分)
(4)120°E经线经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试说明该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条件(2分)
正确答案
(1)C B 12 (3分)
(2) 11:44 60°W, 180°(3分)
(3)地形分三部分,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2分)
(4)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政策支持(2分)
(1)根据空间位置判断极点和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始终昼夜均等。(2)根据120ºE是12点,求北京地方时(116ºE).日界线以0时和180º为界。(3)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国是澳大利亚,分析地形。(4)经过长三角,城市群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方面分析。
材料一:某日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视运动示意图(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圆表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圈,带箭头的圆弧表示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图中角度为当地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10分)
(1)在没有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①、②、③、④四地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地。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_______。(3分)
(2)不考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①、②、③、④四地中,全年热量最为丰富的是_____地。(1分)
材料二:左图为世界时(零时区)某日1时40分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右图中的A~E是这一天全球五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M点的地理坐标,经度: ,纬度: 。(2分)
(4)A~E五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若流经五地的河流,两岸岩性相同,则适合在河流右岸建设港口的地点是 。(2分)
(5)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 。(1分)
(6)在右图中,画出这一天南极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线。(1分)
正确答案
.(1)①;73º17′N 16º43′N (2)② (3)155°E 70°N (4)D E
(5)25°W向东到180°(或180°向西到25°W)
(6)在太阳高度值20°处向右画水平线
(1)①发生极昼现象,日照时间最长;该地恰好发生极昼,该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该地的纬度;(2)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丰富。(3)M点是恰好发生极昼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是40,该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该地的纬度;世界时(零时区)某日1时40分的光照图,M点此时是12时,计算经度。(4)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5)日界线有二条:一条是180º,另一条是0时的经线。(6)极点的太阳高度不变,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数值相等。
读图完成。
小题1:左图中弧CAB是一段晨昏线,斜线表示黑夜,请据此在右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小题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有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b点,走最近航线,其飞行方向的变化过程是先向________,再向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23°26′N,45°E;15点;慢;先东北再东南。
左图中的弧CAB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所以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的光照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图中135°W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00.此时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是与135°W相对的经线即45°E。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就可以推算。夏至日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最短航线的问题:a,b两地位于同一纬度并且是b在东方,根据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所以此图为北半球,所以俩点间的最短航线是经过北极附近的。
读所给“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图,完成题目要求。
(1)乙节气时太阳直射在______纬线上,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2)丁节气时的名称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代表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4)表示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5) 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哈尔滨的昼长大于广州的昼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
D.印度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
(6) 当地球运行在丙-丁时间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春旱期
(7)在图中标出近日点及地球公转方向。
正确答案
(1)(2分)23°26′N(或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2)(2分)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1分) A
(4)(1分)D
(5)(1分)B
(6)(1分)B
(7)(2分)画图略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乙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则北半球昼长夜短。(2)图示丁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北半球夏半年是指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春分到秋分。(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5)乙位置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故选B项。(6)从丙到丁表示从秋分到冬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不断扩大。(7)近日点位于冬至日过后几天,而公转方向呈自西向东。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
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今年西安市(34°15′N,180°55′E)确定的“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治污减霾共同行动”,旨在传递“提升水气环境质量,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全体市民积极投身治污减霾环境治理活动中来。围绕“同呼吸,共奋斗”这一主题把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当作全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西安市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楼顶夹角的最大值为多少?最小值为多少?变动幅度大约是多大?
(2)描述环境日过后的几天,西安市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特点。
正确答案
(1)57°41′。 10°49′。 46°52′。
(2)6月5日到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1)集热板与地面夹角=90°-正午太阳高度角。
(2)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西安昼长夜短;在此期间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因而西安的昼渐长夜渐短。
读图12 和13“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光照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1)在图12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图13中的地轴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地球在左图的位置大概是_______(填数字)。
(3)右图表示左图中_____(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多项选择)。
正确答案
(1)画图略
(2)2
(3)A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AC
试题分析:(1)公转方向应呈自西向东,北逆南顺的方向,注意标注于公转轨道上。自转方向应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标注。(2)结合图示ABCD位置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A位置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冬至日,则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在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故地球公转应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3)右图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上,即A位置。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图示甲位于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90°;乙地正午人影最短为直射时,应在春分日或秋分日,B错误;图示乙地此时正位于日出时,而甲地位于夜半球,故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C正确。图示丙地位于南极圈内,出现极夜,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公转轨道图上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结合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日影问题、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等内容。
读图1—10,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
(2)图中A点的时刻为 ,C点的昼长为 ,D点的昼长为 ,
(3)图中A、B、C三点中,太阳高度大于00的是 ,等于00的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的对比是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正确答案
(1)12 22 (2)12时 4小时 12小时
(3)AB C (4)D>A>C>B 相等
(5)A>D>B>C C<D<A<B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2)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图示每格经度差为30°,即时间相差2个小时,故计算A点时间为12时。图示C点经过晨线的时间为10时,故昼长4小时;图示D点位于赤道上,故昼长12个小时。(3)图示AB位于昼半球,故太阳高度大于0,C点位于晨昏线上,故太阳高度为0。(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角速度的规律: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5)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的规律: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