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此时北半球节气为         ;试描述此节气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特征及纬度变化规律。(3分)

(2)图甲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为:纬度           、经度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3分)

(3)这一天临沂(约35°N,118°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此日以后6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        (南/北)移动,此期间临沂市面南朝阳教学楼室内正午光照面积逐渐      (增大/减小)。(3分)

(4)图甲所示的节气,地球公转至图乙中的      位置附近,其公转速度较       。(2分)

(5)图甲A、D、E、B四点正处于    (晨/昏)线上,E点的昼长为    小时;由A向D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偏向        。(东/西)(3分)

正确答案

(1)夏至(1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全年最长(1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1分)。

(2)23°26′N(1分)     120°W(1分)     4(1分)

(3)78°26′  (1分)  南(1分)    增大(1分) 

(4)③(1分)   慢(1分)

(5)晨(1分)  4(1分)   西(1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节气是夏至。 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夏至日这一天昼长达全年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

(2)结合前面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是23°26′N,图中有180°经线,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是6点,图中经线一份是30°,可以分析出正午12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是120°W。 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是4点。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差,可以计算出临沂的正午太阳高度是78°26′。  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以后6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运动。 在此期间,临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所以室内的阳光光照面积逐渐增大。 

(4)图甲所示节气是夏至日,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地轴北极靠近太阳,读图乙,可以判断公转到③位置。此时的公转速度较慢。

(5)读图甲,根据晨昏线概念判断,此时A、D、E、B四点正处于晨线上,根据D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时刻是6点,图中经线一份相差2小时 ,所以E点日出时间是10点,昼长为 4小时。由A向D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在北半球,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所以将偏向西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会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4)如果再过165天,太阳直射北纬15°,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5)此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向东至       

正确答案

(共10分)

(1)23°26′S   60°E (2分)       

(2)30°W和150°E (2分)  

(3)12月22日16时 (2分)      

(4)北纬75°及其以北的地区(1分),15°(1分)

(5)120°W(1分) 180°(1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因为60°E平分昼半球,故太阳直射点在60°E上,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60°E)。

第(2)题,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30°W和150°E,如下图所示。

第(3)题,有上图可知:6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点,120°E比60°E快4小时,故120°E为16时,图示时间应为冬至日,因此此时“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16时。

第(4)题,如果再过165天,太阳直射北纬15°,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应在北极附近,是北纬750及其以北的地区,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5度。

第(5)题,此时,0时经线为120°W,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120°W向东至180°。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现象判断节气、日期;根据特殊时间如6时、12时、18时、24时来计算地方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当汉中白昼最长时应为      图(甲或乙),当悉尼昼夜等长时应为      图(甲或乙)。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地,夜较长的是        地。

(3)此刻C地太阳高度角为       。C地在B地的       方向。

(4)当A地刚进入2003年时,C地为                时间(要求写出年、月、日、时),潍坊(约为36.4°N,119°E)地方时为                  (写出年、月、日、时、分)。

(5)甲图所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处于           ______(梅雨或伏旱)季节;乙图所示季节,汉中市水稻可能处于         (播种或收获)季节。

正确答案

(1)甲 ;  乙。    (2)A ;   B 。

(3)0°;  西北    (4)2002年12月31日22时 ;     2002年12月31日19时56分。

(5)梅雨 ;   收获。

试题分析:(1)汉中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至日时,该地白昼最长,结合两图的晨昏线分布特征,甲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乙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悉尼昼夜等长应为春分或秋分日。(2)图示A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且甲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明显小于90°。A地此时昼长夜短,而B地昼夜平分,故B地夜较A地长。(3)C位于晨昏线上,故太阳高度为0°。根据两地的经纬度位置,从南北方向上看,C地明显位于B地的北面;从东西方向上看,C地位于150°E,B地位于180°,故判断C地在B地的西面。(4)当A地刚进入2003年时,即该地地方时为2003年1月1日0时;且该地位于东十二区,C地经度为150°E,即地方时较A地晚2个小时,故计算C地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22时。潍坊的经度119°E,较A地西面61°,故地方时较A地晚4小时4分钟,故当地地方时为2009年12月31日19时56分。(5)甲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此时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时期。乙图所示为春分或秋分日。汉中市的水稻播种一般在春末初夏,而收获在初秋,故可能此时为秋分日,该地区为水稻的收获季节。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基础性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②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③能利用经纬度判断方位;④掌握时间问题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差,东加西减。⑤掌握我国区域地理概况和农业生产概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8和图19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1分)

(2)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1分)

(3)Q地位于M的            方向。(1分)

(4)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5)该日, M地昼长为        小时。(1分)

(6)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1分)

正确答案

(1)(20°S,120°W)  (1分) (2)东南 (1分)  (3)东北 (1分) (4)C   (1分)

(5)14小时 (1分) (6)从20ºS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试题分析:第(1)题,从图18中不难看出晨昏线与700N纬线相切,北纬700以北为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0S,过晨昏线与700N纬线相切的切点的经线1200W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0°S,120°W)。第(2)题,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故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东南方向。第(3)题,图中Q的地理坐标为(700N,120°W),M的地理坐标为(340S,135°E),由此可以确定Q地位于M的东北方向。第(4)题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是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夏季。因为该日太阳直射的是20°S,并不知道是在南移还是在北移,所以无法断定纽约的白昼是变长还是变短,但可以肯定这时地处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正值其雨季,所以草木葱茏是可信的。第(5)题根据第(1)题中的分析:120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可以计算出135°E经线的地方时为次日的5:00,再结合图19可知M点的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的5:00,则可计算出M当日的昼长为14小时 。第(6)题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总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

点评:本题以日照图的综合判读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太阳直射的确定、太阳的视运动、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综合性强,学生得分容易,但得高分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地球运行在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2)弧MAN是      (填“晨”或“昏”)线。此刻,A地的地方时是:    

(3) C在E 的    方向。C再过    小时日出。

(4)图中,A、E、B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5)A地地处五带中的      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季。      

正确答案

⑴ 23.5°S,30°W         近日点      快

⑵ 昏     14                 ⑶ 东北    14

⑷   B E  A                ⑸ 北温  夏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上,图示昼半球的平分线的经度为30°W。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冬至日,故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加快。(2)图示经过AB线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故计算A点时间为14时。(3)从南北方向上看,C点位于E点的北面。从东西方向上看,C点位于E点的东面。图示C点时间为20时;其日落时间为14时,即计算日出时间为10时。故计算距离日出时间还有14小时。(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5)A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位于北温带;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南半球的夏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中L1、L2为晨昏线,α、β为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若甲图中L1为晨线,则A点地方时为      。若甲图中L1为晨线,α≠0,则阳光直射   (南半球或北半球)。  若甲图中L1为晨线,α=20°,A点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上,则太阳直射点位置是               

              。(2分)

⑵若乙图中β=0°,则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⑶若甲、乙两图均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则α=       ,L1是      线。(2分)

⑷若乙图中L2为昏线,β=22°,则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3分)

(多项选择,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可得分)

E.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

F.我国东北的河流进入第一次汛期

正确答案

(1)6时。南半球。20°S,150°W。(2)66°34′。(3)23°26′,昏线。(4)ABC(全对得3分,答对其中1个得1分,凡有错选均不得分)

试题分析:(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图示晨线的分布越往北昼越短,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若L1为晨线,则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相同,故判断直射的纬度为20°S,A点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即120°E,时间为6点,则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的经线为150°W。(2)若乙图中β=0°,则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秋分日,故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3)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5°,故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3.5°。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越往北昼越长,故判断L1为昏线。(4)L2为昏线,则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β=22°,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22°S,即为北半球冬季,据此方向,故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时间为6—7月,故D错误;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E错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一次汛期因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故应在春季,而不是冬季,F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分布的关系,注意及时总结晨昏线图判读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形成解题技巧。难度一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淡水结冰温度为0°C,海水结冰温度为-4°C。

材料二   2011年春节期间,受到30年不遇的持续低温影响,渤海沿岸天津等港口航道“千里冰封”。

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四  渤海海带种植一般在11月上旬开始分苗,5月—7月收获。海带养殖以平坦的泥底或泥砂底海区为好,在水深8米—30米处,风浪较小,光照充足的海区为宜;切忌在工农业废水污染的水域中养殖海带。

(1)描述图中两海域海冰分布的特点。(4分)

(2)解释L海区海冰面积较大的原因。(6分)

(3)结合图文资料,评价渤海海域发展海带养殖的区位条件。(16分)

正确答案

(1)渤海海域海冰面积大,黄海海域海冰面积小;渤海海冰主要集中在海域的海湾处。(4分)

(2)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位于海湾,陆地影响明显;海水浅;河水汇入。(6分)

(3)有利条件:大陆架宽阔,海水较浅;海域相对封闭,风浪较小;晴天多,光照条件好;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等。不利条件:渤海海域污染重,水质较差;冬季海水结冰影响海带养殖。(16分)

试题分析:

(1)这是一道读图题,从图中即可看出两海域海冰分布的特点,渤海海域海冰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而且是渤海海域海冰最为集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地区,而黄海海域海冰只是在辽东半岛岩岸有较小面积分布。

(2)L海区与其它海区比较纬度高,位于海湾,海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冬季气温偏低,加之河水汇入,淡水比重较大,提高了结冰的温度,所以该海区海冰面积较大。

(3)这是一道评价题,既要说出该地发展海带养殖的有利条件,也要写出对海带养殖不利的方面。读图可以看出渤海海域海底深度大部分不超过50米,浅海大陆架分布范围广,渤海属于内海,海域封闭,而且周围多海湾,风浪较小,周边为温带季风气候,晴天日数多,光照充足,山东、辽宁、河北三省都是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而且国家政策支持海洋事业发展,都有利于海带养殖;然而渤海周边靠近我国两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共生产排放污水较多,水质较差,而且渤海纬度较高,冬季海水结冰范围较大,对海带养殖不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所给“两分两至示意图”和“日照图”回答问题:

(1)当地球位于A处时,节气为          ;(2分)

(2)当地球如日照图状况时,日期可能是:      (2分)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此时北京时间为            点;(4分)

(4)该日佛山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佛山(23°03′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6分)

(5)地表E、F、G处自转线速度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2分)

正确答案

(1)春分;        (2)B;         (3)(22°N,180°);8;

(4)昼长夜短;88°57′;由22°N向南北两侧递减;

(5)GEF

试题分析:(1)根据公转轨道图示的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判断,B为远日点附近的夏至日;D位于近日点附近的冬至日,故A为春分日。(2)右图的晨昏线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俯视图,故图示北纬68°以内出现极昼,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22°N。故判断位于6月22日前后1周左右。(3)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2°N,而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所在经线,即图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80°经线。180°经线为12时,而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180°经线的地方时晚4个小时。(4)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佛山出现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5)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公转轨道图示的二分二至日判断、晨昏线图示的判读、地方时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等基本内容,注意利用基本规律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此图A点地方是__________时

(2)B点在A点的_______方向,B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  带,正值_______(节气)。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________偏,后又向_____偏,这是地球____________运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

( 1 ) 西经120° 南纬23°26´   90° 16

(2) 北  北温  冬至  左 右  自转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示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判断A点的经度;A点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回归线上,即纬度为23.5°S。图示晨昏线的分布,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晨昏线部分为昏线,故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A点时间为16时。(2)图示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故B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B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故属于北温带;(3)图示从A向B运动,先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后位于北半球,向右偏;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6,回答:(12分)

(1)图中A点日期为      日,B点的北半球节气为     ,C点南半球季节是    季。(3分)

(2)图中A、B、C、D四点中,   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1分)

(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2分)

(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2分)

(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有哪些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2分)

(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6  22   秋分  夏 (3分)(2)C (1分)(3)昼变短,夜变长(2分)(4)向南移动(2分)(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2分) (6)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1)连接太阳和地心,图示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夏至日,为6月22日,B表示夏至之后的节气,为秋分日。C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冬至日,为南半球的夏季。(2)图示C冬至日,接近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3)从A到B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4)由B到C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到南回归线,即向南移。(5)当地球位于A点时,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6)当地球位于C点时,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即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