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驶离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专用码头,搭载着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员启程奔赴南极。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位于南极西部的长城站,奔赴位于南极东部的中山站,执行新一阶段的考察任务。读图回答:(11分)

1. 图中甲、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能正确表示西风漂流方向的是  

2. 图中所示的是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_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考察站是__________________,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____方向。

3. 极地地区是研究极光的最好场所(尤其在极夜时期)。我国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

极夜时间最长的是     站。

4. 为了研究南极地区对流层顶的大气状况,科考人员在中山站释放了一个气球,该探空气球释放后到达的对流层顶高度比上海地区要低,这是什么原因?                      

                                          。

5. 从2009年10月11日“雪龙”号驶离上海到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长城站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此时上海的白昼比北京____(长,短),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______(大,小)。

6. 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事实为地壳运动的“_______________”学说提供了佐证。

正确答案

1.丙  丙       2.长城站  长城站  偏南        3.昆仑站       

4.因为南极地区地面比上海冷得多,几乎没有热空气上升,所以对流不旺盛,因而对流层顶比较低。   

5. 向南    长   大          6.大陆漂移学说

试题分析:

第(1)题,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方向为顺时针,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方向也为顺时针。极地东风带风向向西,全球变暖使得南大洋浮冰界的范围变化趋势缩小。

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为零。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中长城站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根据地图可知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考察站是长城站。根据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坐标可知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偏南方。

第(3)题,当南极圈出现极夜时,纬度越高出现极夜天数越多。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因此出现极夜天数最多。

第(4)题,三圈环流中,高纬环流由于纬度较高,温度极低几乎没有热空气上升,所以对流不旺盛,因而对流层顶部比较低。 

第(5)题,10月11日到11月22日期间,由于已过秋分日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所以上海比北京昼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北半球逐渐变小,上海纬度比北京低,所以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京大。

第(6)题,南极位于寒带,不具备煤炭的生成条件。在南极发现大量煤炭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佐证。

点评:本题以南极地区来命题,联系到热点事件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考查范围广,难度较大。学生要学会把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方法迁移到洋流和风带方向的判断,原理一样。明确地球自转、公转的相关知识及板块学说。解答时注意我国南极科考三个科考站的地理位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将甲图中A、B、C、D标在乙图中相对应的位置上。(1分)

(2)在乙图中的短线上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1分)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A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南、北)移动。(2分)

(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 B处时,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时对应的日期是          ,南极圈上的昼长时间为         小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4分)

(5)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甲图中的    点到     点的时段。该季节北印度洋洋流呈          (顺/逆)时针方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            ,东亚地区盛行风向是                    。(5分)

正确答案

(1)甲图中A、B、C、D依次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应的是乙图中上、左、下、右。

(2)自西向东

(3)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

(4)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6月22日,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C、D,逆,南,西北

试题分析:

(1)甲图中A、B、C、D依次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应的是乙图中上、左、下、右。

(2)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逆时针)。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4)当太阳直射B点时,为夏至日,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上出现极夜,昼长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秋分到冬至,图中从C点到D点;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东亚地区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公转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1分)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1分)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2分)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1分)

A.45°E、135°W      B.0°、180°

C.135°E、45°W      D.60°E、120°W

(4)此时,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双项)(2分)

A.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上海早 

B.东京的黑夜时间长比悉尼短

C.黄赤交角略微增大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F.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正确答案

(1)23°26′S、90°E(1分)北极圈以北地区(或66°34′N—90°N)(1分);

(2)12    14(2分);

(3)B(1分);

(4)DF(2分)。

(1)根据图示经度的变化,东经度向东增大,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90°E位于昼半球的中央,为直射点所在的经度。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90°E为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为东六区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东六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为14:00。

(3)根据图示:图中昏线和赤道的交点为180°,则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为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本题考查季节的判读。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选项中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上海早,北半球夏季;东京的黑夜时间长比悉尼短,北半球夏季;黄赤交角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C选项叙述错误;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正确;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错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F选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 世界上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积5071万km2,北美大陆面积只有1797万km2;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18134万km2,大西洋面积9336万km2

(1)在材料一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左图所示北京时间为点。材料一中右图所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处于冬半年,该地区晨昏线将纬线分割成昼弧(处于被照亮状态)和夜弧两段,因每条纬线上昼弧长度均短于夜弧,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又因该季节该地区纬度越高,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情况是。左图所示情况则相反。(8分)

(2)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100°E以东0℃等温线大致走向,并分析最主要影响因素。(8分)

(3)(10分)

①根据材料四,描述冬季风、夏季风对北美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和我国在影响范围上的相同特征,并根据第(4)小题的规律及风的相关原理对其原因进行推理分析。

②观察材料三,可以发现,相对于北美1月0℃等温线而言,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的纬度位置。请根据材料二,并运用风的相关原理对其原因进行推理分析。

正确答案

(26分)

(1)17(2分) 昼短夜长(2分) 昼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小(或夜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大)(2分) 纬度越高,昼越短(或夜越长)(2分)

(2)(约105°E为界,)西段(或南段)因地形因素(2分)呈东北—西南走向(2分),东段(或北段)因纬度因素(2分)呈东西走向(2分)

(3)(注:若考生对两道题均进行作答,则只对首先作答的题目进行评判)

①冬季风影响范围大于夏季风影响范围(2分) 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于夏季(2分),导致南北(或海陆间)气压差大于夏季(2分),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夏季(2分),导致冬季风力大于夏季(2分)(或夏季南北温差小于冬季<2分>,导致夏季南北(或海陆间)气压差小于冬季<2分>,导致夏季水平气压梯度(力)小于冬季<2分>,导致夏季风力小于冬季<2分>)

(4)②更低(2分) 原因: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大(2分),导致冬季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气压差更大(2分),导致冬季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2分),导致亚洲东部冬季风势力更强,即亚洲东部冬季风在中低纬度地区降温作用更显著(2分)

试题分析:

(1)右图所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处于冬半年,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又因该季节该地区纬度越高,昼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小,白昼越短,可判断出该地区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情况是纬度越高,昼越短。

(2)据图可知:在105°E的0℃等温线西段(或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2分),东段(或北段)呈东西走向,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地形、洋流等,所以西段(或南段)因地形因素呈东北—西南走向,东段(或北段)因纬度因素呈东西走向。

(3)①题: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所以冬季南北气压差异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更强。而北美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南北畅通,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长驱南下,直达墨西哥湾沿岸,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可长驱北方,所以冬季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更强,影响范围更大。

(4)②观察材料三可知,相对于北美1月0℃等温线而言,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的纬度位置更低,主要是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更大,冬季风势力更强,降温作用更明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

A.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

正确答案

(1)夏至日  23º26′N  180º (2)晨线   4  (3)8   24  

(4)A.D    (5)A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图示甲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应为6时,而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所在时间为12时,计算为180°经线。(2)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甲乙,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为晨线。图示乙位于晨线上,所在的经线时间为4时,表示乙地4时日出。(3)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80°,时间为12时,则计算北京时间为8时。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南极出现极夜,故夜长为24小时。(4)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5)北极星只能在北半球见到,故排除悉尼;而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则40小时后,北京时候为0时,故可能见到北极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区域图,AB为晨昏线,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河流位于        (南、北)半球。其流向是            ,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          ;则该河流发源的山脉成因为                     (6分)

(2)此时北京地区的昼长与武汉相比,北京地区的昼长      (长或短);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时间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大约为     小时;(2分)

(3)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点是                ,该气候类型下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3分)

正确答案

(1)南  东南向西北    太平洋   南极洲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3分)

(2)长   14

(3)温带海洋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乳畜业

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和等高线的综合分析。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说明位于40°—60°,自北向南纬度增加,说明甲位于南半球;据纬线及等高线走向可判断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若该河位于西半球,则位于南美洲,向西北则流入太平洋。在甲地可以看到日落,说明甲位于昏线上,据昏线与纬线的相交角度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南纬40°附近,17时日落,说明此地此时昼长为10小时,与之相对的北纬40°附近的北京昼长则应约为14小时。甲地常年受西风控制,因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                  ,除                  外 ,各地角速度相等。

(2)自转线速度与纬度的关系是                                                            

原因是                                                                              

(3)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0的地点是           

(4)当A地时间为6点时,F地 时间为          点,C地 时间为                  点,可见同一经线上                相同。

正确答案

(1)23时56分4秒     15°∕时   南北极点

(2)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纬度越高纬线圈的周长越短 

(3)南北极点      

(4) 7点   7 点  地方时 

试题分析:(1)地球自转一周360°为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自转均为一天转一圈,故计算角速度都为15°/小时。(2)由于纬度越高,纬线长越短,故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为: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3)南北两极点既没有角速度又没有线速度。(4)图示F点位于A点东侧15°,故时间较A点早1个小时。图示C点与F点位于同一经线上,故地方时相同。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地方时差异的基本原理: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二分二至示意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D、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分别是D       ,日期是       ;B       ,日期是        。(4分)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角速度最慢的是        。(2分)

(3)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点,乙图       点。在甲图中该日极夜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6分)

正确答案

(1)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2)A       C

(3 )A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冬至日,则D表示秋分日,B表示春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达最快;远日点7月初达最慢。(3)图示甲表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即A位置;乙图表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表示春秋分日,且北京夜变长,即昼变短,为秋分日。甲图为冬至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________度,需要时间是________。

(2)从E1到E3,地球自转了________度,需要时间是________。

(3)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字母________,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字母________。

正确答案

(1)360°;23时56分4秒

(2)360°59′;24时

(3)B;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

A.图20是“地球公转位置与速度关系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有两点处于二至日位

置,此时地球公转至丙位置。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2)A、B为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此时A点正值日出。请在图21中画出此时刻的日照图,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

大的地区是              。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最小的点为           

(4)A、B、C、D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

正确答案

(1)夏至

(2)见图

(3)23.5°N,45.5°W;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C

(4)D

(1)根据公转速度与地球位置的关系可知,夏至附近公转速度慢,冬至附近公转速

度快。判断丙处是夏至附近。

(2)根据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是北半球,夏至北极圈是极昼现象。

(3)夏至直射点的纬度是北回归线,经度的地方时12时的经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大一年最小值。(4)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